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人生来就是会被禁锢的,所以人生来就要学会挣扎。”
我觉着有必要在开头再阐述一下内容简介:“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纽结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我并不单单觉着本书阐明的是一个爱情悲剧,比之爱情更重要的是,纷杂无序不知其源也不知其底的民族关系、时代弄潮下人性百态和思想万千。
说实话,我出生的这个地方是回族人民众多的西域地区。从小,我的身边不乏很多回族的孩子,我慢慢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开斋节时他们请假庆祝佳节、与我们饮食文化不同、服饰各异。但是,我从来不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差异过,生而为人,何必被信仰、宗教、教条所束缚呢。直到,我看到《穆斯林的葬礼》。
细说《穆斯林的葬礼》,一是穆斯林,二是葬礼。其实这本书里,穆斯林仅仅是作为人物的特征出现,且说一条线索。全书并没有指名点姓地批判民族关系纷争,有“卡斐尔”的细节也仅仅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归根究底,就是因为穆斯林要遵守的要义、教条,甚至是生而为人要守的规则,反而促成了主人公“韩子奇”悲剧的一生。所以,穆斯林文化被这本书中穆斯林家族展现,这个穆斯林家族也因此被时代打上烙印;而“葬礼”一词容易让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个悲剧。所以最终这破败不堪、面目全非的光景,对于读者而言,也并不突兀。
民族
古京城内,人口八百万,穆斯林人数占十八万,散居四下。文中有介绍历史:大约远在公元七世纪,一些头上缠着白布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东土大唐,他们习惯了神州大地的水土,在这里留下娶妻生子。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土地被蒙古族贵族陆续占领,征服者强迫被征服者大批迁徙到东方。元朝的官方文书上称他们为“回回”,他们本身也以“回回”自称。由于历史变迁,回回民族中融入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犹太人成分,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存在,不融入其他民族之中。
全文未用大篇幅章节阐述回族历史,谈及信仰,也仅仅说:“他们相信的主创造了大地、苍穹、自然力、人、天使和“镇尼”(精灵),他主宰一切、无处不在。”、“所有穆斯林归顺真主,虔诚祈祷,老实做人,宽厚仁爱,生活简朴,捍卫信仰,遵循“逊奈”(圣行)”、“他们相信人有‘后世’,相信‘末日审判’,善有善报。”但是,从细节中又不乏:梁亦清初遇吐罗耶定时对回族人取名讲究、吐罗耶定朝克尔白、五次礼拜礼数如:榜达、撇什尼、底盖尔、沙目、虎伏滩,梁亦清与新月的葬礼礼节、回族人民对于逢年过节的态度、饮食的礼仪。所以,穆斯林的教义、信仰、习俗习惯是揉碎了贯穿全文中的。
只是,深究人性。作者竭力表达着主人公们信仰教义,又被教条约束。梁亦清对于回族历史文化一知半解,参不透从而看不清世事,一生委曲求全,养家糊口。直到遇见了吐罗耶定带着易卜拉欣前来求水,才领悟到教义中蕴含道理无数,吐罗耶定的追求又有多么纯粹干净、震撼其心,只是他终究一生追求真主的教诲,精于炼玉,无欲无求,反而一生受事业支配,顾不上妻女徒儿,撒手人寰;韩子奇,临终前无颜面主,追求教义中安稳生活的规定,却不得已因为战争残酷背离,辜负了“玉器梁”一双女儿;璧儿,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每日礼拜,但是缺乏文化教育,太过感情用事,追求真主需求一生全家安康,却自己毁了一切;梁冰玉,因年幼受人照顾,受到开放良好的教育,成绩优异并且有机会出国留学,一度挣脱教义甚至是社会规则的枷锁束缚,可是环境所致,全家凋敝,挣脱失败。新月,接受良好教育,同样受到社会环境连累,爱情不顺,郁郁而终。
所以,自由与新知是教条宗教天生的催化剂,会运用新知的人,与宗教结合,开天辟地,有机结合;不接受新知与自由的人,永远是井底之蛙, 还用激烈的言辞将一切毁灭。宗教牢笼的人不仅不接受,还将魔爪伸向那些已经挣脱的人,一同煎熬。
制玉
“现在,玉碗捧在了他手里,滑腻的玉质摩挲着他那粗糙的手指,一阵清凉浸入他的手掌,传遍他的全身,像触到了远离凡尘的星星、月亮。他在人世间走了很久很久,好像就是为了这一个美妙的瞬间。他感到了从未体会过的满足、兴奋和快乐,仿佛他手中捧着的不只是一个玉碗,而是天外飞来的精灵,和他的心相通了。他陶醉了,麻木了,把身边的以其人,把他自己都忘记了,被玉魔摄住了魂魄。。。。。”
全文写制玉实在精彩,从玉器历史到世事更迭,岁月变迁,一切变化的仅仅是发生在爱玉、守玉人的故事,玉却从来不曾老去。纵使它经历了战乱、文革、历史,玉依然是他们执着了一生所守护的玉。
而且,《穆斯林的葬礼》一书妙趣横生的细节在于用词精雕细琢,就连同它所阐述的背景“制玉”一样,需要精致、干净、无暇。制玉步骤流程、描摹样貌、精彩之处,美妙绝伦,享受无穷。
人物
看完本书,在豆瓣影评上大概浏览了一下,无外乎是将主人公喷得一无是处。虽然作者的确对人物性格处理得并不是很到位,但我依然敬畏尊重着她笔下塑造的每个灵魂:梁亦清、玉儿、璧儿、韩子奇、新月、天星、陈淑彦、楚雁潮甚至其他配角。在此,豆瓣影评中的人物评价已经非常多,我在此不多赘述,基本同意大多数观点:新月的塑造太多追求完美反而显得不真实。部分情节不够成立,人物思想有点乱,善恶是非场合还待考究。
比方说:韩子奇回国原因勉强成立,但是细节欠缺考虑,已经知道有万一的情况,那为什么不做好准备再回家?比如说,玉儿舍弃女儿的心理状态不够充分,人物性格造成缺陷等等。
但是,全书年代历史涉及悠久,玉器历史追求其“源”尤其值得回味,而造成人物悲剧的人物的一生,经历了一切也恰好折射了社会的变迁和社会思想的改变。这个小家庭随着时代的兴衰而不断改变,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国古代文学上最著名的类似书《红楼梦》。
儿时读不懂,这下可要拿出来品一品了。
所以,弄潮的时代中,谁主沉浮呢?是真主吗?还是人根本扭转不过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