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能力,你必须掌握这三点
因为这几天在读关于阅读方面的书,所以不知不觉收集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句子。杨绛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她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是在自己。”
一个人要成长,别人的方法和道理都是引导,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努力程度。读书,做笔记,然后持之以恒。这才是读书应该有的态度。
如果你想要从读书中获利,不在于你读了多少本书,也不在于你读书的速度有多快,而在于你能否在阅读的时候时时刻刻思考,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于写读书笔记这件事,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将它做到了极致。他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奥野宣之,同志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独创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一生致力于读书笔记的记录,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一生坚持使用笔记本手写记录自己的兴趣和工作,还出版了《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以及《“处方笺”读书法》等等。
《如何有效阅读》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读书笔记的四种使用方式;“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如何才能实现自我提升。
01 读书笔记的四种使用方式
什么是读书笔记?
传统的理解当中,读书笔记就是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是单纯的摘抄,只能让你变成笔记的搬运工,对你的阅读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提出了读书笔记的本质概念。他说读书笔记的本质,是在通过阅读获取大量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准确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能够理解其中的内容,引发自己的观点和创意,方便自己应用。
在认清读书笔记的本质之后,我们就会考虑,如何去做读书笔记?如何有效使用读书笔记?
针对这两个问题,作者奥野宣之在书中介绍了笔记的四种使用方式:随想笔记,购书清单,各种报道的简报和读书笔记。
随想笔记
记下平时的感悟,电视电影中让自己有感而发的台词,以及日常生活中让自己心生触动的情景,或者是生活在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有灵感的时候,都可以记下来。
随想笔记对于信息的分类整理,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你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信息写在笔记本上就可以了。类似于一本生活日记。可以记载你的所思所想,你的情绪或者是对于某一天某件事的感悟。
有时候,看到一篇好文章里的金句,一本书中作者有创意的观点,或者因为某件事想到的文章标题,因为没有及时的记录下来,转瞬即忘,在你想用的时候再也找不回来。
购书清单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想这是大部分人现在的阅读状况吧。
每次去了书店,就像饥饿的人去了超市一样,感觉自己可以吃掉整个超市,在书店的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当时雄心壮志,可以读很多书。结果,购书时漫无目的,被某些书的封面和宣传吸引,买了很多自己都不感兴趣的书。
购书清单就是用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在书店购买“指名”图书。购书清单就类似于超市的购物单一样,准确记录你想购买的东西,避免在购买过程中,浪费时间或者被其他不需要的东西牵绊。我平时将自己的购书清单,记在手机笔记里,或者写在摘抄本最后一页。在经过自己了解和筛选后再购买。
那么如何积累购书清单呢?作者奥野宣之提出通过电视广告、书评报道、书中推荐及朋友推荐等方式积累。我个人积累购书清单的时候,一般通过一些公众号文章的推荐,写作老师的分享,微信读书好友的阅读记录以及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分享。将自己喜欢的书收集在电子书里,再按主题分类。
购书清单最大的好处就是,经过时间的检验,淘汰不感兴趣的书籍,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自己想读的,这样可以明确快速购书。
各种报道的简报
作者奥野宣之提倡,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类似于书腰、海报、书评信息以及杂志刊物上关于书的信息,都剪裁尽情收录在笔记本上。
这种方式有点像读书手账,在手账里收集各种关于图书的图片信息,有时也可以形象的画下来,旁边可以注明书的名字、作者以及让你有感触的字句。这样,日后重新看读书手账的时候,会被自己感动吧,那些当时看不懂的心情也能更容易理解。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将我们读书后的感悟,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每次读完一本书,就在笔记本上面,摘抄让你心动的句子,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触。留下自己曾经读过的证据。
读书笔记,不是简单的摘抄,而是将书上的内容,经过思考和提炼变成自己的知识,让书中的内容融入自己的血液,然后用文字记录你看书时的感受。
我自己有一个摘抄本,写一些平常喜欢的文字,然后会模仿写一些句子。有时候摘抄名人名言和概念,在旁边标注哪里好,哪里不好。以前觉得写这些东西没有用,现在自己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很多例子和名人名言都是从摘抄本里翻出来的。你写的笔记,就是你的财富,是你的素材库,可能一开始看不到作用,但是日积月累这些溢出就会慢慢凸显。
02“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你会读书吗?
读过的书,还能记得多少呢?
