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卡夫卡《城堡》有感
卡夫卡,1883年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短暂的一生一直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他向往简单充实的爱情生活,但却两次悔婚,既伤害别人又伤害了自己,41岁因肺病死。主要作品有《审判》《美国》《城堡》《变形记》等,他写的小说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小说均未写完。
卡夫卡在临终前要求他的挚友布洛德销毁他所有未发表的手稿,但是布洛德没有这么做,这给文学界留下了一大笔财富。死后的卡夫卡才成为震惊世界文坛的现代派文学大师。有评论家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就是卡夫卡。”
卡夫卡的小说里有的故事情节读起来费劲甚至会读不明白,究其原因是我自己历史知识的匮乏以及对文学思想大家意味深长且深邃的内心洞见真得是不得而知。庸俗陋见的我不敢妄言,只好在百度上一边查阅资料、一边理解阅读、一边思考思索,当然我不求全部甚解,只求用心感受。
通过对《城堡》的阅读,我能感受到卡夫卡对于一种所处困境的反抗及绝望。《城堡》讲述的是主人公K的故事。一天傍晚,K作为土地测量员来到城堡附近的一个村子,由于没有城堡伯爵的许可,他一直被拒之城外。在这期间,K想尽用尽一切办法,找村长,找信使,甚至勾引城堡高级官员克拉姆的情妇弗丽达,都无济于事,直到第六天,他仍然进不了城堡……卡夫卡以这六天里所发生的事情为内容写出《城堡》这部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K在各种关系中兜兜转转,眼看着🈶️希望接触到城堡里的上层人物,但出乎意料地让各种看上去不是理由的理由击碎,最终还是落得个一场空。K的怅惘与无奈就是对城堡无声的控告,美丽的城堡是让人们艳羡敬慕的地方,可城堡内根深蒂固的排外观念和冷漠无情让人无比绝望、压抑,甚至窒息。
严密封闭的现实体制和各种关系常常使人产生一种无力感。一些顺理成章的事情也要兜兜转转,就像毛毛虫抑或蜘蛛围绕着圈子或者网子一圈又一圈不断不停地去攀援,可不管你多么努力,也许你会拼尽全力去附和讨好别人,可是作为平庸的毛毛虫终究还是会掉入一个怪圈而不可自拔。现实生活中早已有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操纵着一切。其实,一切都是注定的命数和结局。所以,每个人不必自怨自艾,不必妄自兴叹,不必忧虑抱怨,得也好、失也好,悲也好、苦也好,顺其自然的便是好。生活就是这样,不尽如人意十之八九,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洒脱自在地去追逐、去游戏、去看淡,拔出利剑与今生一站到底,不问对错,不负此生。
卡夫卡说:“你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儿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