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寺,我住过最好吃的庙!

朝圣缘起
谁都没想到,美国导演大卫·贾柏的一部《寿司之神》,把默默在吧台前做了几十年寿司的次郎推向世界舞台,连奥巴马也钦点要来这儿吃寿司。
纪录片火了之后,大卫又以世界顶尖主厨和餐厅为主角,拍摄了一系列名为《主厨的餐桌》的纪录片。

静观师太于第三季出场,同期都是世界级名厨,个个穿着雪白的厨师服,奋斗在战场一般的厨房里。
然而静观却有些特殊,既非科班出身,也不任职于某家餐厅,不过一介比丘尼,41年来每日为寺庙众僧做斋菜而已。

她在韩国某大学任烹饪课讲师,曾将斋菜带到纽约米其林三星餐厅Le Bernardin,桌前全是著名的美食评论家。她的料理究竟有何魔力,竟能征服那么多条挑剔的舌头?
一夜之间,默默无闻的白羊寺成为众多美食爱好者的朝圣之地。我也立刻收拾好行囊,在网站上预定了两天一夜的白羊寺旅宿(temple stay)。
出发与抵达
白羊寺位于全罗道省内藏山公园内,也是很有名的赏枫胜地,我们在9月底前往,算是赶上了好时候,天气不冷不热、也不用跟赏枫的游客挤。

正值夏末,一路青山绿水,昨天还在灯红酒绿,连小酒馆都高朋满座的大都市,今晚便要在庙里修身养生,打坐冥想吃斋菜,这种骤变更加剧了旅程的刺激性。
从首尔龙山站搭乘高铁,一个多小时后抵达井邑站,继而转乘巴士,下车后还要步行40分钟,才能抵达白羊寺的主体建筑。(强烈建议把行李寄存在首尔酒店,或背登山包前往,只有我们俩傻瓜一样拖着箱子进山)

等我和森林小姐走到temple stay的接待处时,已经精疲力尽。长相酷似荣仓奈奈的小姐姐接负责接待,她立刻端上两杯welcome drink,本以为是大麦茶或乌龙茶,结果喝了一口。
“是咖啡哎!?”我有点不确定。
“真的是,还以为来庙里这两天要戒咖啡了呢。”

韩国人对咖啡爱得深沉,包括僧人,连寺庙礼品贩卖店的外墙装饰,仔细看就画着一把摩卡壶。

午后三点,20多位不同肤色和国籍的访客围坐一堂,多半来自欧美国家,只有我和朋友两位中国人。
说起此行的目的,大家会心一笑,确认彼此的眼神,“为了品尝静观师太的料理。”
接着,我们被带到分配好的宿舍,男女分开,基本四人一间,环境简陋但干净的韩屋设计。

夜里往地板上一铺被褥即是床,吹风机、洗发水、牙刷之类全都不提供。好玩的是,房间小桌子上竟有一张宋仲基面膜(非常韩国了),还有德隆热水壶。


“还好还好。”森林小姐松了一口气,作为出门要喝热水的中国人,她已经被韩国餐厅标配的冰水折磨得苦不堪言。
然后,每人收到一套绿色的亚麻修行服,换上后,方可以参加接下来的活动。

虽然寺庙有严格的作息安排,下午4点学习佛教礼仪、5点晚餐、9点睡觉,次日清晨4点半起床、5点跪拜冥想、7点打扫……
但本质上,这还是一场打着禅修名义的美食观光活动。

我们努力修行、消耗能量、直面内心,为的是更好地品尝寺庙料理。
人人心知肚明,也无比坦诚。

吃了整整两大碗的晚餐
经历一整天的奔波,昏昏沉沉地跟着大部队学习佛教礼仪。此时已饿得眼冒金星,听到“现在开始晚餐”的指令,我们俩迫不及待地冲在了队伍的第一个。
晚餐是白羊寺食堂里的自助餐,早在门口就闻到飘出来的大酱香味。


