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是如何拯救中国科幻的?
谈到科幻电影,美国科幻无疑位居世界前列。不提一流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单是投资之巨大与特效水平之高超便是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中国科幻电影与之相比自然逊色很多。最近国人无比期待的自产科幻大片的上映改变了这一局面,那就是由刘慈欣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在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中十分抢眼,首先它创意恢宏,大气磅礡。幻想太阳即将毁灭,人类不得不在地球上建造推进器,靠其动力使地球飞出太阳系,重新寻找适宜生存的家园。其次和一般科幻小说相比,《流浪地球》更注重对情感的挖掘,尤其对宇宙灾变过程中人类细致入微的心理进行深入刻画,在叙述氦闪这样的大浩劫面前,并未忘却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追问,使科幻始终未脱离文学的轨道,依然以文学的方式感染着读者。

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将失去世代栖居的家园。家园———这起始于传统农耕文明的字眼,与之相连的是丰富的粮食、可以抵御严寒的温暖,和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把握。古代的人们在家园中过着平凡、平庸、一成不变的生活,当后世因为逃离氦闪再也无法重复这种平凡、平庸、一成不变,不得不面对颠沛流离时,才发现那种日常幸福的不可企及。

当爷爷在酷热中冲出门去,被高温的大雨烫伤;当小学生们去观看日出,恐惧得手心出汗;当人们深入到幽暗的地下城中,面对岩浆的威胁,所有人都知道:梦幻终结,曾经熟悉的家园一去不复返了,地球变成了异己的存在。如同挚爱的母亲忽然狞笑着亮出手中的匕首挥向自己的孩子,所有的眷恋与不舍都不得不在地球发动机启动的那一刻终止。

人类孤独地上路了,没有领路者,没有后援,没有同伴,没有来自任何一方的帮助,就像小说中的人物“我”一个人站在漫无边际的冰原上。这种感觉如同漆黑的夜里,所能抱紧的只有自己的手臂。这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感受,它设置的情境使读者的思索变得深邃而悠远,霎时将人们的思绪带入某种不可捉摸的浩淼之中,从而超越了主流文学中人与人之间的纠葛主题。

宇宙规律的冷酷以绝对优势压倒了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张扬。它仿佛时刻在告诉人们,宇宙是绝没有任何怜悯心与道德感的,但却有强大的足以摧毁一切的力量。
无论人类建立了怎样的丰功伟业,无论其在通往智慧的路上如何反复超越自我,但却无法改变横亘在未来某一个点上的死亡的等待,这也是《流浪地球》发出的沉重叹息。人们为逃避孤独而相互依偎,又因需要这种依偎而结合,爱情变成了逃逸时代的奢侈品。

然而,夜幕之中,似乎每个人都有他的故事。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故事中,彼此交叉,却又互不影响。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我看见一群人,朝着月亮奔跑。

人们忘记了自己究竟为什么而活
整日为了虚假的目标乐此不疲
再也感受不到什么叫做“真实”。

90后文学新声音•李唐,有着刘慈欣对人生的感悟,一名房地产推销员,推销的土地在月球上,《月球房地产推销员》是一本充满浪漫色彩的未来幻想小说。

白河的母亲突然离家出走了,父亲丢掉了工作,开始整日酗酒,最后成为了一名“城市流浪者”。白河长大后,开始探究母亲出走的原因,但父亲却对此闭口不谈。于是白河开始寻找当初与母亲有关联的人,试图寻找答案。
公司来了一位客户,是亿万富豪的继承人,为了摆脱母亲的控制,购买了月球的房子,被白河收留,等待着前往月球的机会。
在此期间,白河的女朋友阿树突然与他分手了。白河在寻找她的过程中误入森林里的“诗社”,成为这个逃离城市的组织成员之一,为了帮助社长老布拿到他心爱的音乐专辑,白河被“效率管理局”抓捕,囚禁于一个黑心创作机构整日工作,后来在好朋友阿鲸、陈涤、戴安,以及父亲和他的朋友们的帮助下逃了出来。
白河终于知道了自己家庭破碎的真实原因。
原来,当初母亲作为一名歌剧演员,由于事业不顺,辞职在家相夫教子。父亲作为编剧,无人赏识,两人过得十分艰难。谁成想,几年后突然开始流行“歌剧热”,曾经作为母亲替补的演员大红大紫,一时间歌剧演员的片酬甚至超过了电影演员。于是,母亲动了重回歌剧院的念头。这时,爱慕母亲已久的歌剧院老板趁机提出帮助她重返巅峰,但条件是让她与丈夫离婚,与他在一起。
父亲向白河坦白:事实上,当时他与歌剧院老板做了一项秘密交易,歌剧院老板为了让他们尽快离婚,提出给失业已久的父亲文学总监的高薪职位。婚姻本已摇摇欲坠、对爱情失去信心的父亲答应了。谁想,“歌剧热”如一阵风般过去,几年后,歌剧院经营不善倒闭,一切都成了一场空。而与歌剧院老板的交易成为了父亲一生的心结,时刻遭受良知的拷问,最后选择了逃避。
一切尘埃落定,白河离开父亲。在家里见到了归来的阿树,一段新的生活拉开了序幕。

李唐搭建了一个奇异的地球世界,世界观的构建是超前的,也是浪漫的:月球大开发计划、城市效率委员会、机器人诗人、感情保持器、写作工厂等……充满了村上春树的情调,以及浪漫的现实主义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