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书店里的一些小事
最近有家独立杂志在找我约稿,希望我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写一些发生在换酒书店里有趣的故事。然后又接受了一位朋友的采访,我的身份是独立书店老板。正式采访前,朋友告诉我回答问题时最好故事性强一点,生动一点。
似乎大家对书店的期待都是一个装满了故事的树洞,能源源不断从里面挖掘出宝藏。
于是采访前后和朋友都聊了很久,好像也必须得承认选择离开办公室做起小生意的年轻人终究是少数,而仍在办公楼里的人们自然会对别样的生活充满好奇。
可是当我已经过上了另一种生活,发现好像并没有那么多的故事,因为我之前也想象过很多浪漫奇幻的情节。如今发生在身边的,不过是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
那么,换酒书店的第五个月发生了哪些小事呢?让我来梳理一下我的坏记性:
1.“你很幸福”
某天傍晚时分,一位身材很高大、戴着圆框眼镜、将围巾妥帖地塞进大衣里穿着考究的男子进入了书店。
他是一个人来的,默默地拿着个小购物篮上了书店二楼。我们的购物篮很小,很多人都注意不到那居然是个购物篮,能被他第一时间发现也是很意外。大概过了二十分钟,他拎了不少小玩意下来。结完账后他并没有立刻走,而是在书架旁驻足停了下来,问我:“这是你开的书店吗?”我说:“是的,我和我先生两个人开的。”
他又继续问:“哦?那为什么会想到开书店呢?”
于是我解释:“我和他以前还在出版公司的时候,有天中午吃饭跟他说我想开个小店。然后我们对书这方面比较熟,他看书很多也喜欢看书,就决定开了这个店。”
他立刻回应我:“那你很幸福。”
我:“哈?”
他:“你说自己想开店,你丈夫现在年龄也不大吧?应该还在事业上升期,能放弃一切来完成你的梦想。你真的很幸福。”
我:“嗯……以前也有个人这么说过。”
他:“我怎么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店,你们有做宣传吗?”
我:“有啊,我们在自己的豆瓣、微博、公众号都有发。”
他:“说明宣传的不够多。”
我:“哦,确实没找什么别的渠道宣传了。”
他:“你们有说这家店是因为爱情才产生的吗?”
我:“额……那倒没有特别强调。”
他:“你们得到处突出这个宣传点呀……”聊着聊着他话题突转,说起国内情色书没有市场,他自己已经写好了一本很艺术很唯美的情色书,但没有出版社和印厂敢接。
他问我对情色书是否有了解,我摇摇头,这个话题已经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了。他开始谈论自己认识的情色摄影师、国外情色书籍杂志的运行现状……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都没能插上话,但一直有认真点头回应他。最后,他心满意足地走了。
啊,衷心祝福他的作品能出版。
以及,发现我好像真的很幸福诶。
2.“真好吖”
作为一个还在慢慢成长中的小书店,我们还是幸运的。
从一开始,父母朋友中就没有一个人反对我们的计划,还有很多网络上从来不曾见过的朋友也一直默默关注关心着我们。
开店没多久,单向街图书馆就向我们发出邀请,希望我们能参与到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的评选。于是,作为100家独立书店评委的其中之一,在1月12号,我去杭州参加了文学奖的颁奖礼。
在现场见到了很多以前只在书本上、屏幕上见过的人,大厅的幕布上也一直在投放着作家读书的片段和他们对读书与写作的理解。画面里他们的神情是那么从容,有种神性的温柔。许知远在开头演讲的标题就是《迷人的失败者》,讲述在这个时代从事文艺工作的不易与魅力。看着周遭的同仁们,他们身上仿佛在闪光。这是我开书店以来,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
当时我的座位被安排在了第四排。同在第四排的还有许知远、贾樟柯、陈冠中……这些优秀的学者们。当然他们并不认识我。只是因为地理优势,活动结束离场时我默默走在了许知远老师后面,于是我跟他说我和我先生在南京开了家书店,我把书店名片递给他,他笑着说“真好吖”,露出了镜头里熟悉的尴尬式笑容:)

3.“萨瓦迪卡”
书店里常常会来外国客人。
在我们刚开业的那几天,每当夜晚有外国人进店,旁边家政店的老板总会在外面探头张望,可能是很惊奇为啥会吸引到这么多外国人。
前几日来了一群俄罗斯人,其中一位发现“契诃夫”的外文书时,大声读出作者的名字告诉同伴。我们才发现“契诃夫”作者名的中文翻译如此精准,比英文的“Chekhov”更加传神。
有个男生是他们当中的搞笑分子,结账时其他人都会说“你好”和“谢谢”,只有他坚持“萨瓦迪卡”和“阿里阿朵”。他的朋友们也只能无奈地笑着摇头。
4.“一看就知道这里书是挑过的,选得很好”
跨年夜那晚,书店里的往来过客不少,大多数都是成群结队地出来逛街。
大概十点多钟,一下子涌进了六七个人。听见其中有个女生跟同伴们介绍说:“你看他这里选书很好,不是像很多别的书店一样只卖畅销书。即便有些出版社很普通,但也都是挑出那些好的在卖了。”我当时心里想,这肯定是一直在关注我们的朋友,对我们知根知底呀。听到她这么热情地夸赞,我心里美滋滋的。
可是突然她指着桌子上放的《熊镇》说:“奇怪,他们这有《熊镇》诶,这本书都还没有全网开售,这里怎么会卖?”
然后我就告诉她是出版公司寄来送我们的,于是了解到她也是出版业的人,之前在北京的未读(我们很喜欢的出版公司)工作,现在主要负责图书宣传营销父母的工作。他们这一行人,之前是在木心的读书会活动上认识,这次又因为小王子的木偶戏聚在南京跨年。只是碰巧路过一家书店,就进来看看。
所以,当发现刚刚的夸赞全然来自于一个之前从未听说过我们的业内人士,于是我心里更美滋滋了。
5.“还有福袋吗?”
而跨年夜的前一天,是张老板一个人轮岗。
临走时看到几个白色包书泡沫袋,想着不要浪费,就做了几个新年福袋(30元=一本书+一张明信片+一张书签)。
第二天到店后,发现有了新鲜玩意儿的我就随手发了条动态。没过几分钟就有人问网店有没有,张老板看到留言立刻上架网店。
我们没想到的是,在当天夜里12点下架前居然会有50单。
之后的连续两天,我们都在努力地包快递中度过。因为第一天实在没包完……张老板说等我们网店能日有200单,就得考虑招店员了。额,那还真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了。

