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作品:自由开火地带(Free Fire Zones)介绍
自由开火地带
——(美国)海豹突击队越南战记
作者:(美)凯文·多克里
本书是官方文件,过去从未解密的战斗报告,计划和行动地图,以及执行那些杰出任务的生还者的亲身经历的总和 (封底语)
作者简介:
凯文·多克里是一位前军队狙击手,并曾在越南服役。退役后他担任过两位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杰拉尔德·福特的警卫。在“沙漠风暴”战争期间他曾在伊拉克和科威特工作,据他自己说是担任一家“企业的雇佣兵”。凯文·多克里是一位多面手,退休后他的身份既有海豹突击队博物馆的馆长,著名的军事史学家,而且还做过游戏设计师和大学讲师,他还是影片《食肉动物(Predator)》的技术顾问,本人有多部作品问世。凯文·多克里目前住在密歇根州。
内容提要
本书以美国特种部队的精英——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越南战争期间的15个战例为主线,对该部队在越南开展的“特种作战”做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既有海豹突击队的战略战术、作战手段以及详尽的战斗经过,也有兵员编制、武器装备、行动计划等内容。本书立足于新解密的档案和对战争当事人的采访记录,史料翔实,文字生动,可读性强,对于了解和研究越南战争以及海豹突击队的传奇历史,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由于作者所处的立场,本书中的某些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请读者阅读时注意。
译者的话
发生在20世纪1959—1975年期间的越南战争(也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也即我们熟知的越战,是以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方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简称“越共”)为一方,和以南方的越南共和国及美国为另一方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结局以北方胜利并统一全越南而告终。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披露了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越战中参与的若干重大军事行动和典型战例。若是撇开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仅从军事角度上看,海豹突击队在越战中的经验和战法仍是值得关注的。通过本书,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指导美军特种部队军事行动的要旨是——“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
在人们的印象中,特种部队里的官兵仿佛个个都是无所不能的超凡勇士,总是与胜利为伍,本书对此做了否定的回答。通观全书,尽管海豹突击队的所有行动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而且在装备和支援上远胜过对方,同时还占据着空中优势,但他们同样会遭遇失败,要付出伤亡的代价。从书中还会发现,无论战斗精彩还是平淡,我们都很难从中找出一个非常突出的个人英雄形象,更多看到的却是一点一滴的权衡和算计。在特种作战中,个人英雄主义固然重要,但是准确的情报、强有力的后勤支援、兵种间的协同作战,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小分队中各成员间的协调配合,才是军事行动制胜的决定性因素。而就海豹突击队员们来讲,与其说他们是一群上刀山下火海的勇士,不如说他们是一部经过精巧计算、谋而后动的战争机器上的一个个组成分子。
最后要说明的是,由于作者所处的立场,书中为美国在越战中犯下的某些罪行进行了辩护,在一些历史事件的论述上也带有明显的偏见。这是需要我们在阅读中认真鉴别的。美国之所以会输掉越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从头至尾扮演的都是肮脏的角色,美国以自己的所作所为向全世界表明了它是越战道义上最大的输家,这个事实是无可辩驳、谁也否认不了的。而对越战的反思,则是美国人持久不衰的沉重话题。借用原书编者的话来说,“这是一场由政治家和中情局(CIA)——在谎言、错误情报以及误解引导下——共同策划的从激烈冲突演变成无法获胜的战争”。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想借此表达对已故父亲的深切怀念,我之翻译这本小书,既有从小自父亲藏书中培养起的对这段历史的兴趣,也缘于对越南这个近邻的复杂的感情。本书在翻译过程中,承蒙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丛国胜教授惠赐由他主编的《越南行政地名译名手册》一书,为本书的地名翻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本书责任编辑、《译林》出版社的许冬平先生为本书的翻译和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此外,战争研究论坛(http://warstudy.com/)的网友们也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我谨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在翻译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概由本人负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2010年3月于成都
——(美国)海豹突击队越南战记
作者:(美)凯文·多克里
本书是官方文件,过去从未解密的战斗报告,计划和行动地图,以及执行那些杰出任务的生还者的亲身经历的总和 (封底语)
