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度观影报告
查看话题 >献给自己的2018年30加佳电影榜单
1.2018年的碎碎念。 2.91届奥斯卡掐指一算。 3.年度30加佳。
——坐上绿皮车,能走多远算多远

(假设此处有BGM:never met)
总是有一些人会在机缘巧合下遇见,就算不是在2018,也会在2019或是2020,总是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相遇……
如果不是“时间”嘴贱,就不会有“八卦和谐号”这个电影小群,看名字就知道聚集着一些三教九流不聊正事的主儿,但有他们在看电影也变成了一件可以分享的事儿。
如果不是@小火车 要列2018年终电影总结,也不会在年前补那么多2018年的电影,毕竟那些片子上映的时候我真没想过去看,但出于莫名的责任感(对帅哥不忍拒绝的吃撑之心),剩下那些家伙有的热爱电影,有的也就是敷衍他一下(我懂得),也算有了第一届廿一火车电影榜,果然仪式感这种东西会让人感动。

不过总是有遗憾,有的片子国内上映时间实在是太慢了,到今天都没等到“哈姆雷特”“小家伙”“迦百农”“无主之作”。也正是如此倒回头看了两部可能正常情况下不会看的国片,真是意外之喜。也想把自己的2018年的电影榜单重新整理一下。
主要原因是,豆瓣天天给我推送#2018年度总结#,我今年发现我超级爱打卡,这种类似打卡的事情又得占用我一晚上的时间,消耗我仅存的一些脑细胞。
2018年的碎碎念
2018年正式30岁,依然游手好闲,我妈说在她这年纪都骑自行车送我上小学了,而那时候我也已经知道了啥叫暗恋。不过我一直用科学家的理论跟我妈说,我们这代人要活到120岁,对于她们这代50岁就能拿退休工资,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来说,30都半只脚踩在棺材里了,好在我没太多朋友,不用在30岁时候就面临生离死别。
说完这句啪啪脸疼,因为自己还是经历了撕心裂肺,但一切终会过去,没必要去和别人坦露什么,伤口在自己身上,知道的人越多,越疼。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坏事自然会过去。比如还是喜欢美食,不过自从有了电影这个节约成本的不良爱好后,对于美食和购物的热爱有了明显的滞怠,又不可能每天看六小时电影还能写美食和美妆博客,那我早就飞黄腾达了。星座的那些神算子都对水瓶座分析的不透彻,自我剖析应该是——有贼心,没贼胆,游手好闲,好高骛远,最重要的是懒癌晚期。我的大脑时刻提醒自己已经30岁了还是一事无成,但我的身体总是被床封印。
回过头来,要不是发生了糟心的事儿,下半年也不会悠悠闲闲看电影,所以有得有失,虽然失大得小,但总比没有的好。不过确实有一些朋友很久都没联系了,怠慢了,还好都在。每次都说过年聚聚,这句话快说了三年,我都胖的不好意思出门了。

奥斯卡的掐指一算
最佳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导演: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最佳女主角:格伦·克洛斯《贤妻》
最佳男主角:拉米·马雷克《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男配:马赫沙拉·阿里
最佳女配:艾玛·斯通
最佳剪辑:《绿皮书》(如果给《副总统》我会跪下叫爸爸)
最佳剧本:《第一归正会》
最佳改编:《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冷战》
最佳原创歌曲:Shallow《一个明星的诞生》
最佳原创配乐:《黑色党徒》
最佳外语片:《冷战》
最佳动画长片:《犬之岛》
最佳动画短片:《动物行为》
最佳摄影:《冷战》
最佳音效剪辑:《罗马》
最佳音响效果:《黑豹》
最佳服装设计:《黑豹》
总体来说没有特别出彩到明显能甩开对手百米开外的冠军相影片,大热门《宠儿》没看,不喜宫廷剧,而相比《罗马》更喜欢《冷战》,最佳原创和最佳改编剧本应该是竞争最激烈的。 前者乍看《绿皮书》的故事剧情完胜,但《第一归正会》的与众不同也回味无穷。后者《黑色党徒》和《假如》算统一切入点,《你能原谅我吗》剧情疲软,《歌谣》的风格化更胜一筹。
2018年度30加佳
这个列表还是归结于星座,随性一点,个人化的东西就个性一些,没必要一定是10佳嘛,何况选择恐惧症呢。厚此薄彼也不适合我这样博爱的人。刚数了一下排了20名,共33部影片。
1.波西米亚狂想曲
引用peter cat的话:有时候看电影有点像是在看体操比赛,这个镜头没有犯错,这个调度非常恰当,这个声音设计有点惊喜……于是看好电影多少都有点屏气凝神,很怕导演下一个动作就减分了。当然,更好一点的电影,会让人连这些都全部忘记,只是沉浸其中。
为什么一定要再改一次2018年度榜单,因为过年前《波西米亚狂想曲》没出资源,本来想要在新加坡看的,到了影院发现没有字幕,看电影也得讲缘分。很怕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看的时候相当紧张。 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光影,都像鼓点一样砸在身上,激动到嘴唇打颤。这就是个人心中的传记片! 没有过多的人物刻画,有人的地方就欠缺真实,于是导演让QUEEN的歌为他们礼赞,一切都完美极了!
