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8 【《悲惨世界》音乐剧】

26日晚有幸提前购到票看了《悲惨世界》音乐剧的巡回演出。全程只有两句话用正常说话的方式表现,其他的都是歌唱,而且人物对话和表达几乎没有停过。这对表演人员应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剧院里真的是座无虚席,但奇怪于贵宾座好像并没有人。场内每次的热烈掌声都伴随着在掌声中清晰嘹亮的口哨,可惜本人并不会吹口哨。说实话,这个剧没有像书本一样打动我。或许因为那天心情并不好,所以对剧的理解重点并不在剧情上,可能也因为座位离舞台太近,所以更多关注的是表演的细节,例如某个演员的某个动作,神态等,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期望太高。也因此,我的状态并没有完全投入进来。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团队的《悲惨世界》音乐剧确实像英国人所称赞的一样,是不可错过的一部音乐剧。
剧情对我而言没有太大的新鲜感,很多时候索性闭上眼睛,就只听音乐。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大战开始前,冉阿让为马里于斯祈祷而颂的歌,查了一下,歌名叫《Bring Him Home》。那一刻的舞台,一束黯淡的深橘灯光打在趴在桌上睡着的马里于斯,坐在木制堡垒上的冉阿让被白色光照亮着,仿佛束光可以引领神听到他的祈祷。整个世界安静到只有歌声。冉阿让的表演者的歌喉让我为之一惊。由于先前他都是用较为粗狂的声音来表达反抗或愤怒。这里因真情流露而表达的歌声,温柔细腻,还有一丝男声中罕见的空灵,有着和本人年纪不相符的年轻的声音。末尾冉阿让去世的时候也唱过一句,bring me home, 但总觉得没有这一幕,这一首好听。
想到这里,其实很庆幸自己比较熟悉悲惨世界的故事,所以才可以分出多余的精力来欣赏这些细节,尤其是音乐。有许多中间的音乐都有钢琴伴奏,意外于钢琴的曲调多是很简单的重复着,却很是好听。
这样的舞台,演员们都已经演过无数遍了,但我依然还是可以挑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而有些演员真的无可挑剔,从神态到细微的动作(坐在后面的观众可能就看不到了吧),全部都表达着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说舞台,电影这些短时间的视觉呈现和电视剧什么的就是不一样,我相信电视剧如果按照这个演法进行,别说观众了,导演都不会喜欢。人总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只有一面,或者说,一个面具。但同时我又不得不说,我常常可以从两部电视剧中就看出一个人现实中的样子。因为你会发现他们的表演方法并没有太大差别,她就是她,也不可能成为别人。长时间的出现在屏幕上,演员自己也会在不知觉间展现自己或许没有那么想在这里展现的东西,毕竟一直表现自己的一个方面实在是太难。所以一般自己需要情感爆发的时候就会去看电影,而想要感受细水长流的人的多面性时,会去看剧,只是现在很多剧都很赶时间啊,剧情密集,一时爽快,可看完,人物形象很少有我认知里那种立得住脚的。不过若只是贪图一个有趣新奇的故事剧情的话,快进两倍还跳着看想来也是可以用来囫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