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儿
发一篇旧文,怀念一下家乡的年俗。

正月十五是小年儿。
从前在老家,对于元宵节这样一个文绉绉的节日是不大了然的,腊月二十三也没那么重视。我们也不吃元宵。我们有一种特殊的食物,叫做“粘面的”。我们也不点花灯,我们有一种特殊的灯,称为“灯盏儿”。
正月十五正式的说法是“小年夜”(“夜”是虚词)。“小年夜”是年内最后也是最为隆重的两个日子之一,仅次于正月初一——“大年夜”。
中午包饺子。如果你留意的话,你会注发现,有一些饺子的形状和平时不同。我小时候经常问:娘,这个是太阳,这个是月亮,这个是星星,是不是?娘不置可否,只说这是“合子”。
配着普通的饺子,这样的“合子”每人每种都是要吃一点的,娘说是吃了好,但怎么个好法就不大了然了。大概是取了万物吉祥之意吧,我想。
哦,还有“花糕 ”,两层圆圆的面饼中间一圈枣儿,顶上还一个枣。蒸出来红艳艳的挺好看。但我不喜欢吃,觉得太甜,里面的枣核又太硬吃起来容易咯牙还要吐核好麻烦。但总不免娘被硬塞过来一块一定要我吃掉。我想这个大概是取了节节高升之意吧。
吃饺子前是要先上供的。有牌位上的先祖、香台上的众神、锅台上的灶王爷,还有大门口的门神、财神。以前是我和妹妹端了小碗的饺子,恭恭敬敬地摆放到他们一个个的案台上。
这时候爹会喊我去点它挂好的最后一串鞭炮。邻家院子里也已渐次噼里啪啦轰响成了一片。
然后一家才能开始正式吃中饭。
和其它多数地方一样,小年夜特殊之处也在于它一年中唯一的一个名副其实的夜晚的节日。
大约晚上六七点钟的时候,一直到夜幕完全遮下,真正的庆祝仪式才正式开始。
这时候,“灯盏儿”就要出场了。
所谓“灯盏儿”其实是一些用黍子面或粘小米面蒸成的一种面灯,多为圆柱形,顶上做个油窝,插上棉灯芯。也有两个小鸡小鸭形状的,在背上做油窝。
首先要锁上大门。以防在点灯的过程中有外人贸然闯入,那被认为会带来灾祸,是不吉利的。
爹娘拿出几天前做好的“灯盏儿”,放到桌上。在每只“灯盏”的油窝里滴上几滴食用油。然后我和妹妹把它们一个个点燃。底下垫上纸片,以防弄脏。然后赶紧送到院子里和屋子里最阴最暗的角落里。
熄灭其他所有的灯……
“小公鸡”是一定要放到屋内床角的。“小鸭子”呢,必须放到一只碗里然后浮到吃水的大缸里。
当然,谁放的谁要一定记清位置以免丢失。
这时院子里和屋子里到处跳动着的点点灯火,世界一片宁静。连小时候好动的我都睁大了兴奋好奇的眼睛,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一时刻,神秘而祥和,仿佛是在召唤一种远古的神明。
过不了两三分钟分钟,灯油燃尽。爹娘忙招呼着把它们回收回来。
谁跑去收小鸭子,爹会在屋里问一声:“看看鸭子头朝哪儿?”
“ 朝——西北!”
“哦,今年西北有雨。”爹肯定的说。
读书以后,逐渐对这种有占卜的说法不以为然。但看见爹和娘每年都讲的那么认真,也就将信将疑起来。
开了灯,娘会把“灯盏”上的废灯芯拨出收集起来放到一片瓦片上点了,仔细翻动着烧,口里念叨着,说是要把“蝎子蚰蜒”(一些生活在暗地里的毒虫)统统都烧死。
仪式到此才算结束。
饭后,这个节日里的自由狂欢就正式开始了。
鞭炮声陆陆续续开始从村里村外各个角落响成一片。烟花在夜空中一朵朵炸开,简直分不清哪是星星,哪是焰火。
如果不出门的话,我和妹妹就会在院子里、墙头边和街门口兴奋的仰着脖子转着圈四处张望。
有人家开始放焰火了,那是一棵棵流光溢彩的花树。起火和礼花筒飞出一条条长长的金蛇,然后啪的炸开或分成五颜六色的流苏飘落。
那晚五彩缤纷的天空,像是一幕幕美丽的童话,使任何语言都黯然失色。
记得小时候还有人组织比较大的焰火活动。有几十上百人围成一圈。当一个巨大的火树从小到大呼呼的长成窜天之势的时候,大家一边惊喜交加的大喊:“啊!你看,这个劲儿真大啊!”一边慢慢惶恐不安的往四周散开。这些自制的焰火万一突然炸开或飞起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时孩子们也可以自由出去玩了。提着长辈们给买的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灯笼,在这个绚丽又热闹的夜晚,口袋里抓着糖果,一个个窜来跳去,好不自在!另一面呢,真想一把抱住“年夜”的大腿,让它不要走。
一直到年前准备的烟花炮竹放完了,人们的热情才逐渐消停。一般要闹腾到午夜时分才会慢慢安静下来。
这时如果一觉醒来的话,趴在温暖的被窝里,大概会发现娘正拿了小刺猬(小麦面粉蒸的)悄悄放到门框顶上去。这一放就是一整年。不知道有没有问过娘这是什么用处了。但是我猜这个大概是辟邪吧。
咦,还有个“粘面的”呢?那到底是什么呢? 你忘了吗?到现在都还没说呢!
O(∩_∩)O~其实“粘面的”和“灯盏儿”一样都是用粘面做的。粘面是用黍子或粘小米面蒸成的,它除了做成各式“灯盏儿”外,剩下的可以拍成圆圆的小面饼,这种面饼在我们那儿就叫做“粘面的”(“的”是虚词),属于简易半成品。别看其貌不扬,名字起得随意,但是好吃不贵!今天就可以正式开吃了。粘粘的甜甜的,可以下油煎了,也可以直接吃,反正是蒸过的。记得我小时候还曾别出新裁地裹了糖煎,做成粘面“糖糕”(一种北方油炸面食小吃),嘿嘿!更好吃!
“粘面的”,以前总是不大喜欢吃。粘牙倒在其次,主要它终究是一种粗粮,不太好消化,不能多吃。现在已经好多年没尝过它的味道了,想起来还是有点怀念。

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