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环太平洋。
五年的重现,不换药的换汤,味道不同了。
当知道《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即将上映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小九九,等了五年的时间,终于来了,可以好好地再次狠狠地回忆一场之后好好地告别。
等到上映的时候,却只是打开了app,看了场次之后退出,才发现好像没有预设中的那种期待,更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回忆缅怀或不舍。
原来总以为无法忘怀的只是自以为的深厚情谊,时间真的可以淡忘一切,只要你愿意。
环1的情节早已忘记。
只记得那是第一次观看IMAX,当时只有科学城和万达有IMAX,一下班就赶往万达等待;
只记得那一张电影票150元,至今为止看到最贵的一场电影;
只记得震撼的感觉,从那开始更坚定了进电影院只看大片的想法;
今天环2找出来看,该变的都变了。
可能是我过于地病态,无法接受新鲜事物,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守旧。
对于大片,偏执于原汁原味的外国人演出,而剧情的平淡和生硬,get不到国人演出的feel,只能说:你们都辛苦了,原谅我的不成熟还不足以欣赏领悟其中。
环1的两张电影票还夹在日子本里面,曾经赋予了不同意义的收藏,今天重新打开看到的时候摇了摇头,不过是纸两张。
为什么那么喜欢赋予意义做那么形式性的事情,我喜欢,不行啊?
Z有一次跟高中同学去剪头发,剪完的时候跟他说:“等了半个多月,今天终于把头发剪了,待会回去的时候我要买一杯奶茶庆祝一下”。
两个人下了车,高中同学说:“你不是想喝奶茶吗?怎么还往前走,这里就有啊”。
我知道啊,我想去前面那一家买。
有什么不同吗?
没,但我就想要去那一家。
两家味道都差不多,那家那么远。
但我就想要去那一家。
高中同学无法理解为什么剪了头发之后会想要喝奶茶,还特意跑那么远买一杯奶茶的仪式感。
Z拿到奶茶喝了第一口之后说:“满足了,今天我太开心了”。
高中同学笑着摇摇头,说:“我不懂你为什么要大老远跑过来买这杯奶茶, 但你开心就好了”。
有时候get不get到点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会不会体谅并陪伴对方做着你无法理解的事情。
老陈说,每一次回来的时候都想着抽个时间好好去看一看这个长大的城市,可每一次都在日晒三竿中度过,一天两天回到工作岗位的时间就到了,又开始后悔没有多看一眼,又开始计划下一次回来要认真地多看看。
小学的学校,我去了,听说那里即将要拆了,还记得小时候那些吓人的传说。
小学学校的前身是医院,鬼怪的传说吓的都不敢去洗手间,下午放学都不敢在学校停留,甚至还向同学借了十字架,因为害怕,天知道家里的信仰并不是基督教天主教。
初中的学校,我去了,新建了一栋教学楼,我们所在的教学楼也老了旧了。
这两年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同学晒日落的美景,一问是哪里,被反问是不是当地人,怎么会不知道是哪里,原来地点就在这里。
高中的学校,我去了,多了好多的名言警句的标语。
大榕树还是那么茂盛,操场还是依旧一跑的身后卷起一阵风沙。还记得跑800米,居然哭了,中午还需要Z出去打饭回来,是不是弱爆了?
环太平洋,尝试着努力地回想,却也想不起什么了。
这个城市,看与不看有什么区别吗?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无论看与不看都阻止不了它改变的模样。
总以为过去很重要,总以为无法忘怀,总以为重来之后还可以继续,总以为只要回来一切都不变,其实在你放手的那一刻就已经改变了,只是你自己不肯承认的自我欺骗。
你所行驶的黄色双实线,看的见的对方却无法越过,等到你掉头回来的时候,早已不是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