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城里有一位姑娘(二)
“一个人缺少什么,便也容易因什么而感动”
--------------题记
正值中秋,夜色未至,就亮起满楼的灯笼,隔几条街都能看到远远看到迷蒙的橘色灯影,这正是燕京城最热闹的青楼“怡芳馆”了。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怡芳馆里那位见钱眼开的老鸨,竟让名魁晚歌在帘子后面弹着琵琶为今日的酒食客助兴。阖家团聚,这样重要的日子里,梁氏女却未回家,在怡芳馆里,旗楼赛诗。她的姨母派家里小厮来问过一次,便在也没有人问她为何不回。
有一个公子说,妈妈既让晚歌姑娘出来,为何还隔着帘子。那妈妈陪笑道,往日里只有过了“点花茶”的人才能见到我们姑娘,今日中秋能来的都是真心的客人,这才特叫姑娘出来为各位助兴。若真想见我们姑娘,还须得到晚歌青睐才行。
晚歌是怡芳馆里琵琶弹得最好的姑娘,也是这燕京城里琵琶弹得最好的姑娘。她又生得面容极美,素来少不得世家子弟的追捧。但晚歌只弹琵琶唱曲,不与那些一掷千金的公子们有任何言语之外的接触。
梁氏女是见过那晚歌的:红妆巧笑的妙人,怀抱一把月琴,咿咿软语勾人细细流连。梁氏女曾与之交谈一二,其诗文才学并不输自诩文人的那些公子显贵。
这样的曼妙佳人,出身青楼,天然自成风情动人,却力保自身清白,许是早有情根深中之人也未可知。
过了一段时间,梁氏女在怡芳馆吃酒,有几位年轻俊秀的公子与她一边讨论诗文 ,一边调笑。忽听见旁人议论,燕京城王家二公子死在了晚歌姑娘的房里,据说是哮喘犯病而亡,现在晚歌姑娘已经被官府的人带走了。
燕京城王家,家中历代经商,几世财富累积,房产店铺田地无数,据说江南地区还有他们的
货船码头往来,是城中数一数二的富户,多少人巴不得与他家结亲,可叹家业宏大。轮到现任王老爷这一辈,王老爷一生育有四子,只有一个男丁,正是死去的二公子,平日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骄纵蛮横。王府曾有个婢女被二公子侮辱清白,婢女在房中上吊自杀,这事情传到官府的耳朵里,却也只是派人去王家问询一番,走个过场。王家对外宣称婢女突发恶疾离世,那婢女家人得到了一笔赔偿也只好作罢。
晚歌出身勾栏瓦舍,平日虽有富家子弟士大夫们愿为她一掷千金,但这些人谁愿意为一个烟花巷里的女子,与王家作对呢?对于怡芳馆的老鸨来说,也不过是少了一个揽客逐利的工具 。
晚歌怕是活不成了。
梁氏女心里暗暗可惜,一抬头却见一个身着青衫的男子正在与老鸨说话,男子背对着她,修长的身形颇为眼熟,那老鸨一脸愠色,欲言又止。
又过了一会,男子转过身来,面上神色焦急,跨步就要离去。
“温子珩”,梁氏姑娘叫住那男子,“好久不见”。
那男子看到梁氏女,顿了一下,点头说“好久不见。”
梁氏女从席间站起来,走近男子,问道,“怎么了”
那人略有疑虑,说道,“无事”。
梁氏女看着他,“这里太吵了,不如我们出去走走吧。”
转身朝席间几位公子挥挥袖子,示意要走了。席间一位男子叫到,“少了姑娘有甚趣味,姑娘莫走啊”
梁氏女笑笑道,“几位兄台莫把酒都吃了,为小女留一些”。
说着便和温子珩一起离开怡芳馆了。
温子珩是梁氏女唯一不多的旧相识。早在梁氏女幼时,二人家宅相邻,孩童幼小,常常一起玩耍。梁氏女唯一的母亲离她而去以后,温子珩更是常来寻她,总角之宴,纯真无邪。后来梁氏女跟道长离开燕京,二人便多年未见。只在前一段时间梁氏女的姨母办寿宴的时候,见过一次,会宴之上,熙熙攘攘,梁氏女也未有机会与他多言。

-
湖瞳和花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3 11: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