大家拿着硕大的不锈钢饭碗,先打米饭,依次夹各个盘中的小菜,最后盛豆芽海带汤。

泡菜萝卜肯定不会少,那是韩国人的生命源泉。
另外还有紫灰色的蕨菜、绿色的裙带菜、白色的豆腐、褐色的牛蒡、淡黄色的笋、墨绿的海苔、黑色中式炸酱,以及韩式的蔬菜天妇罗,再拌上韩式甜辣酱,直通五感五味的巅峰。



不同于日本寡淡的精进料理,一锅清汤豆腐走天下。韩国寺庙的斋菜照样活色生香,拥有复杂的层次感和味觉体验,同时也顾全了营养均衡。
最惊艳是那一盘黑乎乎的酱煮菜,凭肉眼看完全分辨不出食材,结果仔细一尝,里面居然是土豆、栗子和晒干的柿饼。
本应被当作甜品的柿饼,竟然也能入菜。

就像师太在纪录片中所说:
“创造力和自负并不能共存,如果人能从攀比和嫉妒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他的创造力就不会有上限。”


手冲咖啡配早餐
翌日清晨四点摸黑起床,大家打着手电筒去大殿跪拜、做早课,在一片昏昏欲睡中进行冥想。
说实话,我肚子饿得咕咕叫,眼睛不停瞟向墙上的时钟,只期盼快点跳到6点。


寺庙早餐有特别的规矩,首先要等僧人们到齐,念过供养偈后,大家一起开始用餐,且进食时不能交谈。
早餐分韩式和西式两种,贪心如我,两种全都要尝试。
韩式以新鲜果蔬、坚果仁为主,加一点大豆酱和萝卜干,配芝麻粥;

西式则是寺庙自制杏子果酱配烤吐司,还有僧人手冲的咖啡。毫不花哨,但朴实、好吃,且赋予我们能量,发自内心想说“多谢款待”的感觉。


由于历史和战争等原因,基督教在韩国比佛教更为盛行,韩国人对西方生活方式接受度很高,最显著的是咖啡。

作为韩国的国民饮品,咖啡的人均年消耗可高达500多杯,当之无愧亚洲之首。
来白羊寺之后担心咖啡这类瘾物不会出现在佛教圣地,没想到,食堂里都有专业的磨豆机、手冲壶等器具,僧人冲咖啡的动作也相当娴熟。

此时,背景音乐响起了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是多年前大热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两个时空的记忆瞬间串联起来。
我在奇妙的静默中吃早餐,感受到命运般邂逅所带来的内心撞击。

我们终于逃离出边吃饭边刷朋友圈、看手机的焦虑,全身心关注到眼前的食物上。相比我之前住过的泰国、日本寺庙,白羊寺的好处在于它更入世,宗教气氛没那么浓烈,吃起斋菜来也更轻松愉悦。
师太说了,心中有佛才是最重要的。

静观师太家的午餐
完成所有禅修活动,总算可以上山拜见师太了。


静观师太居住在后山的天真庵,需要爬一小段陡峭的坡。
途中,你会看到一个与森林融为一体的菜园子,我们之前所吃的斋菜料理中,不少食材正来自于此。


师太个子很小,穿着灰色麻纱僧衣,戴一顶天蓝色针织帽,步伐矫健地走进厨房,笑容烂漫。

助手已经备好了食材,水灵灵的无花果、厚实饱满的菌菇、红黄两色彩椒、以及时令的绿色山野菜,接下来,就等静观师太来施展魔法了。


瓶瓶罐罐中的调味汁是关键,有寺庙酿造的酱油、也有师太自制的五味子醋、杏子醋、梅汁、蓝莓醋等,既是天然的染色剂、也是无添加的调味品。

佛门弟子不得食用荤腥,荤指葱、蒜、韭、薤、芫荽等有特殊气味的菜,腥指肉食,但静观师太认为,大自然中还有无数美妙的调味品可以发掘。

酱油炖煮香菇是师太的拿手菜,当年她17岁出家,父亲因担心她几次来到白羊寺,“不吃肉要怎么活下来?僧人吃的最好的食物是什么?”
于是,静观就做了这一道香菇给父亲。

吃完后,父亲终于认可了她选择的人生道路,“有了这道美味,你的确不需要吃肉,”便放心离去了。
她直接在大家面前演示起来,先用香油煎炒香菇,再加入5年陈的酱油、水和自制糖稀一起煮,时不时用勺子尝下味,继续调整比例。
最后像小孩子一样兴奋地跳起来,“好吃!”

