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工薪家庭如何理财?
查看话题 >【Money】钱不是省下来的,而是挣来的之到底要不要存钱
之所以想唠嗑这个话题,是因为前段时间广播里一个很喜欢的小姐姐说她不爱存钱,也觉得存钱没必要,有那点钱还不如买个包来的开心。当时就想写篇存钱重要性的话题了。但懒,一拖再拖。
今天和姐姐约饭,从抠门上司聊到存钱。她的闺蜜之一,在我们那个平均工资3k左右的三线小城市能拿到6k上下的工资很是不错了,如果业绩好,上万也是有可能的,吃住也在家,但就是存不住钱,甚至经常囊中羞涩,过年去她们共同的闺蜜那拜年,100元都拿不出来。
存钱的意义是什么呢?我这么多年的感受来看,存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后盾。
所以说回到开头那个小姐姐了,小姐姐家境优渥,所以完全不需要当心没有钱。大牌新款日常零花钱就能轻松cover,所谓的后盾,是父母,或者小说一点的想象,也许名下的房产租金收入,就已经让她不用担心日常开销了。
可对于和我一样普通家境,普通工作,普通长相的普通小市民,存钱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了。从小学开了自己的银行账户到现在,十来年的存钱经历给我的是自由、独立以及发现另一个世界。
存款能让人更自由
过年的时候“车厘子自由”小小火了一把,按照“樱桃自由——口红自由——酒店自由——包包自由——买房自由”这个阶段,你在哪里?
很多人不想存钱,是因为按每月存钱算下来,感觉一年存不了万把元钱,连一个厕所都买不起,太没劲了,瞬间动力消减。
其实就不要想那么多,也别算那么多。存钱这事就跟出门跑步样的,穿上跑鞋直接出门,那跑步就自然而然成了。但如果纠结到底要不要出门呀,跑步的减肥效率高不高呀,这个时间出门安不安全呀,只要开始想,八成这跑步就不成了。存钱也是一样。
做一件事,不想肯定不行,想太多也不好,一想太多,就容易开始进入哲学家模式,除了想到最后鬼打墙,对现实并没啥实质性帮助。
我从小开始存钱,最开始是“三无食品自由”,即使我不爱吃,但那种想买就能买的开心并不会因为不爱吃而减少。再大一点是“买书自由”,接着高中偷摸摸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爸妈直到我上大学了,无所谓被发现所以随便放,才发现。在家族里成为一个我逃不脱的梗。大学变成“旅行自由”和“投资自由”,当时想去美国打工旅行,爸妈不允许,但并没什么乱用,因为费用全都是我自己负担的。工作之后存款飙升,现在除了买房,基本没啥在怕的了。
存款能帮助你更独立
很多人不敢自己做决定,不敢脱离父母,不敢跳槽,除了心理上的害怕,还有其实就是没有足够的存款。都说“钱壮怂人胆”,其实我也是近段时间意识到这句话同样对我有效。
一直讨厌和人结伴出去玩,因为很难找到步调一致的旅伴,跟团就更讨厌了。父母知道我的毛病,一直不允许我独自出门,但他们的不愿意并不影响我,因为我不用向他们要路费,除非我告诉他们我去了哪,自己报行踪,他们完全不知道我的坐标。要管也只能口头唠叨几句
工作后单身人士避不开的催恋爱催结婚也对我没啥实质性的困扰,原因就是如果聊得不开心了,我可以直接拒绝通话,拒绝回家。财政大权不收父母影响,对于他们来说,你就是个成年人了。
存款能让你发现另一个世界
很多人觉得,理财的前提是有财可理,现在收入不高,我等有钱了再学理财就好。可看很多高收入明星球星或者中彩票的幸运儿的落魄新闻就可以发现,等有钱了再去学理财,是个不靠谱的事儿。
理财的途径和方法并不难,难点在于心理和情绪的控制。这种控制包括到底要不要花这笔钱,能否控制冲动消费,能否明知应该等待价格上升,但依然因为害怕而卖出资产等一列心理。
很多人无法存钱,一个错误观念是“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殊不知挣钱和省钱并不是零和问题,明明可以双管齐下,却偏偏要拼个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