作者简介:
凯文·多克里是一位前军队狙击手,并曾在越南服役。退役后他担任过两位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杰拉尔德·福特的警卫。在“沙漠风暴”战争期间他曾在伊拉克和科威特工作,据他自己说是担任一家“企业的雇佣兵”。凯文·多克里是一位多面手,退休后他的身份既有海豹突击队博物馆的馆长,著名的军事史学家,而且还做过游戏设计师和大学讲师,他还是影片《食肉动物(Predator)》的技术顾问,本人有多部作品问世。凯文·多克里目前住在密歇根州。
内容提要
本书以美国特种部队的精英——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越南战争期间的15个战例为主线,对该部队在越南开展的“特种作战”做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既有海豹突击队的战略战术、作战手段以及详尽的战斗经过,也有兵员编制、武器装备、行动计划等内容。本书立足于新解密的档案和对战争当事人的采访记录,史料翔实,文字生动,可读性强,对于了解和研究越南战争以及海豹突击队的传奇历史,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由于作者所处的立场,本书中的某些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请读者阅读时注意。
译者的话
发生在20世纪1959—1975年期间的越南战争(也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也即我们熟知的越战,是以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方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简称“越共”)为一方,和以南方的越南共和国及美国为另一方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结局以北方胜利并统一全越南而告终。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披露了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越战中参与的若干重大军事行动和典型战例。若是撇开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仅从军事角度上看,海豹突击队在越战中的经验和战法仍是值得关注的。通过本书,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指导美军特种部队军事行动的要旨是——“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
在人们的印象中,特种部队里的官兵仿佛个个都是无所不能的超凡勇士,总是与胜利为伍,本书对此做了否定的回答。通观全书,尽管海豹突击队的所有行动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而且在装备和支援上远胜过对方,同时还占据着空中优势,但他们同样会遭遇失败,要付出伤亡的代价。从书中还会发现,无论战斗精彩还是平淡,我们都很难从中找出一个非常突出的个人英雄形象,更多看到的却是一点一滴的权衡和算计。在特种作战中,个人英雄主义固然重要,但是准确的情报、强有力的后勤支援、兵种间的协同作战,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小分队中各成员间的协调配合,才是军事行动制胜的决定性因素。而就海豹突击队员们来讲,与其说他们是一群上刀山下火海的勇士,不如说他们是一部经过精巧计算、谋而后动的战争机器上的一个个组成分子。
最后要说明的是,由于作者所处的立场,书中为美国在越战中犯下的某些罪行进行了辩护,在一些历史事件的论述上也带有明显的偏见。这是需要我们在阅读中认真鉴别的。美国之所以会输掉越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从头至尾扮演的都是肮脏的角色,美国以自己的所作所为向全世界表明了它是越战道义上最大的输家,这个事实是无可辩驳、谁也否认不了的。而对越战的反思,则是美国人持久不衰的沉重话题。借用原书编者的话来说,“这是一场由政治家和中情局(CIA)——在谎言、错误情报以及误解引导下——共同策划的从激烈冲突演变成无法获胜的战争”。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想借此表达对已故父亲的深切怀念,我之翻译这本小书,既有从小自父亲藏书中培养起的对这段历史的兴趣,也缘于对越南这个近邻的复杂的感情。本书在翻译过程中,承蒙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丛国胜教授惠赐由他主编的《越南行政地名译名手册》一书,为本书的地名翻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本书责任编辑、《译林》出版社的许冬平先生为本书的翻译和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此外,战争研究论坛(http://warstudy.com/)的网友们也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我谨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在翻译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概由本人负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2010年3月于成都
-
真水无香 转发了这篇日记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颠覆。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廷琰政府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
2010-07-03 18: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