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华-《芙蓉镇》读后感
《芙蓉镇》读后感
作者:一嘟噜桑葚(我自己起的笔名)
“以某小山镇的青石板街为中心场地,由主人公胡玉音等组成一个小社会,写他们在四个不同年代里的各自表演,悲欢离合,透过小社会来写大社会,来写整个走动着的大的时代”这是作者古华在写这本书之前的构思设想。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惊叹这本书写那个特殊年代发生的事写的是多么的细致真实,比如说其中一个情节:“来几个民兵!拿铁丝来!把富农婆的衣服剥光,把他的两个奶子用铁丝穿起来。”其中的富农婆正是因卖米豆腐而被判成为发社会主义横财的主人公胡玉音,发号施令的是县委书记的外甥女“运动健将”-县革命委员会常委兼公社革委主任的李国香。书中接着说:胡玉音发育正常的乳房,母性赖以哺育后代的器官,究竟被人用铁丝穿起来没有?读者不忍看,笔者不忍写。反正比这更为原始酷烈的刑罚,都确实曾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下叶的中国大地上发生过。也正因为写的细致与真实才让人害羞和痛心,痛心之余让我想起,莫言在《蛙》中的话:他人有罪,我亦有罪,反省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敬重。
除了惊叹书中的情节如此细致和真实,也惊讶在作者成书的年代(写作于1980年7-8月,1981年年初发表,1981年11月人文文学出版社初版),如此犀利的语言,描写刚刚过去的特殊年代而且书中对愚昧的那个年代,语言无不透漏出讽刺和批判。这样的书能够出版,不得不让我惊叹,当时思想之解放,反观我们现在,思想反而有倒退的嫌疑。我读的过程中也在思索为什么这本书能够得以顺利出版,除了当时思想急需解放之外,还有就是这本书中虽然语言犀利,无不透漏着对特殊年代政策和党和当时人的种种讽刺,但是,书中的历史观政治观非常正确,就是作者不把这些错误,不归咎于一人,也不断章取义似的把它单独拿出来批判,而是把它放到特殊的年代来看,就像胡玉音最后被平反说的那些话,“她感谢街坊邻居们,没有把玉音往死里踩,玉音不是吃了你们的亏,你们多多少少还护了护玉音,给留了一条命。玉音不是吃了哪个人的亏,是吃了上级政策的亏……”最后胡玉音、秦书田、谷燕山、黎满庚都被平反,王秋赦被撤职变成了疯子。正义的人都被平反,靠运动上台的人都吃了恶果。虽经过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但最终好人好报坏人得到了严惩,歌唱的是现如今的好时代。所以这本书是一本批判旧时代歌颂新时代的正能量书籍啊,没有理由不让出版。
本书中除了描写特殊年代的特殊事情让我深有感触外,还有几个描写人性的情节,让我义愤填膺,让我热泪盈眶。当我读到,黎满庚为了党籍,出卖了自己和玉音的青梅竹马的感情时,我心里只骂这个黎满庚不是人,书中描写黎满庚抱着胡玉音亲嘴,亲了嘴以后,还理性战胜感性,党性战胜感情,就因为胡玉音的出身不好,就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可以说是抛弃了玉音。试问,没有了人性的党性,还是真正的党性吗?到了后面的情节,就有些理所当然了,因为开始黎满庚就为了党性,为了自己的党籍出卖了自己的感情,所以后面的情节也不可能让黎满庚在非常时刻为了胡玉音做出跟“黑五类”跟富农婆同流合污的事情来,胡玉音存在黎满庚那里的1500元钱,被黎满庚交给了组织,这个情节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但总算黎满庚并没有完全的泯灭人性,他和王秋赦还是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因此他一直在自责的矛盾中,从他和谷燕山喝酒还有后来对待胡玉音儿子小军军的态度上都可以看出来。而让我感动的是,也正因为如此,胡玉音对黎满庚也不计前嫌,依然选择了原谅他。“有一回,黎家请来裁缝,给六个妹儿做过年衣服,也顺带着给小军军做了一件。比着尺寸做好了,却没有给小军军穿上,而是用纸包了,叫小军军拿回家去给娘看。不一会儿,军军就穿着那新崭崭的衣服回来了,回来给黎满庚夫妇看。‘你娘给你穿上的?’‘嗯。娘叫我回来谢谢叔叔和婶娘……’”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感动的热泪盈眶,这就是人性,光辉的人性。还有描写秦书田和胡玉音的感情的细节,描写秦书田和胡玉音两个黑五类偷偷摸摸的结婚而谷燕山冒着风险却不昧良心的前去喝喜酒,描写谷燕山救胡玉音母子二人的时候,我都深受感动,这都是人性,特殊的年代,人性并没有泯灭。就像书中描绘的石头缝中发出的嫩芽。
这本书特别让我感动,不知道为什么,对那个描写特殊年代的小说读的津津有味,上一部小说是莫言的《蛙》也是描写那个特殊年代的计划生育的血与泪。都写的很精彩。历史需要我们去反思,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如果不警惕不反思,时代有可能会倒退,像文革这种悲剧有可能会重演。最后还是用莫言的那句话来结束这篇文字:他人有罪,我亦有罪,反省历史之痛,呈现最生命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