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的思考
习惯造就了今天的我
从小我就被教育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我的“教育家”们都没有让我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甚至,没有专门培养我的习惯。这么说的话,似乎我是在推脱责任,但是,现在细细思考来却发现“教育家”的敦促却让我产生了不情愿的心理。我的父母是我家庭里的“教育者”,而我的老师是我在学校的“教育者”。他们都没能明白我是什么样的“材”,因而也没有真正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今天我身上的各种习惯,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基本上是“环境”早就的。和“成功者”们的差距就在于,用我自己的思考养成的“好习惯”太少,太少。然而在环境的影响下,以及我自己对于“快感”的追求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在伴随着我成长的同时,也引导着或者说怂恿着我走向今天的情况。可想而知,继续这样下去,人生便是可以预测的黑暗。
与“坏习惯”的战争
每当我惊醒于自己沉迷于堕落和妥协直至失败的状态,我都会有一阵想要改变,想要变好的自我挣扎。往往,这种挣扎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些尝试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它延缓了我被不好的习惯所吞噬的速度,甚至对于我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回想起来,自身不好的习惯有很多很多。当然习惯是“半死不活”的,但是我是“活”的,而且是有思想的。如果我能够用我的思想来认识自己,计划自己,行动自己,也许就能够改变自己。我之所以说习惯是“半死不活”的,就是因为它是寄生在我身上的,我若变弱它则变强,我若变强它则势弱。
回忆我之前多次与不好的习惯的失败的“战争”,原因何在?当时,我的处理方式是建立新的习惯,忘掉旧的习惯。结果往往是,新的习惯还未稳固,旧的习惯卷土重来,当我再一次沉沦于旧习惯给我带来的愉悦感,以及清醒后的负罪感之后新的习惯已然不留分毫。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毛主席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我并不能准确把握毛主席这句话的原意,但是我能体会到他在“奋斗”中获得的进步的乐趣。如今,我的情况是“与书奋斗,与己奋斗,还要与己争斗”。
“与书奋斗,与己奋斗”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与己争斗”,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在奋斗中进步,奋斗中提升。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与优秀的“己”奋斗,与堕落的“己”争斗。而且在之后的改进过程中,我要两方面下手,两方面都要抓,而且都要取得成功。之前过于强调建立“好习惯”,结果往往被“坏习惯”反扑,这一次我不但要在建立好习惯上发力,还要在消灭坏习惯上发力。
消灭不好的习惯
不好的习惯有很多,它们们就像是敌人,而且不是简单的独立的敌人,是有组织的,相互联系的敌人,现在来看他们服务于一个主人“恶的快感”,“恶的快感”通过“欲望”这种手段来操纵它们,这就是它们大体的组织形式。
针对这种情况,我要专门针对两头,就是具体的“敌人”和“敌人的首领”。
首先要从根本着手削弱“恶的快感”,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弱它对这些坏习惯的怂恿程度,另一方面能够增大对于“善的快感”的需求。这样就有利于消除坏习惯,建立好习惯。而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法我暂时想到了两种,一个是每天的冥想(将冥想的具体内容就牢牢地集中在消除对于“恶”的快感的思考上)另一个就是书(注意一定是读那些关于打压“恶的思想”“恶的欲望”而且提倡“善的思想”“善的欲望”的书籍,而不要读那些推销关于“恶的思想”“恶的欲望”的书籍,当然这里的“书籍”也不仅仅限定于书籍,还应当包括类似新闻,文章之类的信息)。
其次还要抓“尾”,也就是指具体的不好的习惯。要正确的抓“尾”,就要认识哪些是需要抓的“尾”,就需要一个标准,并且据此标准来找出那些不好的习惯,然后将这些习惯整理出来(任务一)。这个标准就是:是否有助于提升我的思想道德,是否有助于我的目标,是否有助于我的成功。
抓“尾”的具体方法需要具体的设计(任务二)。
建立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往往不是太多,但是“建立好的习惯”这个任务却不比“消灭坏的习惯”这个任务简单,甚至更艰巨。为什么这么说?一、短时间内体验并不愉快。二、好习惯的回报往往并不明显,不能够经常地、快速地带来快感。所以这个任务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任务。
就像上面的任务一样,这一次我需要确定建立哪些“具体”的好习惯(需要说明为什么要建立起这个习惯 任务三),以及怎样建立这些“好习惯”(需要设计具体的安排和步骤 任务四)。
写在后面的话
关于这个问题我暂时就想到了这一些,但是这是一篇未完的稿子,可以这么说今后这本日记就是我改变自己的记录,如果这次能够成功,我希望能从中找到成功的方法,如果这次失败,我也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失败的原因。这一篇思考性质的日记布置了四个任务,接下来我需要用认真的态度来完成这四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