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那年的送水工绿帽子,今年的占位置走错班,没有对比没有伤害,为什么男人和女人不一样?有说男人戴绿帽子,没听说女人戴绿帽子

春晚,那年的送水工绿帽子,今年的占位置走错班,没有对比没有伤害,为什么男人和女人不一样?有说男人戴绿帽子,没听说女人戴绿帽子
20190205
20190210增删
先看看那年赵本山的《送水工》,再看看今年沈腾的《占位置》,笔者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先不说谁俗谁不俗,也不说绿帽子就是俗,走错班了就是雅,只说为什么女人和男人不一样,有说男人戴绿帽子,没有听说女人戴绿帽子。
想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还得细说从头。
那年春晚,赵本山等演了一个小品《送水工》,小品用词大致有:过夜,绿帽子,脱衣服,等等,观众听到这些词时的反应是笑,哈哈大笑,开怀大笑,笑得非常开心,演播厅内笑声一片,电视机前的情况也差不多,笑声雷动。
今年,沈腾等演了《占位置》,小品用词大致有:学霸区,养老区,娱乐区,隔离区,爱迪生,走错班了,等等,观众听到这些词时,开始没有笑或者没怎么笑,笑声稀稀拉拉,在肢体语言出现之后,现场气氛活跃了,笑声雷动,隔离区一说,哗,笑声又起,当走错班了说完时,笑声大起。音乐起,小品托底(主题深化),然后小品演完结束。
复盘这个过程,想说明二点,具体如下:
第一点幽默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违背逻辑。具体后面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小品,相声等形式为表达幽默风趣搞笑内容,或者说,风趣幽默内容需要通过小品相声等形式来表达,就内容好形式而言,一定内容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反之亦然。
第二点:所谓三个区分指的是把俗套和低俗区分开来,把笑点高低区别开来(顺便问一下笑点与性别有关吗?),把规律和俗套区分开了来。
所谓搞笑规律包括但不限于打岔,出错,句子不能离开语境。
离开一定的语境,笑料就不存在。
为进一步说明二点,举例如下: 1,我们来玩游戏:木头人。开始,我输了,因为我动了。
哪儿动了?
心动了。
你坏。
笔者简评:这个段子要让人笑的话,得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男女坐在一起。
2,吹牛逼的推销员,关键词:扯蛋,吹牛逼,扯犊子。公牛边跑边喊,那个吹牛逼的来了,快跑。母牛问:你跑啥?公牛说:他不仅吹牛逼,还扯蛋。小牛也跟着跑。公母牛异口同声:小牛,你跑啥?小牛说:不仅仅吹牛逼扯蛋,还扯犊子。 笔者简评:说文皱皱一点的话,称之为替换或者偷换概念,也称之为故意打岔出错。逻辑违背。若要较真的话,这个段子俗。 3,自相矛盾式搞笑包括但不限于略,用你的矛刺你的盾,这个笑话应该是耳熟能详,不做赘述了。 笔者简评:摊相声头上说,搞笑与叫逗包袱,逗得怎么样,包袱响不响?
逗包袱包括但不限于, 铺垫是常用的工具,除相声之外,其他艺术形式也用铺垫这个工具。 搞笑风格因人而异(演员),笑点因人而异(受众), 负负得正。 所谓不搭指的是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与人不搭,个人整体不搭,夸张,无厘头, 此外还有,整蛊,捉弄, 把坏事说成好事,反话, 逻辑违背, 幽默是对场景的曲解, 阴差阳错, 4,猫和老鼠动画片令人捧腹大笑。
5,古文笑话,江南一妓有姿色,且通文。滁州胡尚书于许学士席上见之,问其名。曰:“齐下秀”。胡公戏曰:”脐下臭”。妓跽ji(长跪)曰:尚书可谓闻人。胡怒曰:“此妓山野。”妓跽曰:“环滁皆山也”。为之哄席。 6,一个年轻人去庙里问禅师:2018.5.20这天应该怎么过会更有意义?禅师拿了两个鸭蛋,一个是生的,一个是咸的,砸在年轻人头上。禅师问年轻人:哪个蛋砸的疼?年轻人回答:咸的蛋疼。禅师说:闲得蛋疼就去找点事做,没事和日历较什么劲 。
(以上部分内容源自于网络)。
在捧腹大笑的人群里有女同胞。看到绿帽子,为什么女同胞也笑?有没有不笑的女同胞?甚至,不但不笑,而且抵制,女同胞为什么要抵制。像拿残疾人搞笑遭残疾人和所有人抵制一样。
赵本山的问题就出出这里,大伤元气也是在这里,在美国遭残疾人和健康人强烈抵制是一点不奇怪的,最后,他落了这么一个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事实上,这不是什么俗套不俗套的问题了,而是触犯美国残疾人法律了。
提到俗套不得不提规律,规律是一回事,俗套是另一回事。
把握规律重要应用更重要。
机械式应用不落俗套才怪呢。
