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车杂记
我生活的那个年代,靠轮轴旋转的车已有了自行车,三轮车,马车,摩托车,还有汽车。可单拿自行车来说,那时的呼市也还不是很普及呢,不是像后来的日子那样家家都有的。还有街上靠人力骑行拉着人搞运营的三轮车,也是为数不多的那么几辆,其余多数是附近农村进城的牲畜车如:马车、牛车还有驴车。汽车则更是寥寥无几,只有公家单位才会拥有。要不那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说“手握方向盘,给个县长也不换”。
所以对我来说,第一次接触到的车,那就是自行车。
记得六十年代初,我家有一辆“生产”牌的自行车,它是我父亲每天上下班的“专车”,父亲那会儿骑着它每天往返于单位和家的路途中。
这辆车在我懂事后记得它是那种早已没了原来车漆的颜色和光泽,那黑漆已被擦成了咖啡色的,它已是一辆老车了!现在想想有两种可能,一是这辆车在我还未出生时,父亲就已骑行了多年,再或者说它原来就是一辆二手车?总归说来,因那时我还小并没在意它的存在。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个头长到快和车把一样高时,看着巷子里有个别小孩在学骑车,我便也开始注意和琢磨起了这辆车!总盼着星期天父亲的休息日早点来到。记得第一次我推着车到了巷子里,学着人家那样,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抓着车的大梁,一条右腿伸进车子大梁下的三角空处,右脚蹬着那边的脚蹬一点一点地蹬着,这边的左脚还不能踩上脚蹬而是着地,你看那车和人一同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地、慢慢地向前挪行。那时我们把这种学车法叫“掏圐囵”。我因初学,不一会儿因手没掌握好车把,那车把一歪连人带车就摔倒在了地上。就这样,我利用了不知多少个星期天的练车,跌倒了爬起来继续,终于有一天我能掌握住了车子的平衡了!而且可以把这边的脚也踩到了脚蹬上了,并用两脚开始半咯蹬着,那车终于可以载着我向前走去了!可是由于平衡掌握的还不好,车子走一段路就会跑偏,必须得停下来,再次摆正车头骑行。虽说是这样,我还是为此激动了好一阵子。

后来,我能蹬整圈了,那只抓车梁的手也能抓着车把了。因为是掏着骑,身体要随着脚蹬一上一下的运动,骑一会儿腿还真有点累,所以等车轮转的快时,我就利用这短暂的瞬间,两脚踩在脚蹬上站立起身子停止蹬踏,随着车前行,这样不但能让腿得到一会儿休息,心中还忽有一种飘的感觉,真爽!……
那以后,每到星期天我就掏着骑车行驶在巷子里的这头和那头。
再后来,这种骑法随着我个子的长高后就结束了。从那以后改成了跨梁骑行。跨梁骑,我的身体可以直立了起来,但因腿还是不够长,随着一侧的脚蹬下落时,我的屁股就的扭向一侧,待脚蹬向另一边落下时,就的扭向另一侧,这样骑一会儿腰部也是挺累的。还有一种糗事也经常发生,就是一侧脚突发踩空时,身体会猛的向这侧下跌,小腹便会被车的大梁给摁一下,瞬间那隐私处的小“蛋蛋”疼的半天缓不过气来!……
后来,我弟也开始学车了。他比我胆子大,刚会掏圐囵不多久,就敢晃晃悠悠地把车骑到了巷子外的南街上,结果有一次被汽车给碰了,车的前轱辘被压弯了,好在人没事。但这事发生后,他吓的不敢回家了,躲在了同学家的一个养鸽子的房间里,藏着,让别人把坏了的车帮着推送到我家,后来还是我去把他找回了家,父母得知人没事,也没再说啥,把车推到修车铺去修理,这是插话。
再后来,随着我的年龄增长个头增高,我能坐着骑行了!……
