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一生都在等待你的对不起!好的父母,勇于道歉!
仔细回想看看,你和孩子真诚地说过对不起吗?
我猜,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长辈是不需要给晚辈道歉的,这是孝道的一种。即使长辈真的错了,也不用道歉,晚辈需要无条件地宽容、原谅,有时甚至还需要率先低头认错。
这样真的是对的吗?

1
有一次,芸儿爸爸带她去公园玩。芸儿和别的小朋友玩过家家,游戏中一个小朋友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坐地大哭起来,别的小朋友都不知道所措。
这时候,那个小朋友的奶奶过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对在场的小朋友们一顿训斥:”为什么要欺负弟弟?我们家弟弟年纪小,你们为什么不让着他?“
其实孩子们年纪都差不多大,那个孩子摔跤也是因为自己不小心,和别的小朋友没有关系。
芸儿爷爷上前和那位奶奶解释情况,然后跟气急的她说:“您家孩子是自己不小心摔倒了,和别的孩子没有关系,麻烦您跟其他孩子道个歉吧。”
没想到那位奶奶却更加生气了:”我这么大年纪了,要我跟一群小孩子道歉?没门儿!“说着,就拉着自己还在哇哇大哭的孩子走开了。

在她看来,跟小孩子道歉好像是受到了莫大的屈辱。
周围人也纷纷劝芸儿爸爸,”哎,就算了吧,孩子被骂两句也没事,让老人给小孩子道歉确实挺不合适的。“
芸儿爸爸却没有就此打住,他蹲下来,对一群孩子温柔地道了歉,“叔叔代刚刚那位奶奶给大家说声对不起,小朋友们没有欺负弟弟,也没有做错。刚刚的奶奶也不是故意冤枉大家的,大家不要生她的气好不好?”
原本委屈的小朋友都纷纷回答到:“好~”,又笑嘻嘻地接着刚才的游戏了。
接着,爸爸又把芸儿搂进怀里,跟孩子说到:“芸儿对不起,是爸爸刚刚没注意到,让你受欺负了。”
父女两回家说起这件事,女儿的脸上满满的都是开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委屈。

有时候,孩子在外面总会受到一些误解和冤枉,并且得不到对方的道歉。作为家长,我们也无可奈何。
但我们也需要尽我们的最大可能,以我们的方式告诉孩子:”你没有做错,你应当得到一句对不起。“
在“要忍让”、“即使你没有做错,长辈说你你也必须乖乖听着”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很容易就会变得懦弱、犹豫不决,甚至于成为所谓的”老好人“、”受气包“,这是作为父母所不愿意看到的。
2
近来,网上流行着一句话:“爸妈在等着我们的感谢,儿我们却在等爸妈的道歉。”
在传统观念里,父母就是天,就是法,只要是出于对孩子好的目的,做什么都是对的。
于是,父母把沉迷网络的孩子送进了杨永信的网瘾治疗中心,得知孩子被电击、被虐待却毫不心痛,只因为”治好”了孩子的网瘾。
一位把孩子送进网瘾治疗中心的父亲曾反思过这种强制性的行为,甚至认为这种行为是事实上的“绑架”。但他还是觉得,“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么做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是值得的。”
这是很多家长看似简单的想法:只要我是为你好,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哪怕那些从治疗中心回家的孩子,再也不愿意相信身边的人,甚至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我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看到自己原本健康活力的孩子,变成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后,会不会反省,会不会跟孩子说一句“对不起“。
也许会有很多父母会说,”虽然治疗过程很难受,但我是为你好,因为爱你才送你去戒网瘾。“而浑然不知,自己亲手把孩子推进了深渊。
对很多人来说,原生家庭是一辈子痛。
原本应该是温暖港湾的地方,却写满了委屈、苦闷、受气的记忆。这些记忆无时不刻不折磨着他们,而这些伤痛或许永远也不会消失。
这些伤痛,就是在年复一年,等待一句”对不起“中积累起来的。

3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但,生而为人,总会有不足之处,即使是所谓圣人也会犯错,更何况普罗大众如我们?
犯错了,死撑着不悔改,除了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毫无益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会受到深深的伤害。
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的是:反省自己,知错就改。
跟孩子认错,其实也是和自己的和解。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平静地接受自己的错误,并且尽可能地弥补这个错误。
这才是作为父母,作为成年人应该有的态度。
别怕跟孩子道歉有损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当你学会了向孩子道歉,他们会更爱你,更信任你。
如果下一次你做错了,别犹豫,勇敢地和孩子说声”对不起!“吧。在善解人意的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真正幸福。
别让孩子成为我们,一辈子都在等待那句可能永远也不会来的”对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