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诗里知道的木心
《还值一个弥撒吗》
以前的人,多认真
认真勾引,认真失身
峰回路转地颓废
《在波恩》
疲倦,从我褴褛的心中
泱泱而出的金色的疲倦
这些人的发顶指尖都淹没了
波恩,斯特拉斯堡
疯狂大教堂,次第淹没
《纸骑士》
那夜晚
接连三次一见钟情
《大都会》
如果不觉得太吃力
还可研究星象学
对付茫茫天宇
《黎明》
小径已布满苍苔
这里第一件大事是花说出了它的名字
《历史的黄昏》
露天舞台上
剧情一滴一滴,滴下来
穷人和弱者,困惑于
愚蠢的七个层次间
木心诗集《我纷纷的情欲》已经于上上周归还图书馆。
读一本书最好的激励方式,居然是借。虽然也会怀疑,会不会因为有时间压迫而无暇细致阅读,但事实上,那些真的被我拥有,理论上且有一辈子时间去读的书,并没有被及时翻完。
而写读书笔记,越来越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儿。读完了,感想有多又乱,如同飞絮,要等一段时间,甚至等到这飞絮扎根发芽,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又想说些什么。
第一次读木心的书被吓退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一回好歹是读完了,哪怕只是读懂了只言片语,也算读完了。所以私以为,不妨从诗歌开始读木心。
诗里有他微小的执念和偏好,而这正是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
十九岁厌命而贪生。
遇见诸多泡沫般的爱情。
认为生命的剧情在于弱,弱出生命来才是强。
喜欢飘忽不定的幽芳,不喜瓶装的香气。
喜欢没有意义的事物。
时常悲伤的去做一件快乐的事。
一首诗有一处信息,像极了毕业时候同学录上的偏好:你最喜欢的颜色、动物、季节和名人。好像知道了这些,就知道了一个人。
读《琴师与海鸥》,画面在白纸黑字上跳脱,怪不是木心是个画家呢。不知道他有没有画过这样一幅同名的画作,但是寥寥数字,却让深夜的我想抓起画笔。
读《脚》、《肉体是一部圣经》、《纸骑士》、《中国的床帐》、《那人如是说》以及《以云为名的孩子》,确实应证书名之“情欲”,适合孤独里悄悄面红。
一首诗里,有一句话能认得,我就自信对作者多了一丝了解。其中的深意,象征了什么,我不确定不知道,或者是求而无果。但它们拼凑在一起,却实实在在的拼出一个木心的样子。
完全读不懂的诗,多的很。比如为什么要陶一样的情人,而要瓷一样的友人,比如为什么同他一起走向白夜的情人,是纯洁美丽的坏人……百思不解,反而不能忘怀。
从诗歌开始读木心,以后读到难懂的文字,心里也不会觉得生疏有距离。因为我们都是情欲纷纷的凡人,而你甚至懂过他的某一刻。
阿免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肉身不可替代
- 读书|《绿毛水怪》读后感 (2人喜欢)
- 止痛药 (2人喜欢)
- 书单:春夜的清醒与天真
- 写诗:怒放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