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邪西毒》infer至死
前些时候看了王家卫早期的经典作品之一《东邪西毒》。在这部影片里,导演有意地打乱时间感,模糊空间感,营造出一个充满隐喻和意象的环境,让观众陷入逻辑的混乱和情感的纠葛中。从审美的角度看,《东邪西毒》是很好的范例,它不仅能够引发观影者对于个人痛苦经历的反思,同时也将一个社会中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冲突与调和,现代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反叛与妥协反射出来。
《东邪西毒》以金庸《射雕英雄传》为蓝本,在其基本人物关系的基础上丰富了命运、斗争、情感、心理、联系的虚构成分,构造出一部充满拒绝和伤痛的作品。我想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武侠,甚至可是说这并不是一出标准意义上的武侠,因为它缺失标准武侠应有的儒家忧国忧民、济世情怀。它借武侠之名反映现实生活,只有在武侠世界里,人的行为才不受法律的约束,道义与非道义地位平等。整部影片的色调昏暗、苍凉,内容无外乎个人恩怨纠葛,而人物的命运大多凄惨,似乎在为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扼腕叹息。英译名“时间的灰烬”恰当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伤害与遗忘。每个人都是受伤者大过伤害者,都在寻找令自己释怀的方法:欧阳锋试图报复,黄药师试图忘却,欧阳嫂试图离开,慕容嫣(燕)试图斗争,无名剑客试图宽恕。人物命运的冲突其实是不同道德观念的冲突,最后没有人胜出,只有时间抚慰一切。
正如影片被披上武侠的外衣,导演在影片中也掺入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这一点很明显地体现于前现代化的的情节设置。导演以艺术的手法表现生活,而虽然艺术作品中被填满隐喻的象征,它依旧服从于现实生活的准则。艺术作品是生活化了的。当观众看到这些隐喻,就会自然而然地联系到现实世界,与个人经历结合起来。比如,欧阳锋不会为了一个鸡蛋去杀人,这种价值观正是当代都市人的真实写照:追逐利益,淡漠情感。很多时候人们沉迷于金钱交易,生活节奏太快,正如欧阳锋劝说洪七加入杀手行列时的说辞:“考虑一下,不过要快噢,因为肚子很快又饿了。”为了填饱肚子,人类原始纯粹的的求知好奇、人道关怀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又如,林青霞扮演的慕容嫣(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她在最后被命名为“独孤求败”,充满讽刺。她为了爱情,因爱生恨,在被伤害之后化身为双重人格,一方面要杀掉东邪,一方面又要杀死自己以保护东邪,自我仇恨与自我爱怜并存。这里体现了现代人徘徊在爱与不爱边缘的矛盾心理,他们有的时候不顾一切疯狂去爱,有的时候又过分自尊,不愿放低身份去求。在大银幕上,每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典型的个体,在当下社会有迹可循。
另外,影片的传统哲学思想还体现在对于伤痛的解读之中。作者塑造了一群为情所苦的青年形象,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不幸,背负了不同的伤痛。每个人都企图摆脱痛苦,找寻自我的价值,但采取了迥异的甚至是极端的处理方式。导演用极其写意的方式向我们展现角色间的故事,意在探讨痛苦得以解除的终极法则。复仇、怀念亦或是忘却,影片没有告诉我们孰优孰劣。只是在最后,东邪和西毒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试图忘却,却都没有完全成功。酒醉和酒醒的欧阳锋,就如同梦时与梦醒的庄周,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两种状态,也可以说是两种分离的人生。也许,只有彻底遗忘才是最终的“道”,即虚无,无求,无欲,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虚无的人生,才可以自由地活在当下,把此时此刻的自我从世界和他人中割裂出来,悠游天地。欲忘而不能忘,这也正是现代人的悲哀所在,贪求太多所致。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洪七所代表的另一种人,传统道德的捍卫者,活得简单,由于本没有过去,也不计划未来,反而可以做到身心合一,怡然自得。这种人才是最幸福的。如同影片开头的偈语:佛典有云,旌未动,风也未吹,是人的心在动。但是,生在凡尘俗世之中,人又岂能做到心如止水呢。
全片的一大特点就是当主人公面临人生的选择或变化的时候,均以一段黄历引出。我想这表现了导演对宿命论的推崇。欧阳锋的爱情悲剧早已在命书里记录下,导演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被上天操纵着。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观的个人信仰,但同样也是老庄道学的主旨。生不能却,死不能止,是导演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敬畏。
