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真题汇总
2017年1月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真题(网络信息汇总) 1.《滕王阁序》分析用典特点(阮籍那段) 2.《六国论》朗读最后两段,分析语调语速和感情的关系 3.《金岳霖先生》朗读,处理好语速、音调、感情的关系;分析文本情感和思想内涵 (请大家吃饭林徽因生日那一段,还有毛泽东提议他出去走走的那一段) 4.《离骚》屈原简介,爱国敬业富强民主……;对偶的表达效果 5.《宇宙的边疆》对第一第二段的语境意义进行解读 6.《师说》:朗读第二段、并指出写作特点;文章的写作特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也”的用法;朗读第一段,论证方法讲解;设计活动讨论韩愈师道观的现实意义。 7.《劝学》第三段论证方法 答辩:(1)翻译第一段木石中绳那一句,说明作者写作意图;(2)朗诵第一段最后一句(应该是考字音“省和知”) 8.《阿房宫赋》理解最后一段作者写作目的,秦灭亡原因 9.《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表达什么观点? 10.《京口北固亭怀古》 11.《寡人之于国也》五到七段的比喻论证,划分句子节奏,朗读 12.《奇妙的对联》专题活动 13.《我与地坛》,一段景物描写“譬如……”朗读分析情感和内容 14.高考作文(孙中山名言:失败不灰心,奋勇向前,审题,自选文体,板书) 15.《林黛玉进贾府》,朗读,分析线索句 16.《囚绿记》加《杨柳枝词》分析拟人修辞手法,再用拟人手法造一个句子分析。 17.《窦娥冤》朗读2468段,三桩誓愿朗读体会情感,设计问题分析想象夸张手法;元曲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夸张手法分为哪几类,这里用的是哪一类 18.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理解思想感情 19.《荷塘月色》采莲曲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 20.《动物游戏之谜》:最后一段品味作者意图;朗读开头三段,指导学生理解科普文语言生动性 21.设计活动写作文,以滋味为题 22.专题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 23.《囚绿记》生的欢喜 24.专题:有趣的语言翻译,讲授翻译经验 25.《氓》三四节,比兴手法,翻译,情感 ~ 1 / 3 ~ 26.郑愁予《错误》分析情感语言 27.《再别康桥》分析三美 28.作文讲解: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铁路巡查员”审题立意 29.《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朗读 注意把握情感与语调,设计活动让学生体会“欧亨利式结尾” 30.试讲课文《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哲理散文,对第五、六段的语境进行解读,最好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阐述“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31.对联专题活动 32.梳理探究: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有导语和提纲,无课文。 2016年5月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真题(网络信息汇总) 1.《登高》朗读,第三联的八层含义;悲从何来。 2.《宇宙的奥秘》,朗读第三段,讲解电视片解说词的特点。 3.《烛之武退秦师》所在单元的【单元说明】。 4.专题讲解,走进文学大师,阅读经典,还要介绍三部文学作品。 5.《寡人之于国也》分析条理谨严的结构特点 6.《师说》: 1)根据文章写作背景解题 2)朗读一、二自然段 3)流畅地讲明文章主旨 4)写作意图 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什么要先传道。 7.《窦娥冤》片段,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8.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朗读关于鲤鱼的两个自然段,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9.《动物游戏之谜》,朗读一二段,说明语言严谨简练 10.必修三第一单元说明;中外小说单元说明。指导学生重视单元说明;讲解重点。 11.《春江花月夜》 1)有感情诵读《春江花月夜》全诗; 2)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3)合理的板书 12.《林黛玉进贾府》林贾初见 性格 13.《荷塘月色》品味叠词 14.《老人与海》 15.《声声慢》思想感情 16.《拿来主义》论证方法 17.《蜀道难》难在哪? 18.《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分析 19.《过秦论》的语言特色;最后一段对比;词类活用。 20.《氓》起兴手法。 21.《劝学》,设计活动指导背诵最后一段;论证思路。 22.廉颇蔺相如传,字词分析 23.《再别康桥》指导诵读 24.《雨巷》指导诵读 ~ 2 / 3 ~ 25.离骚 26.祝福 27.《鸿门宴》刘邦项羽的形象 28.《逍遥游》庄子的思想对学生? 29.《烛之武退秦师》“之”的用法 30.荆轲刺秦王 3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的典故 32.《寡人之于国也》,5-7段,分析结构特点 33.《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为什么被休还要“严妆”? 34.李商隐诗两首,指导学生写“我眼中的李商隐 (1)列举李商隐的作品 (2)有感情朗读锦瑟 (3)指导学生行文思路 (4)合理板书 36.《论度量》,指导写作 37.《纪念刘和珍君》,范读和指导诵读,“真的猛士”两段 38.《逍遥游》的对比关系,答辩:你对逍遥游怎么理解? 40.囚绿记 41.游褒禅山记 42.动物游戏之谜,说明文的语言 43.《沁园春长沙》的朗读重音和停顿 44.宇宙的边疆,议论与抒情 45.《滕王阁序》,诵读,藻饰。 46.《春江花月夜》的诵读指导 47.《梦游天姥吟留别》诵读指导。 48.《鸿门宴》,项王刘邦形象分析 49.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50.闻一多的也许----葬歌的朗诵指导。 51.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 52.梳理探究: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1.《再别康桥》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2.《雨巷》(戴望舒)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3.《兰亭集序》第一课时 4.《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 5.《小狗包弟》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6.《荷塘月色》阅读欣赏课(第二课时) 7.《故都的秋》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8.《氓》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9.《孔雀东南飞》阅读欣赏课(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10.《归园田居》阅读欣赏课——知人论世读陶诗 11.《烛之武退秦师》阅读指导(一课时) 12.《鸿门宴》第二课时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指导(一课时) 14.《林黛玉进贾府》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15.《祝福》阅读指导(任选一个角度) 16.《寡人之于国也》阅读指导(一课时) 17.《登高》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18.议论文写作指导(从立论的角度、论证方法的合理使用中任选一个方面) 19.作文指导——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 20.作导——如何审文指题立意 21 . 对联教学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⑦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⑧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3、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4、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解题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 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3.检索范围准确 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 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 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2).拟人搜索 (3).反衬 (4).对比 (5).反复 (6).排比 (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