从那以后,自行车成了我的主要交通工具 ,我的生活半径一下就扩大了!我经常骑车到远处的郊外,去给家养的兔子挖野菜,搂生火用的树叶,带着母亲去旧城的姐姐家,去亲戚家串门。在呼市的范围内也算是能“走南闯北了”!这里再插一段话。那年的秋天,会骑车后的弟弟,也能往远跑了。那天他相约了两个发小,一同骑车去毕克旗抓蛐蛐,结果路过了人家的玉米地,看见了结在玉米杆上的玉米就喜欢上了,几个人看看周边没人就悄悄地进了地里,刚掰了一个玉米,猛然间窜出来一个人,那人说他是村里的护秋队员,把他们给逮了个正着!但那人一看是三个小伙子,他一个人不好对付,便哄他们说让跟着他到大队登记一下就没事了,哪成想,这是骗他们的!当他们几个人乖乖的刚进入了队部,那人就大喊一声:给我把他们“趔扒”起来,(捆绑起来)吊在房梁上!几个人遭了罪。一天后,我们家人正在为没了音讯的弟弟焦急万纷中,他们把电话打到了姐姐的单位,说让家长去接人,姐姐连忙坐着单位的吉普车赶了过去见到那里的人,求人家原谅,可人家给算了一笔“玉米结籽再生玉米的帐”,姐姐和人家费了好多的口舌,说了许多的好话后交了些罚款,才把他们带了回来。……
记得,在七十年代的初期,父亲退休前,家里决定要把这辆老车给卖掉。由我把这辆老车骑到了旧城通顺街人市那里的一个委托商店,通过专人评估后卖了五十元钱。
许久之后,家人又好不容易托人搞到了一张永久牌的轻便自行车票,凭这张票花一百五十八元把车买了回来。不久后我参加了工作,每天骑着它上下班。


后来的日子里,我换过了好多车,也丢失过好几辆车,但在九十年代以前,无论再买的是26还是28型或半链盒或大链盒的车,我的选择不是“永久牌”就是“飞鸽牌”。就因为那会儿它们是国产最好的自行车!许多年后有了变速车、赛车,自行车的品牌多了起来,而且质量居上 ,我才选择了新的品牌。而骑自行车的习惯也一直保持到如今。这几年的夏、秋季,为了锻炼身体,我还经常骑着公路赛车去远行。
参加工作后,单位有一辆三轮车,我以为会骑自行车便会骑它!哪曾想上车后,那车把晃晃悠悠的比自行车还难骑,那车扭来扭去的,跟本走不了直线!最后还是用了好半天才品住了那晃晃悠悠的车把,车才听从了我的掌控。我曾经骑着三轮车到五里营的农家菜地里拉过冬储的大白菜。
1995年,呼市私家汽车开始出现由少到多的趋势,去学开车的人们也多了起来。虽然当时汽车对我来说还是个奢侈品,但为了掌握开车的这门技术,让当时在呼市红十字会担任主任的姐姐,(跟据上级要求红会与呼市交警支队下属的驾校联合办起了驾驶员安全救护培训,所以和驾校有一定的来往。)在这年的八月给我在呼市元山驾校报了为期三个月的小型汽车驾驶学习。从那天开始,我每天上午乘驾校的班车上山去学车。
开课那天, 驾校先把我们红会关系的四个人分在了一起,并发了一本交规书,让我们自学了半天后,单独给我们开考了交规科目,四人都顺利通过。第二天,除我们四个人外又加了四个一共八个人分在了一个组,开始按人头上车学习。那时,驾校的车型是小型皮卡车,一位姓王的比较严厉的老教练最先负责教我们,初学的第一科目是绕着环形道行驶。每人可转一圈。当轮到我这个从来没接触过车的人上车坐下后便不知所措,手脚也不知咋配合,还没比当几下,就听师傅说“没动过车吧?下车去找根树枝,坐在树坑里模仿手脚踩离合挂档去”,我灰溜溜地下了车,很听话的去练了起来。就是从这样的水平开始,没多久后我竟能顺利地驾驶着皮卡车行驶在驾校的各个考场,加上后来又给我们四个人单独分成一个组,派了一个思想比较开化的中年教练,放开手的教,再加因为人少上车的几率多了 ,什么倒车入库、移库,路障,上蜈蚣坝路跑,我的车开的都不错,教练比较满意。三个月后参加考试一次性地通过。不几天后就拿到了驾驶证。
这就是我的学车经历,从小时候开始学自行车,青少年时学了三轮车,中年以后才学了开汽车。哎!如今老了再过几年驾驶本都得一年一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