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不一样的慈禧---边缘性历史人物视角

对于作者德龄公主并不甚了解,只是看到封面的介绍---清朝外交使臣裕庚之女,是慈禧身边第一女侍官,便感慨好奇,这样一个近臣,该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去和历史上往来已久为人诟病的末代清朝统治者融洽相处,在闲暇时候翻开书,从这位美籍华人女作家口中,不经意的窥探到为时光埋藏的历史细节,倒映着数不清的沧桑,一个王朝的背影由此清晰起来。
在德龄公主笔下,描写最多最详尽的莫过于叶赫那拉氏--慈禧,咸丰的妃嫔,同治的生母,光绪的婶婶。历史上的她,负面评价不绝于耳,长期当政,玩弄权术,生性残酷,绝对女权...而在德龄公主的笔下,那些看似繁琐又精细的描写叙述,却读来心绪平宁,不觉浮现在脑海.
从衣服服饰上极为华美的绣彩荷花,到盛大的宫殿恢弘的雕梁画柱,从万人祝寿的空前浩荡的欢歌笑语,到头戴柳枝站在祭坛下的慈禧脸上不为人知的一滴泪,我们更多地是看到一个晚年的老妇,喜爱花鸟鱼虫,喜爱化妆打扮,穿衣极为细致讲究,脾性不定,絮絮叨叨振振有词,这样的慈禧读来更为真实,更具人性。

生活中的她,喜爱糖食点心,并把自己认为好吃的四处打赏给下人,喜爱到处走动,身体健朗以至于年轻人有时也不及,喜爱各式各样的衣服,缀满宝玉珍珠极尽奢华昂贵,喜欢尝试新事物,第一次照相时兴奋地对着镜头来回挥手,像个小孩子般激动。
对于她喜爱的人,她是那么友好,对于刚从海外归国的裕庚一家,她亲切的问道‘你们饿了吗?你们在外国能吃到中国菜吗?要是我在国外呆那么久,一定想家的’对于悉心照顾他的德龄,她打趣地说‘你这样很好看,你要时常打扮,我愿意给你买漂亮的脂粉’对于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臣,她仔细吩咐在用餐时开几瓶香槟,因为‘听说外国女人爱好这样的酒’
而对权力的追逐又使她那么严肃,没有了女性的柔弱,俨然把控着一切大权,狂热追求中国王朝的一切政治地位,她怀疑身边的一切人,唯独对德龄公主稍稍和蔼一些,身边的宫女太监们的小把戏她尽收眼底,她讨厌说谎的人,讨厌耍心机的大臣,因而脾性无常,极易动怒。
所以在清宫深院中她守着极为严苛的规矩:所有人必须在吃她晚饭之后才能用餐,且只站不许坐,梳头发时不许弄断她一根头发,否则杖刑伺候,她太后坐过的凳椅,任何人都能不许再坐。

而这便是生活中的慈禧,生活在清宫深院中以一人之力每日与各事各人周旋的晚年慈禧。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与时代的不可逆转使她不得不在风口浪尖中时而挣扎,时而无奈,时而极尽暴躁反抗,时而哀叹一声罢了罢了!
美国使臣康格夫人来访,晚餐时宫中女眷走进房里大为吃惊,因为桌子前都摆上了凳子,德龄公主望向太后,她侧脸悄声说我们不能让外国人认为我们是野蛮的,站着吃饭的老规矩是宫里传下来的,我不想传出去,也不想外国人想我们中国不大懂礼节......
也许历史给与他的标签是顽固不化,可德龄笔下的她不是这样的,喜欢外国服饰,极喜欢懂洋文的人。只是她老了,先祖几千年的规矩传下来,在她眼中就是真理,她是那么矛盾!
所以她不支持维新变法,所以她压制光绪,残害百官的同时却每每谈到咸丰与同治便黯然落泪。孤独,寂寥的深宫生活,浑浊,血腥的权力之争,茕茕孑立的慈禧心力交瘁,她累了,她已然没有精力再向世人解释当年逃跑的真相,再与巧诈至极的李莲英和一群愚蠢又只会嫉妒的太监宫眷们周璇,再与光绪和大臣们费尽心机的对抗夺权。

1908年,在她亲眼见证着第四位皇帝上位时,便长久的闭上了双眼,去寻找那个被她操控了一辈子的光绪,那个壮志未酬,谈到国富眼神便有光的少年。历史当真捉弄人!
新年到了,在紫禁城的雪地里,光绪忧伤的用英语对德龄说,新年快乐,上天保佑中国。
清朝,一个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各种史料的堆砌,戏说,使他看起来这么近,那么远。德龄作为一个边缘性历史人物,视角显得更为重要。伴随着近代的战火硝烟,偌大皇宫里的一滴泪,一个眼神,一句话才显得那么渺小,它所带来的本真情感与复杂人性终于在炮响中轰然坍塌,荡然无存。
留下的,只是慈禧只言片语的一回眸,拼拼凑凑,依旧模糊不堪。
2016.3.23--25 宿舍
emmm最后安利一下我的公众号“贰次读” (搜索ercidu )。书影评都是满满的干货,哈哈经济,历史和欧美文学是我的强项。还有人生以及生活的文章都是大学生活的经验感想,你要喜欢我就愿意多分享。
公众号:贰次读 账号(ercidu) 关于次贰: 日常读书、观影, 但由于我是个社科类硕士,兼修经济学双学位, 喜欢历史,略懂法律, 所以也偶尔会有这方面的推文,不多。 这年头,陪你读书,陪你观影, 跟你从文学历史谈到网络新媒体; 从法律经济谈到社会科学, 再从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的人,不多了, 所以,你考虑考虑关注一下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