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房新春读书会推荐书单(文化类)

推荐语:要为新华书房新春读书会选出五本文化类的推荐书籍,着实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任务。首先,推荐的书必须是一等一的好书,但是众所周知的经典著作,自己再次推荐的意义不是很大,因此我选择的多是最近几年里出版的文化类好书;其次,推荐的书要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因此过于专业和学术的书,以及完全意义上的科普通俗类作品,都不在推荐之列;最后,推荐的五本书要尽量兼顾古今中外,虽然是新书,但希望是能够经受得起时间检验的好书。本着这样的原则,选出五本好书。其中中国文化类的书两本,美国文化类的书两本,俄罗斯文化类的书一本,世界文化艺术类的书一本;从类型上区分,侧重艺术文化类的书两本,侧重社会文化类的书三本。希望这五本好书,能够给《新华日报》的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版):李泽厚先生关于美学的代表作——《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的合集。前者探讨以儒家为主,道、佛为辅的中华传统美学,其论述文字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何为“中华传统之美”;后者虽然偏于理论,但李先生仍然以大量为人所熟知的文艺作品为例证,把美学之理写得饶有趣味。两本书都充分展现出李先生的不俗视野和宏大格局——前者并不执着于某位美学家的具体思想,而集中探讨华夏美学的核心精神与主要面向;后者探讨美学与艺术学的本质,同样有着元美学的意识,探讨美学领域的最根本问题。加之李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文风兼具深邃感和流畅性,确实值得反复细读。

(美)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后浪&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版):旅美华人学者许烺光先生的名著,借助于大量的文献、案例和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体验,从文化心理角度,对中国人与美国人展开详细的比较研究。作者对于中美文化和社会生活特点的精准把握让人叹服。当然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中美之间的文化心理差异,很多其实是源自前现代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差异,在中国高速现代化几十年后的今天,书中描述的很多差异,其实已经减弱或不复存在。尽管如此,作者敏锐生动的分析,仍然有着独特价值。其文笔也是流畅生动,可读性极强。后浪这个新版本的译文很好地展现了原著的不俗文笔,装帧也是雅致得体,值得收藏。

(美)彼得•盖伊《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17年1月版):一部精彩纷呈的现代主义文化艺术史论著,采取时间线索与艺术门类交织的写作框架,以极为优美隽永的文字,为读者从容介绍一位又一位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以及他们精彩绝伦的作品。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注重代表人物和作品的思想意蕴与时代背景还原,一册在手,足可一览现代主义文化艺术的最优秀成果。

(英)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理想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版):当今英语世界俄罗斯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费吉斯的一本大部头力著,从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当中娜塔莎之舞的经典桥段切入,以俄罗斯文化在欧洲性与俄罗斯性之间的左右徘徊为主要线索,串接呈现出俄罗斯数百年间波澜壮阔的文化演进历程。从舞蹈、美术、诗歌到戏剧、电影、音乐,从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到爱森斯坦、肖斯塔科维奇、夏加尔,几乎俄罗斯文化史当中的所有重要人物和重要作品,在这本大书里都有呈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就文化而论文化,而是深刻阐述这种文化变迁背后的复杂政治角力和身份认同方面的踌躇。要了解俄罗斯文化史,这实在是一部值得大力推荐的佳作。

(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阿尔比恩的种子》(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2018年7月版):美国主题的书籍,成为2018年国内各大出版社的热门选题之一,然而大多数新书集中从政治、经济、社会角度,探讨当代美国的诸多问题。广西师大新民说推出的这本新书,独辟蹊径地从文化角度,探讨美国文化的起源。本书以英国不同区域向北美的四波移民潮为切入点,讲述了这四种不同的英国民俗和文化传统,对于当今美国不同区域文化以及美利坚民族整体文化的重大影响。在作者看来,尽管当今美国人口中,只有不到20%来自英国移民,但从文化意义上来讲,作为一个整体的美利坚文化,仍然主要是英国文化的产物。本书一方面强调了英国文化对于美国当今文化的重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详细分析了上述四种不同文化融汇整合成一个有机坚实的美利坚文化的全过程。要理解美国的今天,就不能不了解它的过去,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相当值得一读。
(本文刊发于2019年2月1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人文周刊》,见刊时有删节,此为原文,配图来源于豆瓣网读书频道。)
江海一蓑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4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 2025年4月推荐新书书单(人文类)
- 2025年4月电影分享 (1人喜欢)
- 2025年3月音乐分享 (1人喜欢)
- 2025年3月电影分享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