《东邪西毒》是一部向生命致敬的影片。在当下文化快餐和精神荒漠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这样能够引起反思的机会。
《东邪西毒》以金庸《射雕英雄传》为蓝本,在其基本人物关系的基础上丰富了命运、斗争、情感、心理、联系的虚构成分,构造出一部充满拒绝和伤痛的作品。我想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武侠,甚至可是说这并不是一出标准意义上的武侠,因为它缺失标准武侠应有的儒家忧国忧民、济世情怀。它借武侠之名反映现实生活,只有在武侠世界里,人的行为才不受法律的约束,道义与非道义地位平等。整部影片的色调昏暗、苍凉,内容无外乎个人恩怨纠葛,而人物的命运大多凄惨,似乎在为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扼腕叹息。英译名“时间的灰烬”恰当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伤害与遗忘。每个人都是受伤者大过伤害者,都在寻找令自己释怀的方法:欧阳锋试图报复,黄药师试图忘却,欧阳嫂试图离开,慕容嫣(燕)试图斗争,无名剑客试图宽恕。人物命运的冲突其实是不同道德观念的冲突,最后没有人胜出,只有时间抚慰一切。
正如影片被披上武侠的外衣,导演在影片中也掺入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这一点很明显地体现于前现代化的的情节设置。导演以艺术的手法表现生活,而虽然艺术作品中被填满隐喻的象征,它依旧服从于现实生活的准则。艺术作品是生活化了的。当观众看到这些隐喻,就会自然而然地联系到现实世界,与个人经历结合起来。比如,欧阳锋不会为了一个鸡蛋去杀人,这种价值观正是当代都市人的真实写照:追逐利益,淡漠情感。很多时候人们沉迷于金钱交易,生活节奏太快,正如欧阳锋劝说洪七加入杀手行列时的说辞:“考虑一下,不过要快噢,因为肚子很快又饿了。”为了填饱肚子,人类原始纯粹的的求知好奇、人道关怀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又如,林青霞扮演的慕容嫣(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她在最后被命名为“独孤求败”,充满讽刺。她为了爱情,因爱生恨,在被伤害之后化身为双重人格,一方面要杀掉东邪,一方面又要杀死自己以保护东邪,自我仇恨与自我爱怜并存。这里体现了现代人徘徊在爱与不爱边缘的矛盾心理,他们有的时候不顾一切疯狂去爱,有的时候又过分自尊,不愿放低身份去求。在大银幕上,每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典型的个体,在当下社会有迹可循。
另外,影片的传统哲学思想还体现在对于伤痛的解读之中。作者塑造了一群为情所苦的青年形象,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不幸,背负了不同的伤痛。每个人都企图摆脱痛苦,找寻自我的价值,但采取了迥异的甚至是极端的处理方式。导演用极其写意的方式向我们展现角色间的故事,意在探讨痛苦得以解除的终极法则。复仇、怀念亦或是忘却,影片没有告诉我们孰优孰劣。只是在最后,东邪和西毒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试图忘却,却都没有完全成功。酒醉和酒醒的欧阳锋,就如同梦时与梦醒的庄周,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两种状态,也可以说是两种分离的人生。也许,只有彻底遗忘才是最终的“道”,即虚无,无求,无欲,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虚无的人生,才可以自由地活在当下,把此时此刻的自我从世界和他人中割裂出来,悠游天地。欲忘而不能忘,这也正是现代人的悲哀所在,贪求太多所致。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洪七所代表的另一种人,传统道德的捍卫者,活得简单,由于本没有过去,也不计划未来,反而可以做到身心合一,怡然自得。这种人才是最幸福的。如同影片开头的偈语:佛典有云,旌未动,风也未吹,是人的心在动。但是,生在凡尘俗世之中,人又岂能做到心如止水呢。
全片的一大特点就是当主人公面临人生的选择或变化的时候,均以一段黄历引出。我想这表现了导演对宿命论的推崇。欧阳锋的爱情悲剧早已在命书里记录下,导演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被上天操纵着。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观的个人信仰,但同样也是老庄道学的主旨。生不能却,死不能止,是导演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敬畏。
《东邪西毒》是一部向生命致敬的影片。在当下文化快餐和精神荒漠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这样能够引起反思的机会。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