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春节档第一番:《新喜剧之王》,部分粉丝的应援福利
作者:王逍瑕
剧本:★★★☆
表演:★★★
节奏:★★★★★
内容深度:★★★★
易懂程度:★★★★★
本文只有分析,毫无剧透,可放心食用。
《新喜剧之王》实时票房5.44亿,实在算不上成功。
尽管外界对这部片子的各个方面,有着五花八门的分析和猜测,但谁都知道,这部片子的成败,有八成是只系于一人的。
这个人,便是我们的星爷,周星驰。
星爷的《新喜剧之王》,有一点儿像21世纪初,迈克尔·乔丹复出前夕的华盛顿奇才——背后的领导者曾经有辉煌的过去,现在的状态不算差,但团队成绩却与巅峰时期差之千里。
对于乔丹和星爷,用《射雕英雄传》里周伯通夸奖王重阳的话来形容他们,毫不为过:
“他这样的人,是天生的了不起。”
但也正是他们天生的了不起的才能,再加上他们本身极强的控制欲,使得他们的工作进程,一定是细密而又严苛的。
从花絮中周星驰指导演员的片段,我们也可以看出,星爷对演员的表演要求,几乎认真到了恐怖的地步。
那么,为何有了星爷的指导,在“表演”这一栏我仍然只能给三星呢?
究其原因,却也只能怪到星爷的“天生了不起”上。
我们热爱的周星驰,也有过苦日子,也跑过小龙套,但这些昔日酸楚的经历,在星爷的身上能够完美地转化成表演才华。
生离死别的大场面,星爷总能举重若轻地演出三分可爱,将其带出煽情的俗套。
不易发觉的小镜头,星爷也能另辟蹊径地增添七分细节,让你笑出心酸的泪水。
比如,老《喜剧之王》里,拿不到盒饭的尹天仇,背影是落寞的,但眼神里却依然闪烁着乐观的希望之光。

再比如,还是老《喜剧之王》里,尹天仇“我养你啊”这一句话当中,星爷的语气既是在开玩笑,却也是表真心——成则表真心,败则开玩笑。这里面的惶恐和犹豫,被演绎得恰到好处。

模仿星爷“我养你啊”的人数不胜数,但在“玩笑”和“认真”之间拿捏得如星爷一般巧妙的,凤毛麟角。
老《喜剧之王》里,星爷是优秀地演绎了一个“敬业却不得志”的演员。
《新喜剧之王》里,女主是敬业地演绎了一个“敬业却不得志”的演员。
昔日的星爷是真优秀,现在的女主是真敬业,但“优秀”和“敬业”之间,就是有差距。
只有你有了优秀的作品,路人观众才会去关心你背后的努力和酸楚。倘若你能给观众的,除了“努力”一无所有,你的努力,只会成为你无能的证明书。
这便是演员这个行业的残酷所在。

如果你有表演的经历,你应该会明白,星爷优秀的才能就是天生的、不可复制的,且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
星爷可以告诉其他演员怎么做,但因为其他演员既没有星爷独特的经历,更没有星爷迅速的创造、理解力和超强的肢体、语言、表情控制力,所以其他演员对周星驰先生的学习甚至是模仿,都是不完整、不成体系的。。
因为不是星爷,所以不懂,所以模仿起来,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如果是别的作品,演员还有自己摸索的可能,但因为是周星驰的电影,所以大多数其他的表演方式,都会在周星驰自己的节奏中显得另类。
这也是为什么,在星爷不出演的“周星驰电影”中,除了自带强大体系的黄渤之外,无论是文章、邓超、王宝强这样的好演员,还是鄂婧文、林允这样对我新人,表演都是奇怪的、生硬而又尴尬的。
新喜剧之王中,个人觉得最好的镜头,或者说最“星爷”的一段表演,来自于周星驰二十多年的老搭档田启文:

我相信,哪怕是在预告片里,许多人看到田启文的这段表演,心里都会感觉到:
“嗯!是星爷的味道!”
这种味道背后的节奏控制,并非是来自于星爷对田启文一时半会儿的教导,而是田启文在星爷身边二十几年的积累和沉淀。这种效果,是一般演员模仿不来的。
我想,星爷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但除了手把手地教之外,他也没有办法……总不能让所有演员都先跟自己相处个二十年吧?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办法:星爷亲自演。
虽然已是不可能,但我相信,只要星爷上场,所有尴尬的地方都会变得顺眼,所有夸张的场景都会变得可爱,所有生硬的笑点都会变得好玩,所有煽情的桥段都会变得动人。
所以,获取观看《新喜剧之王》的最佳体验的关键,在于你需要在观影全程脑补星爷的表演,如果你能在影院身上看到星爷的影子,你便会喜欢,反之则会尴尬。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新喜剧之王》是部分粉丝的专属应援福利——如果你是懂表演,或者懂星爷表演的“部分粉丝”,你一定会被演员背后那个名曰“周星驰”的影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大概就是那个看到了星爷影子的人,所以我很喜欢这部片子,但我更理解不喜欢这部片子的人。
需要天才喜剧演员出场才能有效果的电影,一定是有缺陷的。
有缺陷的电影常见,喜剧天才却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