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认知
Sayings:
人与人之间到底有多不同呢?是她喜欢豆沙色口红的不同还是你钟爱南瓜色眼影的不同,亦或是他热爱极限运动的不同还是你推崇佛系养生的不同?其实也许根本是同一类,如果从特定维度去旁观,大抵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美好生活的定义千千万,大多数人都能找到一个横切面去深耕,可是依然有一群人,他们即便是没有站在美好生活的对面,却也从未想要像美好生活靠近一点点。
1
我有一个表妹,从小在勤俭持家的熏陶下成长,我跟她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尬聊,大多都是关于爱情关于旅行少量涉及时尚。每一次尬聊都更给我心灵极大的震撼,感慨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一个人的价值体系乃至对世界的认知有着如此根深蒂固的影响,浸入骨髓。于我本身也是一样,只是或许我没有意识到罢了。
关于爱情,从我的观察来看她没有渴望。一个20岁的大三花季少女,正处于自由与束缚最好的临界点,却一再拒绝追求者,理由是谈恋爱很无聊。是实话,我当下的反应是石化的,千言万语被堵在喉梗。爱情的美好是多少人渴望之,诚然,未曾谈过恋爱的人并不懂得它的有趣和迷人,可正因如此难道不应该更加好奇,雾里看花花更娇?
关于旅行,以我的判断她对这个世界很陌生。我们阅读思考,行万里路去追寻诗和远方,因为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以及拥有愿意与之对话的好奇心和感恩心。浩瀚的知识能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广阔的世界能给人心启迪和灵感,期许不枉此生,不能选择好看的皮囊但能拥有有趣的灵魂。可是表妹的世界观里,旅行是浪费时间又花钱的,作为学生独享的寒暑假,她宁愿待在家里跟爸妈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不愿出去看看世界。我倒不觉得是为了给家里省钱,这本质上就是底层认知的差异化所导致的,以金钱为唯一基准去衡量产出比的底层认知。
关于时尚,以我的了解她并不懂得什么是美。我的小姨是在一个大学当宿舍管理员的,普通大学生的蜕变日常都是从淘宝剁手开始的,买买买扔扔扔整整齐齐的 ,于是我小姨总能捡到很多质量还不错的新衣服,也就给了我表妹,表妹也就欣然地接受这些新衣服,从未觉得是否跟自己的气质搭配,是否跟自己的体型搭配。我每次看到她,心里都默默觉得很悲凉,明明有能力穿漂亮衣服,为什么要这么粗暴地对待自己的青春呢。
2
曾经看到过一个词用来形容老年人老了之后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暮气叫“老人气”,同样的,是不是可以用“青春气”来形容少年们那种洋洋洒洒溢满屏的朝气呢。这好像就是我思考了很久觉得表妹身上所没有的东西。
一个20岁的姑娘能一边葛优躺着,一边教我怎么教育我的孩子...“衣服有那么一两件够穿就行了,手机能打电话就行了,不要去跟别人比什么吃名牌穿名牌,以后你的孩子生出来了要教她的,从小就要给她灌输这些..." 我...彻底石化了
先不说这些言语是否符合20岁少女的人设,令我震惊的是她的家庭教育让她笃信这就是再正确不过的人生信条,她的父母笃信,她笃信,她的下一代也一定会笃信。可怕的是在灌输这些洗脑认知的同时,她的家庭已经在教她如何把下一代培养成跟她们一样的信奉者。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话我现在才深刻而震惊地理解它的含义。我觉得和悲凉,为她这样的人生感到不值,跟老公聊起来,他倒是很客观,他说“倒也没什么可悲的,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只是因为节约他可能错过了很多。”这话听起来真有道理,她没去过东京和巴黎,(所以不知道其实根本都不顺路,哈哈哈)所以可能永远也无法体会到日本人的严谨和法国人的时尚感;她没买过阿玛尼405,所以可能不知道烂番茄色可能她涂上特别美;她没去住过青旅,所以她可能错失了一个室友给她讲土耳其地下城的故事...有一句话叫:贫穷限制想象。
以前,我不知道原来一个人的精致生活可以这样过,我不知道原来有一群人他们坚持极简提前退休,我不知道原来林黛玉进贾府才12岁,我不知道的很多有幸都能通过更多元的信息和平台获取,有幸金钱在我的认知里从来不只是单一的考量,有幸我在努力着追求美,而我依然充满激情。
一切都被金钱清晰地切割。我相信以后的她一定能做一个好的媳妇,好的妻子,但一定不会拥有好的自我,因为一个人的底层认知是很难被推翻重塑的。对我的表妹,我没有任何批判的意思,只是这样的人生是对我的底层认知的挑战,震撼之余有感而发,更加珍惜和感恩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自己,以及深深感恩富养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