说智商(一)|| 脑子是个好东西
有个小孩,3岁开始学希腊语,6岁半就写了一部罗马史;8岁时又掌握拉丁语……这个小孩就是约翰·穆勒,被称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讲英语的哲学家”;通常我们将智商超过140的归为天才,而穆勒智商高达190。
01
智商,成绩的终极天花板
凡是做过学生的,应该都知道总有那么些人,平时没见有多刻苦勤奋,但考试成绩他们却一点也不差,甚至遥遥领先;这些人可能不是学霸,但只要他们愿意,稍微付出一点努力就可以。说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智商无关,那只是自欺欺人。
就我个人学生时代的经历而言,从小学到高中,前几名无一例外都是由高智商学生霸占着;其他同学即使付出比高智商同学更多的努力,这种努力确实有助于提升他们自己的成绩,但很难超越高智商同学的成绩。还有一些同学智商很高,但是他们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所以成绩也就很普通,甚至垫底都不足为奇。

总而言之,智商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但智商不是影响成绩的唯一因素,高智商≠高分数;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都对成绩有着重要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决定了他所能取得的最高成绩,智商才是成绩的终极天花板。只不过,大多数人由于自身态度和懒惰等因素,从未正真拼尽全力过,他们从未达到过自己的极限,所以根本没有机会碰到这个终极天花板。所以,那些从未拼尽全力的人,就不要拿智商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找借口了。那些碰到过自己的终极天花板的人,才是真正努力过的人,他们才是值得尊敬、值得学习的人。
智商的高低,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考试成绩、工作上的成就、甚至成年后的生活质量(Schalock et al.,1992)。说明一点,本文所说的“智商”是指一个人真实的智力能力,是个理论真值,而不是指某一次智力测验得到的特定分数,这个分数是会变。
02
哪些因素影响智商?
既然智商如此重要,那么智商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才能提高智商?
前几天,90岁高龄的诺奖获得者,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因为大嘴巴,被其所在的冷泉港实验室剥夺了荣誉头衔。他坚持认为“种族决定智商”,他说白人与黑人的智力测验有显著差异,造成差异的根源是基因的不同,并表示对非洲的未来感到担忧。

心理学家霍尔曾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显然沃森会比较认同霍尔的说法;他们都支持遗传决定论。
与此相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有一段名言,他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保证,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乞丐或强盗。”
看到这,可能会有人问,到底遗传和环境哪个更重要?
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就好比有人问:你的左腿重要还是右腿重要?讨论哪一条腿更重要,这是不是很无聊?地球人应该都知道,两条腿都非常重要,少了任何一条腿,都会影响行走。遗传与环境就像人的两条腿,需要彼此协同配合才能正常工作;在人的一生中,两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假如你的运动基因特别强大,但最终你在运动领域能获得什么样的成就,还要看你是否选择走这条路,是否进行相应的训练;躺在沙发上天天炸鸡、啤酒和肥皂剧,只靠基因提供的运动天分,或许能够获得校运会第一名,但铁定无法赢得奥运会金牌。类似的,先天的聋哑人,无论他后天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歌星。
遗传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和发展潜能,而这些潜能最终有没有机会全部登台亮相,还要看后天环境提供了多大的舞台。
遗传很重要,但正常情况下我们无法改变遗传因素;像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基因改造婴儿,那纯属例外,至少就目前来说,改造人类的遗传基因还是不允许的,至于以后……请参阅“基因编辑婴儿”,关不上的潘多拉魔盒
03
环境可以影响智商
既然我们不能改变遗传基因,那就只有在环境方面多下功夫。研究表明,通过改变环境确实是可以提高智商。
因为有了智力测验这种工具,人们就有了衡量人类聪明程度的本事。一个叫詹姆斯·弗林的人利用这项本事发现,从1940年开始,每过10年,各国公民的智商分数平均会提高3分,这个现象被称为弗林效应。人们确实越来越聪明了,在短短10年人类集体智商就有这么大的提升,显然不可能是进化的结果;因此,就只能是环境因素带来的改变。
造成这种改变的主要环境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教育在大范围的普及,使人们更加会应对测验更会考试,使人们具有了更丰富的知识,使人们拥有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Flieller,1999;Flynn,1996)。另一个是营养与健康水平的提高,营养与健康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了人们的智力测验分数(Flynn,1996;Neisser,1998)。
脑子确实是个好东西,好脑子高智商,就是你行走江湖的倚天剑、屠龙刀。
(完)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爸妈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