为什么男人和女人不一样?说男人戴绿帽子,没听说女人戴绿帽子。 因为这话是从古时候传下的,而古时候是以男人为主,女人为辅。 哪有男为主女为辅?男人戴绿帽子,女人也可以戴。甚至可以有过之而无不及(截然不同的观点)。 绿帽子的由来大约是从元朝开始的。当时的蒙古是没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马上就会天当被子地当床。等到挥军南下进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惯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人开设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统治者规定妓女着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以示与正常人的区别。延续至今,就诞生了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绿帽子。 中国男人怕这顶帽子怕到了发疯的地步,所谓中国男人最不可忍的两件大事就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惧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节是大,别以为只有中国的女人被贞节牌坊给束缚住了,事实上同时被束缚着的还有中国男人。妻子没了名节,就意味着丈夫有了绿帽子,于是一幕幕刀光剑影就围绕着这顶绿帽子展开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为了这顶绿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追问: 天下男人都戴绿帽子不是很好吗? 追答: 日本就是 追问: 现在不叫小日本,叫绿帽子日本,哈 (部分内容源自于网络) 《晋书宣穆张皇后传》记载,张春华年老色衰后,司马懿就大大方方地把她打入冷宫,专宠起了柏夫人,平时我们春华想见自己的夫君一面都很难。 有一天司马懿病了,张春华作为正妻当然得去看望一下,这一看不要紧,把司马懿气坏了,大骂:“老物可憎,何烦出也!”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位大妈,你都丑成这样了,就不要随便出来吓人了!”刘涛听了以后……不对,张春华听了以后羞愧愤恨,深深觉得自己当初真是瞎了眼了嫁给这么个白眼狼——多新鲜啊,人家司马懿是狼顾之相,当然白眼狼了——于是张春华广场舞也不跳了,朋友圈也不刷了,非要绝食而死。 张春华气得吐血三生三世 母亲受此侮辱,儿子哪能不管?于是三个儿子和张春华一起绝食。张女士的儿子不一般,分别是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尤其前面这两位,可谓司马懿的左膀右臂,要是都绝食死了司马懿哪受得了,于是只好负荆请罪,张春华才消了气。 后来司马懿对左右说,“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就是说啊,“这个老东西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我主要是舍不得我的好儿子们啊!” 这就是司马懿的渣男本色。 姑娘们,客观地说,男人都渣,不渣的很少,就算你觉得他不渣,那也是你不够了解他,深刻了解以后,都渣。 但是渣也得讲究个基本法啊,不能渣成司马懿这个样子,不但不爱自己的妻子,还侮辱她,甚至对她的死亡都毫无怜悯,就差报警把她抓进警察局了! 同样是渣男,司马懿的领导曹操就渣得比较委婉。
(上面有关司马懿的部分内容源自于许庸人)。 笔者想了想,还是从四大名著说起, 红楼梦,焦大骂街,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
水浒传,及时雨宋江之妻阎婆惜,玉麒麟卢俊义之妻贾氏,武大郎之妻潘金莲,病关索杨雄之妻潘巧云,这四位都是帽子工厂的老板娘,专门给自己丈夫生产绿帽子。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根深蒂固,并且在此基础上构筑所谓的华夏文明。自宋以来,男权受到史无前例的挑战,华夏文明摇摇欲坠。印证崖山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 西游记,男女妖怪都有,八大美女妖怪都干了什么?事实上他们只干一件事:吃唐僧肉。 三国演义,司马懿(渣),前面已经有叙述,不赘述了。
隋唐英雄传,等等,恶毒的一招,血腥的一幕,:李家兄弟为争夺皇位,勾心斗角,落井下石,挖陷阱让对方掉入,把李世民的腰带挂在李渊小老婆的床头,弄了一出玄武门之变等。 什么团,作者李渔,明末清初,就该书(作品)而言,不是俗不俗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列入禁的问题。
哈姆雷特,欧洲(英国)戏剧,作者莎士比亚,该书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与中国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笔者觉得一点不奇怪,这充分说明绿帽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事实上不只是中国人在乎绿帽子。同样,国外也在乎渣的。