2.盛夏(最爱)。冷战(最佳)。
又是一个伟大的摇滚乐者的传记片, 维克多-崔 Viktor Tsoi 前苏联摇滚之父。本片关于爱情、友情,关于追求、理想。每分每秒都让喜欢摇滚的人热泪盈眶。导演就应该拍自己想拍的东西,而不是市场和投资方要求拍的东西。音乐人就应该写自己最想写的歌,而不是政治和听众喜欢听的歌。
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电影也一样,《冷战》在我心中完美的竟然有点生气找不出问题扣分。黑白摄影、1.33:1的画幅、光影精致、构图方式任性、剪辑傲娇。 一场音乐在时代背景和政治博弈下的流亡,结合镜头和视觉,光影和对比度,整体调度舒服到不行。导演的灵性让人生气无法拥有这颗价值昂贵的宝石,难以攀登这座至高至险的山峰。
3.至爱梵高(2017)骑士(2017)。
请做好功课再阅此片(可参考“一条”——《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他死后身家上亿,生前却穷困潦倒》一文中的视频)。 每秒12桢的感动,100多位画家耗时六年,每一个镜头都是基于梵高作品中人物和场景所创。 剧作结构很简单,由一封梵高写给弟弟的信为引子,看似探究梵高自杀之谜,其实描绘的是梵高的人物弧光。 表现手法和视觉风格堪称伟大,现实的油画和回忆的素描穿插,这也正是梵高生前最擅长的两大画风。 梵高相信,绘画的使命不是构图而是色彩,色彩不是静止的,而是灵动,有生命的。导演应该完成了他的心愿。 我们走进了他的内心,感受他的感受,再现他创作时的场景,爱他所爱,体会他的孤独,阅读他的梦,随他坠入星河。
第一个镜头就非常吸引眼球。西部的题材第一反应很像李安。之后的大范围运镜奔跑,感受人和自然与动物的共情,个人情绪随着角色的行为和表情产生了共鸣。 这才是该吹捧的中国女导演,女性优势一览无遗,篝火前人物的光影细腻而收敛,自然光的掌控度也是一流,故事简单却给力,角色都是本色出演,驯马、赛马都是专业技能,表演和特写都非常完美。靠近屏幕想去触摸和感知这份绵密的情绪和画面。 8万美金的成本,拍成的这样一部作品,赵婷导演的才华,毋庸置疑! ———— 赵婷引用的李安的话:“电影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而是把大家带过黑暗,在黑暗里检验一遍,再回到阳光底下,你会明白该如何面对生活。”
4.方形。
‖ 在听到help的时候选择帮助还是走开? ‖
剧本非常完美。表现形式有很有趣。 讽刺了知识分子、精英人士、现代艺术。看似体面高级的上层人士,在面对暴力和辱骂时候的挣扎尴尬等应急反应和凡人亦无区别。他们害怕自己变成自己鄙视的人,端起自己的架子让自己显得高人一等,连道歉都要推卸责任。 内核丰满,一言难尽。
5.你给的仇恨。冒牌上尉(2017)。
生而为人,第一件事就是被做规矩。第一,对于既定规则还是需要必要的认知。 第二,我们生在一个复杂的世界。如何表达自己要说的话是有方式的,如无必要不要选择使用暴力,“你给婴儿灌输的仇恨会毁了所有人”。 “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名字,他们把肤色当做威胁,哪怕我们手无寸铁。” —— 这个片子是一个HE,但现实却通常不是。