接着,师太又做起了芝麻拌辣椒叶,她说,“因为手掌温度偏高,所以要使劲张开五根手指头,用温度更低的手指去搅拌”。
韩国拌菜的精髓是充分融合入味、再用芝麻油提香。


另一道高颜值的冷菜,出乎意料地纯粹简单。
师太将寺庙自产的藕切薄片,用杏子醋、五味子醋、糖混合成的酱汁腌渍,一片藕搭配一片新鲜无花果,酸甜的味道、脆软的口感,两两形成对比,最适合初夏的清爽。

师太随手从后院随手摘下一束玉簪花,绿叶是背景,白花成为装饰,煮好的菌菇一片片仔细摆在盘中。

未开的花苞插在金针菇中间,纯洁中带着一丝禅意,美得不可方物。

尽管每人只分到一只香菇和几片杏鲍菇,那丰腴甜美的口感却长留于心,的确不输于任何一家有星级的餐厅。

餐后,大家来到屋外的大树下,席地冥想。一地美国壮汉,因为盘不拢腿,在地上东倒西歪。
师太大笑,示意大家放轻松,“就按你们舒服的姿势来吧。”壮汉们刷刷伸直了双腿,松了一口气。

因为席上没有位置,我跟闺蜜被安排在师太身边进行冥想。
不得不说,吃饱喝足后的冥想,比起清晨5点饿着肚子冥想,才更能有力地感悟人生啊!

其实任何一个参加过活动的人都会感受到,相比厨艺本身,师太更具有厨艺的表现力,一种能强烈感染到你的、对烹饪的热情。
寺庙食堂的晚餐和早餐,并没有比师太亲手做的差多少,甚至更好吃。

但世间许多事,既然要让人知道它的美妙,必须要有话题性,比如开鸡尾酒吧跟你聊人生的和尚、获得米其林一星的精进料理、把斋菜做成高级菜肴的师太。
在静观师太的手中,美食的意义,不再是舌尖的美味和身体的能量,也是连接佛法与世俗之间的一座桥梁。
受邀请去纽约的Le Bernardin餐厅客座那几天,除了烹制素食菜肴,师太还逛了中央公园、农夫集市,像个好奇的孩童,被问起是否想念天真庵的生活,她说,“我此时此地也很开心。”
其实烹饪和对佛教的信仰并无本质差异,都能洞见真谛。

Temple Stay日程表
第一天
15:00~16:00:报到
16:00~17:00:参观寺庙
17:00~17:30:晚餐(激动人心)
18:00~18:10:撞钟
18:30~19:30:学习佛教礼仪、穿108颗念珠
20:30~21:00:自由活动
21:00~04:30:休息
第二天
04:30~04:50:起床
05:00~06:00:早课
06:20~07:00:早餐(激动人心)
07:00~07:30:打扫庭院
07:40~08:30:自由活动
08:30~09:20:学习茶道
09:20~14:00:上师太家吃饭(最激动人心)
预定网址:https://eng.templestay.com/temple_info.asp?t_id=baekyangsa
费用:150,000韩币
猜你可能会喜欢
叶酱
曾旅居京都
喜欢Fine Dining也爱路边野餐
半年在家写作、下厨,半年在外觅食、行走

叶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有纹身,就不能在日本泡温泉了吗 (18人喜欢)
- 六天五晚和歌山松弛之旅(可抄作业版本) (35人喜欢)
- 来泰国后才认识的水果——枇杷芒 (33人喜欢)
- 37岁旅居曼谷的一年|学泰语 (33人喜欢)
- 在曼谷亲历震源7.9级大地震 (37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