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与纵向
昨天发了一条Miriam Fried教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的广播,(为方起见便,我把这条广播附在文末),其中她谈到“chords interrupt the melody line”,和弦中断(或扰乱)旋律线。和弦与旋律的竞争在许多音乐作品中都存在,不局限于巴赫的弦乐无伴奏,不局限于巴赫,也不局限于巴洛克时期。相对于之后的古典和浪漫时期,巴洛克时期作品的和声是非常突出的,谱面的视觉观感便无误地显示出这点,众多的竖直线,各个声部严格对齐,音符相对密集。尽管如此,仍有地域差异,南方的意大利便是旋律更突出,北方的德国则是和声更突出。(巴赫作为一个博采众长的创作者,对二者的竞争关系必然是非常有体会的)。
由一个声部主导的古典风格逐渐取代巴洛克风格,这或可以看作旋律在竞争中(暂时的)历史性胜出,旋律线获得更多发展的自由,和声不再随时钳制旋律,与之相应的是赋格卡农这类曲式的衰微。西方音乐在这个阶段的发展,一方面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乐器在制作开始标准化定调开始统一,乐队配置开始标准化化,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成为几乎仅存的拉弦乐器,交响乐队的弦乐部标准化为四声部配置,曲式也标准化,奏鸣曲格式在诸多乐曲中成为标配,三乐章的协奏曲,四乐章的交响曲,调性也被彻底规范为十二个大小调,还有平均律这个非自然的强制律制一统天下(以及钢琴成为乐器之王)...... 所有这些,统治近一百五十年,直到二十世纪才重新被打破;而另一方面,也是贫乏化的过程,乐器种类大规模减小,七个调性缩减到两个,律制单一(且不再和谐),就连曲目,也因经典化而变得新作品慢慢减少...... 扯远了,这个规范化和贫乏化的时间与旋律胜出和声的时间并不完全统一。(另外,所谓旋律胜出和声,更多是视觉(谱面)和听觉上的,在作曲家的创作那里恐怕并非如此。)
然而追根溯源,自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早期各种器乐的演奏都力图模仿人声。而在人声那里,旋律与和声并无冲突,并不必然存在竞争。人声的发音方式导致它自然是旋律性的,各种管乐与拉弦乐器也一样。而合唱所构建的和声可以完全与旋律并存,同等突出,事实上,各种圣乐无不如此。这种和谐,弦乐器是可以完全模仿的,如果它不沉迷于十六分音符和节奏变化的话。
但这点对无伴奏弦乐作品则无法成立。Fried教授用interrupt一词非常准确地描绘出了巴赫弦乐无伴奏(以及众多弦乐无伴奏作品,比如以萨伊模仿巴赫为小提琴而写的无伴奏)作品的特殊性,横向(旋律线)与纵向(和声)的竞争到这里白热化,只能做取舍,以及像Fried教授所说的“create illusions”(制造幻觉),而无法调和。这是由弦乐器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大中小提琴,四根线按照琴马的弧度,并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注定无法同时奏响。当旋律线中出现和弦时,尤其是当旋律线在高音区时,为了演奏和弦,旋律必然被暂时打断,因为弦乐器上的和弦永远是从低音开始顺次演奏,比如旋律在A弦或E弦上,然而和弦需要跳到G弦开始,等和弦拉到E或A时,已经出现了短暂的中断。(一把弦乐器上演奏和弦与键盘乐器的和弦或乐队和弦非常不同,是无法三或四个音同时发声的,所以演奏的方法是两两过渡,把一个四和弦切割为两个双音顺次快速拉出,在三和弦中这两个双音则共享中间一个音。)因为这个特殊性,巴赫的无伴奏弦乐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这种横向与纵向的竞争会通过演奏者的处理方式传达到听众耳朵里,当你期待着旋律继续时,那个和弦导致的暂停会在心中同时激起快感和不满(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的渴望),然而和弦本身所激起的宏大感受也使人希望它更长久地存留,但显然G弦和D弦上的低音部分又无法存留。因此在聆听这些作品时,听众本人也在不同欲望间纠结。这里尤其需要提到的是,为了模仿真正的多声部演奏,巴赫经常把通奏低音声部放到G弦上,使得原则上这个G弦上的音符所发出的声音需要始终持续存在,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演奏者因此需要发展许多技巧来创造出让G弦振动时间更长的办法,哪怕弓已经离开G弦了,那个余响仍需尽量维持。听众的记忆会始终惦记这个持续低音,很多时候,它比上面的旋律性还重要,是音乐的核心。那个音已经消失了,但你还渴望着它——这是另一层张力。这些特征都是巴赫无伴奏弦乐作品中非常奇妙,令人着迷,也给演奏者极大挑战的地方。而当它们被改编到键盘乐器(比如钢琴)拨弦乐器(比如吉它)或弦乐组时,这些特征就消失了,因为那些乐器可以轻松演奏谱面所标记的和弦,不仅和弦是真正同时发声的,而且和弦和旋律可以并肩前行,竞争关系被大为削弱。这些改编会更好地呈现作品的结构,但听众心中的纠结没了,张力也没了。
老一代演奏家(海菲兹,米尔斯坦等人)非常强调和弦,并且为了让和弦尽量同时发声,他们把弓子压得很重,张力非常强,但对旋律线的破坏比较严重。我是听这些人的录音长大的,长时间以来,习惯于纵向压倒横向的演绎。是HIP演奏(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第一次打开我的耳朵,让我听到非常流畅的旋律线,醍醐灌顶发生在我第一次聆听Anner Bylsma演奏的大无,他把和弦都拉得非常轻,且很快经过不多做停留,使得旋律非常连贯,但和声所给予的张力减弱了。由于过去的听觉记忆深刻,我一边听着他的旋律,一边仍惦记着强大和声,结果竟然在心里自造了些张力出来。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和弦与旋律的竞争关系,以及它们的不可调和。现在,两种演奏我都非常乐于聆听,每种都必然地存在缺陷——如果那能够算是缺陷的话——那是巴赫为演奏者埋下的陷阱。然而每一个活到一定年岁的人,都早已在自身的生命中经历过诸多的取舍,人生无法完美,凡事无以两全——这音乐正是人生的映射。
——————————————
昨天的广播:
推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6xFYFbJFc
