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年饭
跨越山海,所有的气力、情义、坚守,以及聚散悲欢,终于化成桌案上 家的味道。
东南沿海人家的年饭,小海鲜是永远的主角,剩下的菜色,往往各家有各家的特色,是谓家庭的传统。我家的年饭,爸妈都会花上许多时间准备,作了二十余年忠实(无用)的食客,今年我突然意识到,应该把这些菜记录下来,将来若是传承,也算有据可循。
【己亥年·年饭菜单】
我们家的年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冷菜和热菜。
【1】红膏炝蟹 腌泥螺 盐水蛏子 凉拌海蜇 白灼血蚶 白斩鸡 香菜拌牛肉 草莓、桂圆、甜枣等
【2】 鲜汤 清蒸毛蟹 梅菜鳗鱼 青椒鱿鱼 笋干老鸭煲 清蒸鳜鱼 荠菜猪肉烧麦
① 鲜汤
这碗汤是热菜里的第一道,也是我们家的家宴必备。汤没有名字,但食材相当丰富,十分鲜美,就姑且叫鲜汤吧,哈哈。

鲜汤以自家炖的鸡汤为底,铺上大量鲜甜的胶菜,再依次放入上图的食材(+韭黄),最后加入早市买的蛤蜊和小白虾,就可以热气腾腾地上桌啦。菇类和小海鲜使汤汁鲜醇,脆爽的冬笋丰富了口感,颜色也是相当诱人,总之大人小孩都爱喝~
② 荠菜猪肉烧麦
以前初中放学后,常在包子铺买糯米烧麦吃,后来也吃过内蒙的羊肉烧麦,但是猪肉烧麦却很少见,不知是否算老家的特色?

我们家的猪肉烧麦通常会放荠菜,荠菜是妈妈在附近的田塍边采的,开春吃荠菜也算是与春天正式会面了吧!荠菜和猪肉拌馅儿时滴入几滴香油,拌入脆笋会更好吃。

猪肉烧麦冷却后风味大减,所以一定要趁热吃,佐以小碟米醋可以解腻。
③ 红膏炝蟹
如果只能选出一道菜代表家乡味,红膏炝蟹是我心中毫无悬念的第一名,那个味道,啧啧啧,出门在外想起唯有泪两行,哈哈。

妈妈会提前两天开始准备原料——肥美的红膏梭子蟹,用盐水卤腌渍后,放在冰箱里入味保鲜,然后等待两天后制作年饭的时刻来临。

吃红膏炝蟹的步骤很简单,切成合适的大小,倒入绍兴黄酒,撒少许味精就可以上桌。如果剪切地更细碎,制成蟹酱冷藏,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妈妈腌的螃蟹咸淡合宜,超级下饭!
④ 凉拌海蜇
海蜇口感脆爽,制作简便,也是我们家常吃的凉拌菜。

凉拌海蜇只要把海蜇、黄瓜和胡萝卜切成丝,加入调味料搅拌即可。调味料主要是米醋、白糖、生抽、盐和香油。这道菜清凉爽口,当之无愧的懒人福音。
⑤ 梅菜鳗鱼
梅菜鳗鱼用新鲜的海鳗和自家晒的笋干梅菜蒸制而成。早市买鳗鱼时,妈妈就请鱼摊的店家清洗干净,切成鳗鱼段。笋干梅菜由新鲜的春笋和雪里蕻一起晒成,工序颇为复杂,还记得我小学拿到第一笔稿费的作文,就是以家里晒制梅菜的传统为主题,哈哈。

上蒸屉前,把鳗鱼沿着盘子围成一圈,中间铺上笋干梅菜,放上姜片和黄酒去腥,用高压锅蒸熟即可。蒸熟的鳗鱼肉质软烂细腻,汤汁里还飘着油珠,就着咸鲜的梅菜吃,入口即化,滋味十足。(尤其适合家里牙口不好的老人小孩,嘻嘻)
⑥ 小海鲜

泥螺大概也是一种“黑暗料理”?我曾经拿给外地朋友吃,皆谓可怖,它的鲜美只有当地人才懂品尝。泥螺是当地人很爱吃的鲜货,常见吃法为葱油泥螺和腌泥螺。腌泥螺就是以绍兴黄酒腌渍,下饭就粥都好吃。

血蚶也是江浙常吃的小海鲜,因为汁液如血而得名,小时候我觉得可怕不敢吃,更爱吃煮熟后蚶肉金黄色的毛蚶,长大后再吃才觉得别有滋味~ 白灼血蚶的做法是清洗干净外壳,用开水烫15秒左右刚好,此时的血蚶肉最为鲜嫩,饱满多汁。然后浇上由酱油、醋、生姜和小葱调成的料汁,不仅去腥,口感还独特。
* 年饭暂且记录这些,许愿爸妈康壮,我和姐好好生活,这样年复一年,永远都有源源不断的“年饭记忆”。
【其他】

小时候过年时奶奶的灶很忙碌,几家人煮鸡烫鸭,忙得不可开交,这些年灶就闲置了起来,今年大伯想吃柴火炖的鸡,奶奶就重新生起了火,我和小外甥女就屁颠屁颠跑去烤火了。

我还拿了几个红薯和橘子放到柴火旁煨烤,剥开来都香气四溢,尤其是烤橘子,是我第一次尝试,味道简直惊喜!下次有机会要烤一篮,哈哈!

今年过年爸还熬了猪油,可惜等我下楼猪油已经熬好了,没有拍到熬制的过程,只剩金黄的猪油渣躺在油锅里。等到第二天,一大碗猪油就成了雪白的凝脂,闻起来就一个字:香!还让我想起了猪油拌饭和小时候上学日的早餐——爸爸做的猪油年糕! 猪油已经很多年没熬了,历历在目的往事竟也过去了这么久~

大姨家今年的娃娃菜种得太多啦~所以爸爸和大伯拿了好些回来做腌菜。铺一层菜,用手压紧实了,再撒一层薄盐,如此往复,直到把家里腌菜的大方桶给装得满满当当。除了海鲜,家里各样的腌菜就是我最难忘的味道,其中最喜欢的要数胶菜,发酵适当的胶菜心会显出鲜艳的鹅黄色,酸脆爽口,煮汤爆炒都无比好吃!毫不夸张的讲,出门在外,我只要想到就想流口水。(扶额)
家人的爱在一日三餐中,对于漂泊的远行人而言,爱就藏在每一年的年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