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的“情妇”为什么是个男人?
去年的金马奖,有两个奖项让杀姐非常不爽。
一个,是10年从影的话剧演员谢盈萱,击败周迅和赵涛,拿下影后。

一个,是偶像剧演员邱泽,因输给徐峥,被湾湾全网叫屈,还让于正蹭了一波热度。
好巧不巧,两份质疑都源自同一部电影——
《谁先爱上他的》

话剧演员表演痕迹太重,偶像剧演员一贯机械重复,再加上导演徐誉庭是做电视剧出身。
老实说,杀姐起初觉得这部片,就是想蹭一蹭同性的话题。
在推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台湾,拍拍LGBT,关怀一下边缘群体。
讨巧里透着点功利性的投机。
大年二十九,影片刚出资源的几天里,它的豆瓣分却从8.2被硬生生顶到了8.6。

那么,它靠的是帮LGBT群体,拉偏架式的大声疾呼?
恰恰相反,剧情的落笔之处,全是克制。
男一阿杰(邱泽 饰),落魄,穷酸,在小城的剧场里做导演。
目前,正在靠借钱、欠薪,筹拍一部早就过时了的舞台剧。

女一三莲(谢盈萱 饰),洁癖,自律,是最典型的传统妈妈。
儿子宋呈希即将有机会出国留学,但高昂的费用却让她火烧眉毛。

男二宋呈希(黄圣球 饰),倔强,叛逆,是个动不动就跳楼警告的急脾气。

现在,他有两个问题:
妈妈(即三莲)跟阿杰谁能抢走爸爸留下的保险金?
还有,谁才是小三?

对,你没看错,宋呈希的爸爸宋正远是个gay。
他与阿杰相恋多年,迫于传统家庭的压力,不得不抛弃恋人,结婚生子。
几年后,宋正远患上肝癌,他不想再逃避,于是找到阿杰,想在弥留之际跟最爱的人在一起。

但通过人物铺陈,不难猜出,影片事件的起因——
钱。
宋正远去世后,三莲发现,丈夫保单的受益人不是儿子,而是阿杰。
于是,怒气攻心的三莲带着儿子上门“讨债”。

她大声质问:“你这个破坏别人的小三,凭什么私吞保险金?受益人是你趁宋正远意识不清改的吧?!”
“什么熟薏仁(谐音)生绿豆?大婶,我是个男人,要叫也是小王吧?!”阿杰慢悠悠的答。

因为阿杰比常规的小三,多了一条;
也因为宋正远口中的爱人,并不是自己。
三莲不敢跟阿杰对簿公堂,她靠提高调门来掩饰心虚。
因为从头到尾,最失败的人只有她自己。
接下来,宋呈希想要逃离母亲,躲到了阿杰家;
阿杰的舞台剧即将公演,他根本没时间顾及保险金;
三莲哭着问心理医生:“丈夫对我的爱,全都是假的吗?”
事件至此,我们发现:
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是钱。
他们的目的一直是——
告别那满是缺憾的爱。

宋呈希面对妈妈的歇斯底里,始终无能为力;
阿杰抛弃所有,只为追忆跟爱人共事的时光;
三莲想要回保险金,证明自己不是个被耍的傻子。
如果说影片的起因是爱,那背后的主题其实是原谅。
宋正远在临终前曾说:“恨,比较容易忘记。”
但他没想到,每个人对他的爱都足够深沉。

想要拍“同妻”题材,表演容不得半点假。
妈妈的外强中干,爱人的极度悲伤,每个角色都需要磨掉表演的痕迹。
导演徐誉庭也一直在跟谢盈萱和邱泽强调,一定不要演,不要有表情。
几乎每一次到片场,邱泽接到的都是全新的剧本。
杀青之后,导演亲自找到谢盈萱说:请你替全天下的刘三莲翻案吧。
跳出固定的表演模式,全身心的融入角色,这才是影片需要的演绎。
以主演们的两场戏为例:
一天清晨,邱泽带着一屉小笼包开心的跑进病房。

在发现熟悉的病床上,躺着陌生人时,他退步,迟疑。

是因为尴尬?
不,他只是想再三确认,自己有没有来错地方。
接下来,阿杰的目光渐渐失去焦点,他不得不面对那个自己一直在逃避的事实——
宋正远已经去世了。

这时,阿杰又慢慢退了一步,站定,正色,开口对护士讲:
“你还没吃早餐吧?”
迅速交递,后退却带着点迟疑。

潇洒浪荡又柔软深情,每一帧都在角色里。
还有谢盈萱最为人称道的那场独角戏。
整部电影,超过90%的戏份,刘三莲都是一个暴躁神经质的怨妇形象。
如果仅安排结尾舞台剧结束后,让三莲和阿杰当场和解,同妻的人设就彻底崩了。
于是在心理医生面前,她第一次卸下伪装,唯诺又试探着开口:
“全部都是假的吗?没有一点爱吗?”

接着,低头,哽咽,瞬间沉浸在挫败感里。

她不需要答案,谁才是失败者,她心里早就清楚。
或许话剧演员出身的谢盈萱,并不如周迅和赵涛演电影的经验丰富;
拍偶像剧的邱泽,也不像徐峥全身都是机灵劲儿,在最强烈的情感冲突中,也能瞬间消解矛盾,恰如其分的逗笑你。
但最笨拙也最难的沉浸感,就足够打动人。

正因如此,影片讲的不是我们身边的事,却像极了我们身边的事。
抛开略显敏感的同妻话题,
抛开炉火纯青的叙事蒙太奇,
《谁先爱上他的》的可贵之处在于——
让表演回归到,最朴实无华的真实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