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种自由——减少无用信息摄入
——读《自由在高处》有感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强调:减少身边不必要的物品,过极简主义的生活。 索尔仁尼琴所言的另一种自由是,“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同样地,除了身边物品的减少可以节约空间,那么充斥在电子设备以及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书籍中的垃圾信息,也应当尽可能远离。 垃圾信息带给人的弊端远大于实体物品,至少后者并不会占据你的时间与大脑。尤其像刷抖音、微博上的动态除了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你感到快乐以外,你脑中的知识没有增加,思考能力也没有提升,相反地甚至还可能在下降。 有人曾做过调查,现代社会的快餐信息使越来越多的人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退化,我们渐渐丧失对阅读的耐性,远离专业性,趋向于娱乐化、简单化,就像慢慢失去脑子的蠕虫,只是麻木地寻找刺激,寻找快感。 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询问自己。 然而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令人沮丧的:我的时间都献给几分钟看电影啦、知乎上各种有趣回答啦、各种冷门小贴士啦等对我毫无提升的垃圾信息。 这真是太可怕了! 假期间大多数人可以从起床一直玩手机到半夜甚至凌晨可以不眠,支撑我他们一直沉溺于此的便是不停点击从而弹出新信息的提醒。 他们的自由思想被信息绑架了。 我也被过多且无用信息束缚,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做我真正应该做与真心希望做的事,以至于荒废时间、浪费生命。 有人说,无知是最大的愚昧。然而,知道太多于自身无意义的更是巨大的痛苦。 我大概能理解梭罗为了远离这种“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所做的行为。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生活两年之久,享受漫步于树林间的自在生活。那种平静与安宁是这个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社会所缺乏的。 要自由需经磨难。尤其是每天摄入无用的垃圾信息后还保持头脑清明与思想自由真是不易。那么从此刻起,删除那些占据你生活的垃圾软件与清楚多余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