Miriam Fried这十分钟的讲解,可谓好的音乐演奏教学的典范。她首先【1】从音乐的内在特征出发:几个不同组曲间的调性差异,音乐趣味的呈现(b小调组曲不幸始终停留在一个调性上,仅依靠主属和弦的交换这个基础无法提供太多的趣味点,所以需要从其它地方去寻找趣味),最关键的是,点名了巴赫无伴奏弦乐作品最重要的无所不在内在矛盾——旋律线(横向)与和声(纵向)的竞争,一个好的演奏者要想办法保持它们的平衡并且创造出二者都达到最大发挥的错觉。然后她【2】引导学生寻找技术解决,在这个具体的和弦上(整个十分钟事实上只讲了乐曲起始的半个乐句),要做到横向与纵向的平衡,一个重要的技术是要在前面pick up note的尾部(弓根地带)做尽量好的连接,同时还要强调和弦的基音,需要弓深入G弦乐使之充分震动,涉及的技术动作是在换弓(同时换弦)时弓非常贴近弦。【3】最后还指出如何分解技术难点,通过先不拉pick up note,直接拉从G弦开始的和弦来练习基音的音色共鸣和换弦时间的控制,来把学生演奏这个和弦的方法顺过来,然后再把前面的换弦动作加上。这【1】【2】【3】的步骤,我以前曾经讲到过,这十分钟的教学是一个完美呈现。而另一个方面,一个好的学生,在听了这种讲解后,应该学会举一反三,自己去思考【1】具体的音乐内容,【2】如何技术实现,【3】如何练习以达到技术实现。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30 17:09:24
-
H氢氢氢H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7 12:07:19
-
王晓宇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5 05:46:22
-
凱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4 21:26:00
-
羔耳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9 23:30:05
-
小熊 咕噜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4 12:50:17
-
Little Cinder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9 22:39:48
-
Aleph_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8 12:34:09
-
玖玖得叁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31 18:58:57
-
greatab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1 12:55:41
-
cheesef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1 09:50:12
-
沉没的老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1 08:22:53
-
杯子磕着牙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23:17:36
-
Jc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6 19:03:11
-
D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5 20:23:58
-
不爱喝粥的JOJ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19:49:32
-
江湖骗子狲江湖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14:49:01
-
过冬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14:45:11
-
感冒的河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12:34:39
-
Lorel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12:18:46
-
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11:50:06
-
宇文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9:54:01
-
好运安持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7:38:51
-
euphor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7:36:00
-
秋风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4:43:39
-
倾暝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3:37:31
-
Γαλήν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2:13:53
-
amyd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0:48:04
-
V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0:28:44
-
今天刷题了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0:27:01
-
Wal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0:26:15
-
Homesick Ali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0:15:24
-
水的意象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0:11:0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0:10:05
锦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Heiliger Dankgesang (25人喜欢)
- 探监记 (111人喜欢)
- 平凡的友谊 (353人喜欢)
- 一个学校的衰败史 (140人喜欢)
- 破釜沉舟 (5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