披着罪恶的袈裟,横行天下。
人性之恶在权利下如脱缰野马为所欲为,穿上皇帝的新衣,“被相信”为他们需要你担任的角色,夺走了125条生命。这是制度的黑洞,权利的膨胀。这是一场诡异、讽刺的大屠杀。军人欢唱着胜利的赞歌,个体的善良和怜悯终将被同化。当所有人按下了扳机,变成了魔鬼,才明白黑白影像不仅为了复古而是地狱仅离你咫尺。
挂满勋章的军服,是恶魔钦点的刽子手,脚踏白骨,被褒奖伟大的忠诚。这是一场还在发生的权游。战争,残酷无情,泯灭人性,比屠夫更恐怖,因为屠夫是人。
6.沉默的教室。绿皮书。
冷静的镜头。客观的事实。隐忍的描述。激昂的说不。 生命与自由,独裁与热血。 在体 制下的独立个体,保有自我思考的能力,不要去选择阵营,只去辨别观点。 越是打压和阴谋诡计,越能从黑暗走向黎明。 经过了考验,光照在脸上,才称之为成长。 一切都是自由的奠基石。
轻松不愉快的由真人改编的故事。一个是满嘴喷粪的粗俗意大利人,一个是受过高等教育但脱了衣服只有“黑人”标签的钢琴演奏家。 整部电影充斥着刻板印象、种族歧视等问题。一幕幕的细节真的极端而扎心。雨中的那一幕忍无可忍的咆哮: 他们付钱给我演出,只是为了显示他们有教养。我住在城堡,但是我一个人,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还能去哪儿! 白人看上去喜欢他,但根本不尊重他,黑人不理解他的肤色为何高高在上。四目相接,他在车里,他们在田里。这个画面就是阶层。 但愿世界和平。
ps:国内会上映,推荐大家去观影,特别是对美国心存幻想的人,对生活在国内满是抱怨的人。
7.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翻开这本黑色西部故事汇。美好的景色配上哀嚎的故事,残忍又善良。 镜头在人物间来来往往,产生了非常特殊的心理和情感效果。最喜欢置尾的故事,听着死神助手的礼歌,悲从中来。 越是美丽的女人怎么能忍受自己容颜逝去,掌控不了爱情和生活,美人迟暮的苍凉。 从光明到黑暗,在一个局促的马车内用对话,营造出困境和危机,恐惧如鲠在喉,精神的压迫感和和毫无出路的焦灼感,你猜结局是什么?
8.无名之辈
2018年国产排名第一,之前看了江湖儿女,不喜,这部道听途说了一些影评搁置了,倒是某天半夜陪豹哥看了,意外之喜。这片剧本相当有意思,有情有义,承负轮回。天台的对戏像看了一场话剧,除了最后群戏密度不够外,其他都处理的很好,连摄影都非常有可取之处。
9.在切瑟尔的海滩(2017)
摄影很棒,海岸线分割比的转换和BGM的节奏调整,以及丰富至极的动作和人物手部及脚步特写,都带动着情节的发展,也把情绪烘托至满分。
爱德华对弗洛伦斯说:“你知道吗,只要你沿着海滩走,沿岸的石头会越来越大,上千年的风雨冲刷已经把鹅卵石归了类,渔民清楚自己在哪儿。” 阶级固化早已形成,就算你否定那不是你的生活,就算你拿了学位的第一等级,依然是有光明、没前途的“蚁族”。 影片开篇是性解放运动尚未普及的60年代。分开后,各自回到原来的生活,那一时期美国的年轻人们提出“要z爱,不要作战!”的口号。披头士、嬉皮士、毒品、滥交、艾滋病像病毒一样蔓延。
喜欢这类某一特定时代下丰富的爱情故事,比如《冷战》,比如《在切瑟尔海滩上》。
10.犬之岛。复仇者联盟3.