有人过了0点问还有福袋吗?不好意思哦,新年福袋没有了。不过换酒选书服务都有哒。
不过之后我们说不定还会有CD+书这样组合的套餐福袋,反正来日方长。
6.“打九折的话就可以考虑来实体店买书了”
在我们都还没来南京前,张老板就跟我说将来他开的书店里书要打折的。他的理由是作为独立书店没什么好骄傲的,他就要打折。网上都能打折为什么实体店不能打折,要和网店竞争就要拿出自己的诚意来。当然,打折还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他觉得爱读书的学生们大抵是没有太多钱的,和他当年一样,想买,不舍得。
后来买书的客人结账的时候发现是有折扣的,都会很惊喜。
有次,在二楼旧书区淘了三本旧书的两位朋友,临走前问了句“这些新书是都有折扣吗?”我说“对,五到九折不等,大多数是九折。”
然后我听到女生对男生悄悄说了一句:“其实打九折的话就可以考虑来实体店买书了。”
突然又觉得张老板是厉害呀。
7.“明信片怎么能换下来呢?”
忘了是哪天,有位成都的女生给我留言说她的心愿是要在换酒书店的软木板填满前来南京,她也想在这留言板上占个座。
只是,这块板其实早已被填满了。(她好像还没来)

为了填补这些小到无法承载一张完整明信片的空隙,我专门去打印了一些4寸的小照片。贴的时候我跟张老板说:“我这‘交通大学’四个大字一定能闪瞎众人双眼。”张老板说:“大家会说这是什么东东都没有听说过,还是北大比较厉害。”我:“……”
鉴于软木板已经满了,新的明信片我只能贴在旁边的白墙上。贴之前我要跟张老板打声招呼,毕竟他是老大。结果老大说:“我觉得明信片还是可以经常更新的。”我说:“不好吧,明信片怎么能换下来呢?很多人贴在这里就是想故地重游时还能看到自己曾经写的东西。”老大继续发问:“那你的意思就是每个写给我们的都要贴起来啊,那过段时间,这里不全都贴满了吗?”我答:“对呀,就是要这样。不过在贴满前我们应该就能换大店了吧?”
8.“你刚刚说的那本书,卖吗?”
有时候张老板会把最近淘的书一起带到店里来整理上架。那天我看到一本很精致的书,就默默念了下书名。被正在店里逛的客人听见,他结账完问我们:“你刚刚说的那本书,卖吗?”
张说“卖,150。”那个人看了一圈,立刻拿下。
结果那位客人前脚刚离店,就被张老板说“叫你在店里说话要小声,那本书我还没看呢,就没了。”我说:“那你就说不卖呀。”张说:“我觉得那本书应该挺常见的吧,我待会找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在卖。而且没想到150人家也买。”后来,这本他想当然地以为很常见的书,让他遍寻全球所有网站都找不到。郁闷得不行,那天晚上原计划上架旧书也没上成。
最后却在闲鱼上看到有人在转卖这本书。虽然是他买之前这本书时的四倍价,他也果断下单了。收到后发现品相也差了不少,我们售出的那本几乎全新,香港出品,毫无瑕疵。如果没有卖出,现在我们可能就是全国独家在售了。
唉,就不提书名了,如果捡漏了的那位客人看到我的这篇文章,你自己开心就行。
9.“不浪费吗?”
有次被一位大叔得知我先生是北大的,我是交大的,结果跑来开书店。他当时那个激动啊,感慨而义愤填膺地问我:“你们开书店?好好的工作不做啊?简直就是国家资源的浪费。你们自己觉得不浪费吗?”
其实我很想回答他:“我们自己觉得不浪费。”
又或者,按照我的观点是人生就是用来浪费的,那何不做点有意思的事情。
但原来觉得我们浪费了的人不止大叔这一个特例。前不久张老板回答大家的问题时,也有人问到我们不觉得资源浪费吗?为啥不把开书店当副业。
张老板的回应是:一是开店其实不容易,“当作兴趣”做副业,唯一的结局就是赔得底儿掉,我不敢;二是“一定的资本和能力”已经有了呀,我们不是大学毕业就来搞这个,你所说的“稳定的职业”我们已经经历过。
我倒没觉得自己经历过什么稳定的职业,我认为没有什么职业是绝对稳定的。但我很真切地觉得自己以前每天打卡上班的日子里,很认真地思索过自己这日子一天天过,究竟有什么意义,究竟在图个啥。结论几乎只能是“赚钱”两个字。
开无意义的会,上无意义的班,写无意义的文字,“赚钱”是唯一意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浪费啊。不过赚钱还是很有意义,如果没有当年的努力赚钱,也不会有换酒书店的起步资金了。
不过我想啊,下次再有人问我觉得浪不浪费的时候,我只需要勇敢地说三个字——“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