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富芦花《春时樱,秋时叶》摘录
《春时樱,秋时叶》一书可谓将“四季感”发挥到了极致,德富芦花以清雅细腻的文字将自己对四时风物的体察描绘得淋漓尽致,陈德文先生的译笔古雅凝练,隽秀清丽,时有文言体式。
书中有不少雅致优美的句子,或状物绘景,或抒情达意,是本书的亮点。然而全书读完,难免会有些许审美疲劳之感,将摘句一次性集中到一起,似乎易加重这种疲劳。但觉得如果就这么掠过去,甚是可惜,遂摘句于其中,以作纪念。
以下内容均来自原文。
【春】
今日立春。 潮退,沙广,海狭,水低。(《立春》) 梅花渍香,茶花流红,麦苗绿润,山色空蒙。这是一场催春的雨啊!(《初春的雨》) 春潮带雨,清流急湍,如膏似玉。海洋上水天蒙蒙,春帆一点,穿雨而来。(《初春的雨》) 春空烟迷,四山霞飞,谁也夺不去的春天来临了。(《初春的山》) 阳历三月,桃花尚未开,春云蔽日,空气浓于酒。(《三月桃花节》) 近日晚间的富士山像画中的“理想”一样,遥远而美丽。(《春七日·蛇出洞》) 傍晚,圆圆的夕阳悠悠然向西边沉落下去。云彩似刷子,一寸一寸打太阳正中横扫过去,观之如画。早已孕穗的青麦在晚风里飘浮。(《春七日·仲春》) 莫道檐沟清浅,却把整个碧空抱在怀里。(《檐沟》) 三只白鸡走来,红冠摇荡,俯啄仰饮。它们的影子也映在水里。嘻嘻相欢,怡然共栖。 相形之下,人类赤子的世界又是多么褊狭。(《檐沟》) 海,远而细,帆亦细;山渺而碧,云亦碧。(《沙滨落潮》) 浓密的树枝,锁着月光,黑黝黝连成一片。独有疏朗的一枝,直指月亮,光闪闪的,别有一番风情。淡光薄影,落花点点满庭芳,步行于地宛如走在天上。(《花月夜》) 春云笼月,夜色泛白,樱花淡而若无,蛙声阵阵,四方愈显岑寂。(《花月夜》) 九时许,满天的云朵散了,又薄,又细,如棉,似纱,继而化为轻烟,以至完全消失,天空一碧如玉。(《新树》) 晚风送爽,新树在高空微微抖动,麦地静静滚起了绿波。暮气苍苍,天色向晚。(《新树》) 海潮将河床涨满了,于是,晚霞流丹,青芦载影,白泡映玉,丛林浸翠,流水漫漫,欲将小板桥淹没。(《暮春之野》) 今日,五月下旬的一天,雨可亲,风可恋,清荫可怀。蝉声、绿麦、满耳满眼。(《春之暮》) 竹子“暮春春服既成”,已经披上了厚厚的鲜亮的绿蓑衣,看上去,心性陶然。 今夜开始有蚊子叫。 “今宵哪得睡?春暮一只蚊”。 春日将尽了。(《春之暮》) 【夏】 云层向上飞升,赤城山完全脱掉云的衣服。山肌经雨的洗涤,云的拂拭,青碧如玉。(《香山三日云》) 一带黑云横在小野子和子持山顶,满目山川,湿气充盈,默然无声,神情忧戚。一叶不动,一树不鸣,宛若一幅雨前山水图。此时,云如泼墨,二岳浸没于其中,唯屏风岩屹然耸立,突现在可怕的黑云的上空。(《香山三日云》) 天上白蒙蒙一片,忽而变成紫色,既而变成鼠灰色。渺渺太空,白云拖曳,犹如神妙的丹青手一笔横扫而成,在灰色的天空里浮动着,向西飘飞。(《香山三日云》) 静立远望,暮云晚山,暗影重合,水田渺渺,白烟迷离。望着望着,烧稻草的烟雾从一块水田蔓延到另一块水田。(《苍苍茫茫的夜晚》) 天黑,从山上下来,夹径青茅,苍碧一色。点点百合,如夜空迷茫的星辰,闪着惨白的光。晚风拂拂,山野黄昏,暗香盈袖。 山端月影,渐次明丽了。(《晚山百合》) 鸦啼蛙鸣,争唱雨晴。(《梅雨时节》) 等得不耐烦的蝉高声鸣叫。土地升腾着蓬蓬水汽,地面印着浓黑的树影。蔚蓝的天空像少女的翠袖,夏云银光闪耀。敞开门窗,充分放进来阳光和风。(《梅雨乍晴》) 富士山也换上了夏装。碧衣翩翩,神清气爽,头上仅仅挽着两三条雪带。(《夏》) 白日衔山,晚凉渐生。有人外出到河边垂钓。笑语喧哗,笛韵悠扬。小孩在放焰火。 夏季开始了。(《夏》) 月亮离开对面的大竹林,清光融融,浸透天地。身子仿佛立于水中。星光微薄。冰川的森林,看上去淡如轻烟。(《良宵》) 树下,月光青碧,如雨滴下漏。转身走来,经过树荫时,树影里灯火摇曳。夜凉有人语。(《良宵》) 这花开在墨染的夕暮里,如女尼般冷艳、明净,那清澄的黄色,那幽然的香气,带着一股清凉,很适合于夏天的夜晚。(《夜来香》) 故乡姐姐家,有清冷如冰的井水。水井旁边,绿叶翠蔓,弥天蔽日。南瓜地里,处处开着黄花。下午两点,蝉声聒耳。当感到眼睫千钧重的时候,便光着脚走到井畔,汲一桶水置于高架上。砍去南瓜弯曲的蔓子,水桶上插一根导管,然后赤条条地从头浇到脚。这样的事至今难以忘怀。(《夏兴》)
