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之外的摇滚英雄——Paul McCatney
《Yesterday》这首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歌曲,被吉尼斯认证为 全世界被翻唱次数最多的歌曲,从1965年发行到现在 已经有53年了,保罗.麦卡特尼从当年那个顶着厚刘海、娃娃脸、唱歌时 骄傲地晃着头的俊俏少年 变成了老而弥坚的优雅绅士。这首歌也在时间的河流中 日久弥新。
当年 这首歌的旋律是 保罗在梦里梦到的,1965年5月专辑《Help 》录制时 才认真地 配上词。这就是所谓的神来之笔吧。
从23岁唱到现在76岁,虽然嗓音已不再清亮,可如今听来才更尽意。
对于 保罗.麦卡特尼 的认识 是从 The Beatles 披头士乐队开始的,可是最初在电台里听到披头士乐队时我还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所以全然无感,多年以后 再看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保罗做压轴表演时 ,那首听了无数次的《Hey Jude 》已然唤醒了记忆,只是眼前这位已褪去少年的青涩 俨然是 一位优雅绅士的模样。而这首当时为鼓励 约翰列侬和前妻Cynthian 的儿子Julian 所创的歌曲,不仅鼓励了Julian还鼓励了所有人 成为了全世界的 疗伤圣曲……
保罗.麦卡特尼 全名 James Paul McCartney
1942年 6月18日 出生于英格兰 利物浦 父亲是生意人,也是音乐爱好者,年轻时曾在爵士乐队里吹小号,还喜爱弹钢琴。母亲是为护士,也是文学爱好者。
保罗在音乐上的天赋源于父亲,在歌词上的造诣应该是得源于母亲的影响。
1956年14岁的保罗 失去了母亲,母亲的过世让保罗的父亲崩溃,也让保罗瞬间长大了。
1957年7月 和同样年少就失去母亲的 约翰列侬 John Lennnon相遇,并在第二天 接受了邀请 加入了 约翰列侬的乐队。两个同病相怜的少年一见如故,就像两颗孤独的星星交汇,势必会产生绚丽火花的。保罗脑子里想到什么新的旋律,列侬 就能默契的用吉他弹出来。
也是在那个时期他两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为后来的The Beatles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随着 乔治.哈里森 和林戈.斯塔尔 加入进来 1960年8月 为至敬 巴迪.霍利和蟋蟀乐队 正式将乐队 命名为 The Beatles 而乐队演出时的站位、风格也都借鉴了蟋蟀乐队。
保罗的左撇子为这样的队形站位增加了平衡感,因为是左手琴 也可以毫无维和地 和 乔治共用一个麦克风演唱。
60年代的英国真是音乐史上的黄金时代,而 The Beatles因为其音乐 积极向上、和不断探索、又能带给人们思考 成为全球最伟大的乐队之一,这也算是给二战后还在伤愈期的世界一点抚慰。
1982年保罗和当时正值青春年少的MJ 一起合作 了《the girl is mine》收录在 《Thriller》专辑中,后又一起合作了《Say Say Say》并且为该单曲拍摄了MV ,琳达也参与了演出。在片中保罗、MJ 和琳达饰演了一伙配合默契的善良的江湖骗子
1999年 保罗 麦卡特尼 以独立音乐人身份 进入摇滚名人堂,2008年获全英音乐奖 2010年 12月5日 获 33届肯尼迪终身荣誉奖。 到今年一月 保罗麦卡特尼还发行了新专辑《Get Enough》
在保罗身上 年龄除了是个数字外 仿佛没有任何意义,只要他站在舞台上演出,就能透过音乐看见当年那个 唱歌时骄傲地晃着头的可爱少年,岁月让他变得更优雅、更从容、更绅士。
我们现在仿佛都陷在了年龄鄙视链的怪圈,于是想尽各种办法是自己保持年轻,不敢老去。可是“老”真的有这么可怕吗?这真的像是一场和 自己的“博弈”,如果你看不见你自己灵魂的样子那 你就只能放任自己被框进 世俗对于年龄的预设里。在《My Back Page》里有句歌词是这样的 ,“昨日的我已苍老,现在的我正风华正茂。”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美好与缺失。年青不值得炫耀,老年也没什么可悲,关键是你想活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