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李银河 《享受人生》
向死而生
人生最终的目标是死。人生之旅最终的目的地无一例外是死。人生就是向死而生。
加缪说过:死亡是唯一重要的哲学问题。世上哲学家何止千万,他们在做的学问很多并未涉及这个加缪眼中唯一重要的问题。一般人关心这个问题的就更加罕见了。人们只是被动地经受死亡,当它临近时变得忧心忡忡,怅然若失;当它来到时,肝肠寸断,无可奈何。
我却愿意常常想到这个问题,把它想清楚,在它来临之前就直接面对它。
其实,死亡这件事情,只要鼓起勇气直接凝视,也没有那么可怕。那是所有人的终点,相差几天、几月、几年、几十年而已,从宇宙和时间的角度看,这种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是所有人的终点,是所有人生之旅的归宿。
因此,竟然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死就是生的目的。说死是生的终点,一般人还能接受,说死是生的目的似乎就有点过分了,难道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去死吗?死是生的中断,怎么能成为它的目的呢?目的地并不就等于目的。目的地是我们最终要去的地方,但是目的地怎么能成为目的呢?
我倾向于认为,死的确是每一个人人生的目的地,但是人生还可以设立许多其他的目的,比如说肉体的舒适和精神的愉悦,这就可以成为人生的目的。虽然我们最终会一步一步走向死亡这个目的地,但是在走到那个目的地之前,我们可以为自己设立许许多多的目的,其中我最看重的是快乐,每日的快乐,终身的快乐。未免浅薄,但是我真的想不出人生还可以有什么其他目的是值得追求的。
————————————
我32岁。
我不怕死。
我是一个特别普通、普普通通的人,女人。
我没有什么大追求,可能以前还想有大作为,现在想想一辈子平庸也没什么。
我很奇怪,我大概从小跟别人不一样,我爸跟我讲我小学的时候,他朋友去家里喝酒,家里电视开着,我却在一旁凳子上写作业。好像我有初中同学跟我说过,如果教室黑板前站十个人,你会是那个让人一眼就注意到的人。
结婚了也是按自己当时的喜好就嫁了,没像其他女人一样揪着各种物质不放,好像现在也没那种特别强烈的欲望,对吃的穿的戴的都没有太大欲望,也不喜欢珠宝首饰,名牌包包,大概唯一喜欢的就是想要能到处旅行走走,这样到底对不对呢?也看连岳,他说要爱金钱,要让自己的人生升值,要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有财富。
经常嘴上说后悔,说有机会会选择不一样的道路,但没有机会呀,萧伯纳曾经说过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嗯,另一条路上的风景不见得能欢心。
我以前很喜欢别人夸我,夸我眉毛好看,夸我作文写得好,很小的细节我都能记很久。
现在没有那么多执念了,就想这一生尽可能随心所欲一些。开心一些,不要勉强自己。
有时候羡慕那些长得好看的,会穿衣打扮的,画着精致妆容的,想想自己永远一副小孩子或者学生打扮的样子,也不会化妆,整日无欲无求。
李银河老师这本书里其实重复的内容很多,就是享受美创造美,开心最重要,追求爱和美是愉悦的,人生无意义。
不负面不正面。全凭读者自己揣摩。
合我的人生观了吧。改变不了那就接受,反正人生短短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
有时候想过如果突然死去,好像也没有太大的遗憾。甚至也没有害怕过老去,尤其是那种女人一过三十就老了,明显老了,皱纹都出来了,那种,从来没有感觉到过害怕和恐惧,因为想着人生常态,人生环节,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不必过去在意,总会过去的也无可奈何回不去的。
不过人生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