【秋】 夕潮漫漫,芦洲青青,一半浸在水中。舟行所至,岗峦耸翠,碧影卧波。时有鲻鱼高跳,画出银白的水纹。(《泛舟河上》) 日暮,水白,两岸昏黑。铃虫、松虫、蟋蟀,夹河齐鸣。山色溟蒙,枭鸟呜咽。(《泛舟河上》) 微雨沙沙,时降时停。这声音正为今年的夏季送行呢。(《夏去秋来》) 十五夜,雨打月,今宵复照人间。庭中细沙疑为霜,树影森森遮地面。 院里胡枝子白花映月,好似雪光闪。(《秋分》) 一只飞离林梢的乌鸦,驮着朝阳,宛如报告黎明到来的神使,凛然搏击着清晨的大气,向小见川方向飞去。小见川依然在碧碧的朝雾里酣眠。(《利根秋晓》) 我感到树林渐疏了,山骨渐寒了,风吹树叶的声音听起来渐枯了,每棵树一天天透明了。(《秋渐深》)
在风平浪静的黄昏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庄严之极,平和之至。纵然一个凡夫俗子,也会感到已将身子包裹于灵光之中,肉体消融,只留下灵魂端然伫立于永恒的海滨之上。(《相模滩落日》)
有物幽然浸乎心中,言“喜”则过之,言“哀”则未及。(《相模滩落日》)
举目仰视,世界没有了太阳。光明消逝,海山苍茫,万物忧戚。 太阳沉没了。忽然,余光上射,万箭齐发。遥望西天,一片金黄。伟人故去皆如是矣。(《相模滩落日》) 下霜时节,收获萝卜。一林黄叶锦,不羡枫林红。(《杂木林》) 木叶尽脱,寒林千万枝,簇簇刺寒空。(《杂木林》) 缺月当空,御最期川的河水,像一条银线缝合了天边的夜幕。(《提网》)
距碓冰山峰四里之遥,红叶已散尽。落木寒山,翠松几点。萧散之致,可画可歌。(《碓冰流水》) 富士戴雪,戴着清凛的雪。(《富士戴雪》) 从绝顶到山肩,银白的雪包裹着青碧的山肤,上头不露一丝缝隙,下面镶着一道花边儿。雪色明净,纤尘不染,同日光相辉映,衬着水一般澄碧的晚秋的天空。踏上伊豆的群山,俯瞰雪浪万顷、水声滔滔的相模滩,顿感皎洁秀丽,神威十倍。(《富士戴雪》) 碧空无半点云翳,透明且凛冽。向天投石,戛然有声,是天在鸣响吗? 风停息了,摇动的空气莹然凝结了。此刻的空气铮铮如金,传递物响,不像春天那样,音波悠悠,充满天地。却好比用三棱飞箭射空气,空气戛然有声,瞬间即止。(《透明凛冽》)
【冬】 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月光长照,寒风劲吹,大地怒吼,大海咆哮,浩浩复浩浩。(《寒月》) 日暮,天紫。高大的榉树木叶尽脱,树干坚硬,如老将铮铮铁骨。树梢高渺,千万枝条像细丝一般纵横交错,揶揄着紫色的天空。仿佛严寒侵凌着每一根筋骨。头上有苍茫的月。天空像结了冰一般。(《寒树》) 只见满眼荒寒,凄清萧条;枯芦当风颤抖,沙沙作响。河边杨柳没有一片叶子,鹡鸰在树上啼叫。河水干涸,细流涓涓。似乎在低声絮语:这一年眼看又要过去了。(《冬至》) 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含义。(《大河》) 夕阳落于函岭,一鸦掠空,群山苍苍,暮色冥冥。寺内无人。唯有梅花两三株,状如飞雪,立于黄昏之中。徘徊良久,仰望天空,古钟楼上,夕月一弯,淡若清梦。(《梅》) 红日出海,霞光万斛,朝阳喷彩,千里熔金。大洋之上,长蛇飞动,直奔眼底,面前的矶岸顿时卷起两丈多高的金色雪浪。(《大海日出》) 冬天,榛树立于枯寂的村庄上头,遥望着筑波山和富士山,凄凉地笑了。(《榛树》) 天下无事,我家无事,无客,无债鬼,亦无余财。淡淡焉,静静焉,度过新年。(《除夕》) 风停了。洋上一只归舟,降下紫帆,歌声欸乃,摇橹而归。此时,下前川而窥望,富士半面山肌浮在金色的水面上,紫色渐次消融。忽然,有人肩着网,站在沙洲之上,探寻晚潮里的鲻鱼。头颅点破富士的紫色,身影立于水中的富士之巅。(《富士倒影》) 富士山上下臃肿,像包裹在棉花里。日光照着峰顶,雾气蒸腾。相豆的群山一派洁白,令人惊叹。仿佛正从四五十里之外向这边蹒跚而来。(《晴雪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