甲申三百年祭,作者郭沫若,清末民初,吴三桂为红颜冲冠一怒,李自成只当了十几天皇帝(大顺皇帝),这篇文章,在朝野一直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依据。是野史,不是正史,一般而言,打个不那么恰当比方,正史料为雅,野史料为俗。自毛爷爷批阅之后,所有争议都不争议。点到为止,这个不是本文探讨重点。
附(二历史人物简介,源自于网络):
1,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觉世名言十二楼》《连城壁》(三者合集《无声戏》)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2,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综上所述,绿帽子是有渊源的,不是无本之木,而是源远流长。
至少自三国开始就有,渣相当于为女人戴绿帽子,前面提到的司马懿就是一个专门为女人生产绿帽子的老板或者领导。
自唐,宋,元,明清以来,为女人生产绿帽子和为男人生产绿帽子平分秋色,从古人(作者)敢于放开来写这一点上得到验证。 三国之前呢?遮遮掩掩,躲躲闪闪。提供证据,需要时间。 绿帽子从那年那月开始,没有一个权威说法。
有说男人戴绿帽子,没有听说女人戴绿帽子,那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产物或者缘故。 男人非常小气,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字里行间都是这个意思。到头来,男人还是需要女人,像女人需要男人一样。为男人辩护,往男人脸上贴金,已经有不少年头了。 女人心狠手辣,最毒妇人心,红颜祸水,说了数千年了。就是不说男人什么,现在,才说男人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助纣为虐,妲己不是人而是妖,把女人妖魔化,反过来说男人的话,充其量只说昏君二字不了了之。 女人专权,武则天(唐),对她的历史评价还是不错的,与汉的吕后并称吕武,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慈禧太后(清),从侧面印证了女人能够做到的,男人不一定可以做到,男人可以做到的女人也可以。 虽然没有女人绿帽子一说,但是,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一点不比男人之间刀光剑影逊色。 在明天启年间,皇帝朱由校,是一个好木匠(喜欢做木工活),他的一个老婆(李春妃)受客氏魏忠贤迫害,饿了十五天,既然没有饿死,倒反把太监吓死了,为什么没有饿死,后面再说,或者不是本文探讨重点。一旦斗起来,管他雅俗。 这个事情,如果是真的,不难看出,拿女人之间的斗争与男人之间的斗狠做个比较的话,那么毫不逊色。优雅的姿势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吃相难看是多么的令人失望(这句话本身值得商榷)。
毋容置疑绿帽子一直存在,像渣一直存在一样。
时光荏苒,社会变革,新社会终结了封建社会,一转眼人类的诺亚方舟驶入或者航行于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的河流中,男女平等了,在春晚上提绿帽子不合时宜,难免被人说俗。在春晚说渣也不合适,会得罪人。
赵本山被贴上俗不可耐的俗的标签,这是为什么?
冯小刚呢,似乎也差不多了,入伙赵本山,归入俗类。
提到绿帽子不得不提渣,渣俗一家。
渣,为男准备的,我不是潘金莲,冯小刚导演电影,不是为潘金莲翻案,而是有蹭名人的嫌疑,连冯小刚都蹭饭吃,蹭这个那个,蹭与渣非常接近了。蹭者不少,渣男不少,反推装置就是潘金莲多一点也情有可原。不好意思而遮遮掩掩。说到底为平衡心里的不平衡。弄了这么一出,言外之意是男人可以渣,女人就可以潘金莲。男人渣相当于给女人戴上了绿帽子。
为女人抱打不平,但没有打好,打歪了,
范冰冰的国家精神奖黄了,却落了被查罚税的结局。
出了名的小钢炮也哑火了。
点到为止,笔者曾经在一篇标题为范冰冰偷税被查实文章中写过他们,不做赘述了。
绿帽子是为男人准备的,潘金莲给武大郎戴上绿帽子,阎婆惜给宋江戴上绿帽子,等等,说到底是作者施耐庵为他们戴上的。作者施耐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雅,还是俗。也是只能点到为止,不做赘述。它不是不是本文探讨的范围。
在女看来,渣,渣,渣声一片,这是社会变革人类进步的结果,渣相当于男人坏,女人说,都是臭男人,没有一个好男人。
在男看来,绿帽子,绿帽子,绿帽子一片,这是一种默契,一着妙棋,绿帽子相当于女人是十恶不赦。
换句话说,男人为自己辩护,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女人说:你不嫌脏,我嫌脏,你不恶心,我恶心。
写到这里,笔者在想另外一个问题:可能是得罪人或者被人喜欢上了。
赵本山得罪女人了,绿帽子能轻易随便说吗,遭报应了。俗。俗。
沈腾就不一样,讨人喜欢,讨女人喜欢。走错班了,没有上错床。连上床都不说。雅。雅。
最后用梁启超的证婚词来结束本文:
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