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科尔文,《一个人的战争》
这个冬天的天气有些糟糕,除了雨天,在晴朗的日子里天空总是有着一些挥之不去的雾霾,在“雾霾“的天空下,远方的景色灰色弥漫,一切显得压抑。
在结束了一天乱糟糟的工作后,只想早点离开车间,在冬末春来交替的日子里,夜晚已经不再那么寒冷。
夜晚是看电影最合适的时间。
当窗外的夜色逐渐陷入安静时,靠在沙发,这时是选择一本电影的最好时间,尤其是咖啡使得睡意延迟时,你更需要一本好的电影。
电脑里有许多百度云下载的电影,昨晚挑了一本上星期天才下载的电影,它就是由裴淳华主演的《私人战争》。
这是一本新片,于2018年9月7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而在北美上映时已经是18年的11月了。
《私人战争》(A Private War)是由马修·海涅曼执导,裴淳华、詹米·多南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根据真事改编,以此片纪念著名战地女记者玛丽·科尔文。
“战地记者“,这就是玛丽·科尔文的职业。
玛丽·科尔文,又被称为 “独眼女侠”,当然,她并不是天生“独眼”的,2001年在采访斯里兰卡内战时,科尔文遭到一发炮弹袭击而失去了左眼。
失去了一只眼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灾难,如果是普通人,你一定会选择一种隐退,不论是工作或生活。
而科尔文不同,她把哭泣留给了深夜的自己,白天她依然行走在战争中能听到枪声的最前方。
即使付出了失去一只眼睛的代价,也未能阻止科尔文重返更危险的地区,她知道自己不能阻止战乱,她能做的就是报导,在她这些报导中,世界知道了这些战争。
很喜欢她在电影的一些话。
如面对别人的采访时她说到“如果你不够勇敢,你就无法到达你想去的那些地方”,简单而有哲理。
如面对那些在防空洞躲避轰炸的难民,她说“我想让人们知道你的故事“,她渴望让外界更多人去关注这些被战争摧残的普通平民,无论他们是男人、女人还是儿童。
在战争一线,不断地目睹死亡、杀戮、不公与血腥,她憎恨这些该死的战争,她为那些被炸弹炸伤而最后死在手术台的儿童流泪。
玛丽·科尔文的善良,最后连自己也被湮没在叙利亚的炮火中。
从热带的斯里兰卡到前巴尔干的南斯拉夫,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在科索沃、车臣、 东帝汶、中东、塞拉利昂、津巴布韦等战争前线,哪里有战场,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的独眼形象几乎成为新闻界一面招牌。
2012年2月22日在叙利亚政府军炮击霍姆斯市时,与法国籍摄影记者雷米·欧赫利克被伤身亡,遇难时她才56岁。
她被炸死的时候,是当时还留在叙利亚战争前沿报导新闻的唯一一个西方记者。
记得半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叫做“萨尔曼·可汗“的人,一个孟加拉国裔的美国人,为了能在世界贫困地区推广免费视频教育而放弃了“10亿美元”的专利。当时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我写了一句,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让我们仰望,“萨尔曼·可汗“就是这样一个人。
今天介绍的“玛丽·科尔文”,这个传奇的战地女记者同样让我们仰望,“玛丽·科尔文“不光让我们仰望,也让我们对她的结局多了一份无言的痛惜。
在这本“一个人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战乱中的那些绝望,也看到了玛丽·科尔文的善良。
善良其实就是一种最美的人性。
这不是她的“战争”,只是她不肯放弃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