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虚无缥缈的信仰,我们到底需不需要?
几年前我在朋友圈看到某个朋友的一条评论“我的信仰就是我自己”,那时候就觉得这个人真酷,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方法,她很洒脱很自信。但其实她一直都是这样的,高中我们同班,平时她可以一个人独来独往认真学习,也可以呼朋唤友谈笑风生,在我们全班相互传着看《读者》《意林》时,她桌上放的书是《百年孤独》《边城》还有很多沈从文和周作人的书。现在她是个医生,没见在朋友圈发工作相关的事情,多的是她拿着相机四处走拍了无数张后选出几张不错的po出来,配上一些文艺又深奥的文字,但我却只对她某天在另一个朋友圈下评论的“我的信仰是我自己”。
信仰是什么呢?大学上课时班上有个新疆女生,是个穆斯林,老师问她“你对你的信仰忠诚吗?”她点点头,穆斯林广为人知的一点是他们不吃与猪有关的任何东西,可这也能被解释为饮食习惯,与“信仰”的关系不大,更深层次的,我们并不知道他们信仰的精神是什么。
再到后来,我读到一本书《从西到西》,作者们写他们在西北地区的见闻,大多围绕佛教和信仰展开,西藏和青海西部地区的人民大多很虔诚,他们平时会在一起绕着寺庙打圈,一边走一边念着佛经。有些村落的房屋之间相去甚远,除了高高的山坡你根本看不到还有别的房子,但大家却对彼此十分熟悉,跟普通村庄一样,甚至还要更团结,一来是他们住所偏僻与外界联系不多,彼此间发生什么事情都非常清楚,二来是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有一种精神的力量让他们紧密相连。
我对那种有信仰的人特别崇敬,也对那种生活很憧憬,因为有一个东西能让你时刻铭记,并成为你思考和行动的指引,把自己最真实最纯粹的一面交给它,充分信任它,在它面前,你永远如初生孩童一般天真无邪,这是多么神圣的事情!
后来有一些说法是中国人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没有信仰,我们有那么多神,却没有一个是有具体指引精神值得我们集体崇拜的,我们有寺庙有菩萨,我们尊敬他们,却不信仰他们。与国外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教派比起来,我国的教派没什么发展,教徒也不多,与犹太人比起来,中国人也是没有信仰的。
再过一段时间,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信仰”的说法,我惊了,这24字,三个层面的要求,是目标是引导是指示,但要说是信仰,也太有个人崇拜的味道了。
信仰这么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真的需要吗?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那时思想真自由,不同学派有各自的内容和信仰,相互包容,共同发展,对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引是宽容的,开放的,修身、齐家、治国都可从中找到启发,那时候的信仰是多元的,是值得尊崇的。而之后的“程朱理学”,我认为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亵渎,是强行解释,是禁锢,儒家思想是潜移默化,而他们是强行灌输,“三纲五常”还有很多其它规定,太扼杀人性,固然有一些政治任务,但这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解放是起了很大反作用。
信仰不能以好坏评判,也不能说有信仰就比没信仰来得好。
迷信使人们惧怕鬼神、规范行为,也有害人性命乱人心的作用;宗教信仰使人虔诚圣洁,又易与资本、政治扯上关系;个人崇拜有榜样力量值得学习,却容易滋生膨胀迷惑人心……
与高高在上的信仰比起来,做人的底线才是我们普通人该坚持的吧!真实诚恳、心怀善念、品德高尚是所有信仰都倡导的点,也是我们做人都应该遵循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