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亲
最近看了张艾嘉的《相爱相亲》。影片讲述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女人的爱情故事:已到结婚年龄的薇薇与酒吧驻唱歌手阿达正处热恋之中,看似不会被家人支持的爱情,却先迎来了“过去”的挑战;薇薇的母亲面临退休,又因各种生活巨变而焦虑不堪,不仅和女儿时常争吵,更忽视了丈夫的默默守护与关怀;而外婆的离世意外牵扯出一段往日恋情,外公原配姥姥因一纸婚约独自坚守,一辈子都在等候中度过。在众人为外婆的身后事四处奔波的过程中,三代女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也逐渐认识并理解了彼此。
这部作品之所以动人,是因为真实,因为细腻,因为它精准地捕捉并刻画出了任何一个普通人被自己身边的至亲所缠绕和困扰的无力感——我们总感觉生活有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清究竟是哪里不对劲。
这种无力感来自代际的隔阂,来自沟通的误解,来自命运的偶然,更来自每个人心底潜伏的恐惧与不安。
张艾嘉饰演的岳慧英,作为全片的核心,自然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形象的最典型代表。
她不能听清母亲临终的遗言,也就不能和这位承载了诸多生命情感的至亲好好告别;
她始终不能和女儿和谐共处,每一次微不足道的对话,都足以引发一场不可预期的矛盾;
她难以表达自己对结婚多年的丈夫的情感,在看似渐已麻木的婚姻中,她甚至隐约担心对方在背着自己偷腥;
她更难以与自己父亲那位名不正言不顺的原配妻子和解,在她看来,姥姥对父亲有着近乎野蛮的执念,而母亲才是父亲合理合法的配偶;
至于她女儿的男朋友,以及她那些更年轻的学生,则更加远离了她固有的认知范畴。
她的恐惧与不安,被丈夫不经意间点破——是害怕自己像逝去的母亲一样,渐渐变得孤独,直至死去。
事实上,片中的每一位主要人物,都处于这样一种类似的状态当中。他们也许有着不同的年龄和工作生活背景,但是都被困在了剪不断理还乱的这张生活大网中。
姥姥没有办法解开自己对丈夫的心结,固执地用自己所知的传统且古老的方式践行着婚姻与爱情;
女儿薇薇难以与母亲沟通,又时刻对自己的爱情感到迷茫,每一次拴住男友的举动,似乎效果都适得其反;
她的男友阿达,看似是个豁达的歌手,却也被自己的理想、眼前的爱情和过去的羁绊所紧紧缠绕;
就连通情达理的父亲这一角色,也还是会暗自计较老婆和某个年轻的男子出现在了老家。
老中青三代人,无论是谁,概莫能外,都被自己的这种恐惧与不安所困扰。
也因为这恐惧与不安,他们总试图去寻找某种证明,想要证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没有错,证明自己爱的人所爱的也是他们自己。
这种安全感的缺失,无疑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形成了某种不言而喻的共鸣。
片中的人物,就是我们自己与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人物的举动,就是我们曾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举动。
片中的不少对白,就是我们曾经听到或说出的话语。
全片最令人唏嘘的时刻,是姥姥在见到自己心之所念的丈夫的照片时,努力地踮起脚尖,却已然认不出对方的面容。
她数十年来在自己心中构想的那个依恋的形象,在那一刻轰然坍塌。
而后,在收到那张PS合成的自己与丈夫的合影时,照片却被雨水淋湿,用手一抹,连仅存的虚假影像,也付诸东流。
但也是这一抹,毕生的心结得以解开。其实寻找所谓的证明不过是一场徒劳,把我们困住的,往往是自己莫须有的执着和残念。
更妙的是,《相爱相亲》所构建的这三代人之间的复杂人物关系,彼此成了互相的牵绊,却也在无形之中实现了最终的融化与消解。
母亲与姥姥的矛盾,因为女儿阴差阳错的努力达成了和解,当母亲终于忍不住对着姥姥把郁结在心中的话,一股脑儿倒出来的时候,她压抑已久的郁闷和烦恼,都一并得到了宣泄。
在此之后,女儿与母亲的矛盾,也随之烟消云散。在这整个过程中,父亲及阿达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关键作用。系铃与解铃,都在如此自然的情感喷发中,于无形中完成。
其实,《相爱相亲》的更多细节,同样值得反复玩味。
比如母亲补办父母的结婚证时所遭遇的重重困难;
比如她回到多年前曾居住的街道时所见到的正在施工的层层叠叠的高楼;
比如电视台的剧组不顾村民的阻扰近乎疯狂地进行拍摄录像;
比如耿乐扮演的差等生的父亲在葬礼上为雇主表演哭丧。
这些镜头或明或暗地分别指向了政府部门的踢皮球现象、当代中国剧烈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媒体突破道德底线的贪婪、艺术家在这个时代近乎荒诞的生存处境等极具探讨性的社会议题。
在影片的最后,父亲兑现了自己多年前的一句不经意的承诺,要在夫妻两人退休得闲之后,一起出去走一走。
他买了辆新车,载上了刚刚退休的妻子。妻子上车后的第一反应是“这车花了多少钱”,第二反应是“你哪来的这么多钱”,第三反应则是“那你不许用这车载楼上的王太太”。
多么典型的一个中国主妇的反应!
这对共同走过了半辈子的老夫妻最后的对话是:
“你为什么总是在我生气的时候那么开心?”
“因为我知道你在乎我呀。”
镜头随着车渐行渐远,你应该能想象得出,他们脸上流淌着的会心微笑。
你一定会羡慕,这对像极了我们父母的老夫妻。
-
倩影魑魅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1 15: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