一部定格动画片,你无法判断主角对狗狗的是爱还是依赖,你也无法判断狗狗对人类的是友谊还是奴性。每个狗狗的每句话可能都有导演想要告诉你的含义,不要贩卖你的善良,不要相信道听途说。最后的峰回路转,看似hp其实也不过是一种极端政权变成了另一种,人类还是依旧自以为是。所谓的变好,只是让人类自己看起来那么的心安理得。
奇异博士看了1400万605个未来,并找到了一种获胜的可能。
11.犬舍惊魂。不留痕迹。外婆(2017)
之所以出彩,胜在人物弧光,从开篇到结尾主角选取的角度,镜头有意的是俯视的观察他,因为他弱小卑微。看似他有社区,当没人当他存在,除了狗。人们开心了逗逗他和他一起玩球,和他坐一起商量对付他“朋友”却不问他的意见。主角并不善良,为了自己的懦弱和金钱甘愿坐牢。午夜梦回,想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发现球场上空无一人。 片中最喜欢两段潜水的镜头。第一段安详,第二段挣扎。大海有一种力量,潜入大海,内心如果不平静,就会被吞噬。
原著《My Abandonment》更符合影片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有病,无需多言,静静的让身体自己康复。 就像短片《精神分裂症》里面一样,病人的痛苦常人难以体会,我们无权帮他们做让他们不舒服的选择。哪怕是善意的。
2018年看过最心疼的故事。
12.乔纳森。
关于双生,人格分裂的故事。有优质片的雏形,如果能结合科幻和惊悚,不着眼于感情戏则会更好,结尾改做开始,一切都是女医生的实验,当一个人可以被医生remove——die,那么一个人还剩下什么掌控权,一种无力压抑和痛苦,但如果精神分裂的人,人格能够被拆解和移除,类似《致命ID》,是否能够不再痛苦。双生其实不是一种病,我们每个人都如此,羡慕着身体内的另一个自己,嫉妒自己,完善自己,跨越自己,成全自己。
13.邪不压正。
世界如此荒诞,你想当然的事情,并非你想象的那个样子。影片的台词把玩年。
14.三块广告牌。第一归正会。
人类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思考。 无论思考带来的是开心,恐惧,痛苦,纠结,都是一种体验,并随之进步和成长。
伊桑·霍克没有入围最佳男主的争夺着实可惜。
15.升级。暗网。网络迷踪。
这三部题材很有新鲜感。前一部的动作设计,运镜,后两部的桌面操作,都让人眼前一亮。
16.爱你西蒙。喜欢轻吻快跑。
两部LGBT,前者甜爱,后者浪漫、自由。 更偏爱后者一些,导演是个调情圣手。描绘了他镜头下的自由。可以在街头吻你爱的人,和喜欢的人去开房无论他的性别。生病了可以在病床上赤裸的搂着他。这就是高度的自由。 但自由背后又是这场性解放带来的不可逆的灾难,这是时代的哀鸣,自由狂欢后的悲观与颓靡。
17.摄影机不要停(2017)。
不入流的片子缺扣人心弦。应该是每一位创作者都会喜欢的诚意之作。 三重摄影,一镜到底,漏洞百出,却如此可爱。
18.魅影缝匠。小偷家族。
开头的运镜真漂亮。随着钢琴的韵律一桢桢流动。 PTA的优雅和奢华,与偏执狂的恋爱就像欣赏一场艺术展,这是一场铤而走险的爱情,但伟大的爱情就是与众不同才称之为伟大。 爱情让人饮鸩止渴,就算是毒药也让沉醉其中的人甘之如饴。爱是占有,爱是让你在我面前丧如狗。
如温泉般流淌治愈。 边缘人群生活如此卑微,却充满爱意。但除了爱,社会监管部门的归位才能挽救最基本的愿望——活着。
19.被抹去的男孩。娼年。
We all have own pains, 痛苦正在静悄悄的发生。
个人给8分的日本情色片,摄影把控一流,屏住呼吸,面红耳赤。爵士配乐再加一分。画面选用冷色调,阴郁寂冷配合着主人公的心境。片尾,男主读完告白信,色系逐渐明亮,光也透射进来……
20.24桢。
大师镜头下对雪的礼赞。没有故事,没有色彩(frame23可独立成短片处理),却是“无声胜有声”。 治愈系、感受级的享受, 视觉和听觉的咏叹调。看到frame 24,这份阿巴斯送的离别的礼物让烦躁不安的人得以放空。
花了两个半小时总结完毕,明年一定不整理30部以上了,不过那么多片子喜欢的种类也真是明显。画面好的,音乐性强的,会讲故事的,某方面特别出挑的。恩,好像好电影都基本有这些共性吧,当我没说。
说在最后:看电影这个爱好特别适合还没找到爱好的人,一个人可以静静地待着,看看电影里糟心的故事安慰自己。顺便活跃一下停滞的大脑,有助于思考,起码比小时候语文考试的看图说话有用。说不定在电影中找到了创业方向,不过阅片量多的人找对象都挺难的。(我可没说小群里的各位~)
晚安。
-
小灰灰happyi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20 11:38:31
-
如何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21 19:52:16
-
雪过无痕人有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19 0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