这是作者写在出版后记里的两句话,读到最后这两个问题,让我陷入思考当中。我自认为我会读书,也读过上百本书,可是真的能记得的寥寥无几。
放眼现在,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种阅读软件的推出,为我们创造了便利的阅读条件,同时也让我们患上懒癌。思想上的懒惰,让阅读变成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
作者奥野宣之也提出读书的目的应该从“读完就好”转变成“读完写读书笔记”,坚持写读书笔记,实质上是要求自己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带着要求和目的去读书,强调自己在读书时思考,从而提高思想输入的质量。
一个好的方式会让读书笔记变得更有灵魂,作者推荐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必须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前三个要素是最基本的要素,能够让你想起来你曾经读过这本书。后面两个是读书笔记的精华。
带着“摘抄+感悟”的方式去阅读,然后写读书笔记。摘抄是一种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炼的过程,在阅读中寻找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让读书变成有意识的自主行为。而感悟,写下的是阅读时最真实的感受,是你思考后的结果。
读书笔记是读者与书交流的过程,所以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阅读体验比书本本身更加重要。读书时写下的感悟是原创思考的直接源泉,日积月累的读书笔记,一定会变成日后写作的素材库。
读书笔记中的摘抄的句子,不是随意的摘抄,而是你经过思考和筛选后的。摘抄那些能颠覆你原有的思想体系的句子,然后经过思考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创意。在写读书笔记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印象。
这样的读书笔记才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精髓。
03 如何通过读书笔记实现自我提升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以为可能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了、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所以,你读过的书,最终都可能会体现在你的生活和文字里。
如何通过读书笔记更好的实现自我提升?作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
坚持写读书笔记
如果你想要,让自己读书笔记里的知识体现在你的写作上,那可能需要几年或者更久,自我知识体系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坚持。
在《深度工作》这本书里,我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难能可贵。用一种匠人精神对待阅读这件事,就是把阅读这件事流程化、简单化,并且把这个行为坚持到底,做到极致。
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有着公认的渊博和睿智,他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钱钟书的学识也不是一夜之间就积累,也不是天资聪颖就能解释,先生的成就和个人的学识修养都离不开一生所坚持的阅读学习习惯。先生一生都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据统计,全部的外文笔记共一百七十八册,中文笔记三万多页,日札类读书心得共二十三册,两千多页,总字数达2800万以上,大量的读书笔记也让先生的学识远远超越了同辈的学者。
读书笔记虽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持之以恒必见成效。
定期重读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目的是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书里的知识,而读书是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将阅读体验转换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进而实现自我提升。温故而知新,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温习,读书笔记也需要时常重读。
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当你在反复阅读读书笔记时产生的感悟,一定会比当初在写读书笔记时的思考更深刻更犀利,对于同一件事一定会发现更多新的角度,将这些反复阅读后提炼出来的精髓,运用到你自己的文字里,会使文章更加细致深刻。
保证高质量的输出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在摘抄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其实质上式一种高质量的输入。在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再次吸收书本的精华,磨练自己的原创思维能力,然后再去写书评或者微博,才能真正将书中的想法转变为自己的知道,消化并且高质量输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长城基于砖瓦。写文章就像盖房子一样,需要一砖一瓦铺垫,如果你想写出好的文章,就必须积累素材,打好基础。读完一本书,再去写读书笔记的时候,会让我们提高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同时也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技巧。 高质量的输入是高质量输出的基石。
重新塑造自我
读书本身其实就是一种享受,就像旅行一样,这两种东西被公认为治愈心灵伤口最好的药。有人说,阅读就是长时间忍受寂寞,而我觉得阅读是为了享受孤独,让自己学会与寂寞为友,学会自我疗伤。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当你读过的书多了,你会发现眼前的世界变得不一样了,至少你看到的世界更精彩更容易接纳了。书本并不是无用的,他能让你找到更多的人生出口。不困于心。
金庸先生说过:“我跟年轻的朋友,有一句劝告主要是,希望你们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中找乐趣,这个乐趣是别人剥夺不了的,如果你遇到任何挫折,有个习惯是读书的话,什么失败,什么挫折,都看不在眼里,不放在心上,而且永远觉得一生快乐。”
人总要有能让自己快乐的能力。在没有人陪伴的日子里,把孤独变成最好的增值期。哪怕前路艰辛,孤独无援,都有勇气往前走。
我自己开始读书以后,越来越觉得孤独是一种享受,在安静的房间读书,思考自己的哲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在阅读中成长,在时光里沉淀,这样的你一定会变得更加笃定、坚强、睿智、乐观。
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