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ijken的古乐小无
无意中看到前二年与网友交流Kuijken古乐小无的内容,转贴上来单独成贴,以后好找:D
S.Kuijken的古乐小无分别于1981和2000年录制。
他个人觉得1981年版本录音更好一些,2000年版本是经过近20年的经历他对BACH‘s sonatas and partitias有了一些新感悟,所以重录了一套。这上点和Milstein录小无一样,Milstein的录音其实不多,62年以后Milstein即长期居住于伦敦,他不太喜欢美国的商业文化,比较缺乏人文气息,DG也是为他移师英国伦敦于70年代重录了一版小无,Milstein的这一版小无是让小弟听小无开窍的版本,至今还是最钟爱的版本之一,Milstein不认为PARTITA 2中的CHACONNE是最难的曲目,他觉得SONATA 3中的FUGUE是技术上最艰深的曲目,所以他一直把这首FUGUE作为自己的长期保留曲目。
回到S.Kuijken的小无版本,他用的BAROQUE小提琴,这种小提琴的指板比现代小提琴的稍短,琴腔稍小;弓也不同,现代弓是内翻,BAROQUE弓是外翻,弓毛的松紧程度可以用大拇指控制,所以小无中的双音/三音/四音拉法与现代琴完全不同;另外BAROQUE小提琴的A弦定音是在415hz,现代小提琴一般定音在440hz,因此这种小提琴的发声没有现代小提琴那么明亮,色彩感略差。S.Kuijken的1981年版本小无的A弦定音是415hz,2000年版本的A弦定音在405至408hz,这也是个关键不同之处。
S.Kuijken对Chaconne的看法是他不认为这是首舞曲,对演奏者而言更是一首自由度很高的变奏曲,他个人明确表示不喜欢,他的原话是:To me ,that's rubbish.他个人更喜欢那些真正舞曲性质的曲目。
另外,S.Kuijken的拉琴方式和绝大多数人不同,大家都知道小提琴上有个腮托,演奏者需要用下颚夹住琴,这样左手可以比较自由的换把;Kuijken拉琴非也,他采用一种老派的chin off方式,这种方式在GEMINIANI时期最为盛行,GEMINIANI也是个中高手,这种方式不用下颚夹琴,左手要同时扶着琴还要完成换把及指位的工作,这种老式的方法被认为最不影响小提琴的发声,可以让小提琴的顶板及底板不受任何约束地共振发声,只是这种技术不是每个人能掌握。
同时S.Kuijken也会拉古代大提琴,在Y*O*U*T*U*B*E上可以找到S.Kuijken用BACH时代的肩上大提琴演奏的大无片段。他家最年长的W.Kuijken用VIOLA DE GAMBA演奏的大无也是小弟有限资源中接触到的古乐大无的极品。A.Bylsma也有相应的古乐大无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