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论团队干活的男女搭配
回到酒店门口,看见李公子正在大堂翘首以盼,张美问我:咖啡?
看上去她要跟李公子去喝咖啡,我有点想跟李公子聊两句,就点点头:方便吧?
张美:没什么不方便的,走吧。
说着我们仨就转身出了门,街对面就有咖啡馆。
李公子很殷勤地给大家点了单。
李公子知道不知道他爸的真实想法呢?
我试探了一句:董事长走得有点急,其实今天交流的不错。
张美则直接问:你老豆留下你监工吗?
李公子:他是临时有事,要回去到部里开会。
张美还是很直接:你老豆是不是都动摇了?
李公子:事情有变化,他肯定要想一想。
张美很干脆:都这样了,更要放手一博了。
李公子:姐说的对,其实没什么可失去的。我爸对能跟迈尔斯、能达这样的企业同台竞技还是很振奋的。
我不愿意显得太刻意地打听消息,假装问了句:张美什么时候升级成“姐“了?
李公子不好意思地说:我遇到不懂的问题,经常发微信向姐请教。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人前装死人后蹦迪“?哈哈,团队里有美女真的不一样。
我:这一路走下来感觉怎么样?
李公子:还好,平时学的就是美国企业这点事儿所以不觉得陌生。不过确实跟书本里知识相比,更鲜活。
我:在美国读书就是这点好,大学里教得又新又好。
张美:那是,都在学费里包着呢。
李公子笑:我就喜欢我姐一阵见血,不讲政治正确。
我:政治正确都是给口不言钱的人预备的。
张美板着脸:你别听万总的,华裔在美国就是太不讲政治正确了,所以混的不好。入乡随俗,到了这儿,就要坚持政治正确,不尊重政治正确的人走不远。
我:我没有否定政治正确,人家至少是正确的,其次才是政治的,我肯定不能为了泼脏水把孩子都泼了,连正确都不要了。
李公子:嗯嗯,我特别同意你们说的,确实要入乡随俗——万总,你们不是还要留在纽约两天跟律师和会计师开会吗?我还能跟着吗?
我:跟着呗,你就跟着钱总就行。
李公子:钱叔叔好像明天到了纽约就回上海。
我:啊?没听说啊。
李公子:所以我这不是请示一下您吗。
我:吴总走吗?
李公子:应该不走,内部团队不走。
我:哦……那我也得请示钱总,或者你自己问问。
张美:对了,Vanderkaay在停车场跟你嘀咕什么呢?
我如此这般把停车场对话简述了两句。
张美:我去,卖方顾问就像乳沟,挤挤总是有的。
我:你有什么高见?我得赶紧通知Eddie。
张美:你赶紧通知吧,看他能不能把A cup挤成B cup。
李公子问:你们是还让你们老板再去Vanderkaay那里刺探情报吗?
张美:对。
李公子:能刺探出更多?
张美:应该是。
李公子:是因为白人更信任白人,不信任亚裔吗?
张美:是因为合伙人更信任合伙人,人家俩人儿是一个阶级。
李公子:哦~~~
张美:你上的到底是不是商学院啊……
李公子:唉,我也不是不明白,但是真的平时都这么泾渭分明吗?我觉得大部分时间美国人都还比较平等吧?
张美:跟平等有什么关系?平等是生活,这里是工作。美国人工作的时候,最是等级森严了。
李公子:嗯嗯,其实学校也学过,不过在学校感受不到这些,大家气氛都很好,所以我一直将信将疑。
张美:你那个左派大本营当然就是peace and love(和平与爱),等你工作了就知道了。
李公子:公立学校嘛就是自由派多一点,自由派多一点对我们亚裔有好处。
我:这样未必就是对亚裔好,反而是麻醉亚裔。等你工作了就知道了,老美挺虚伪的,一边说自由平等,一边等级森严。
李公子:我倒觉得这个不矛盾,就像我姐说的,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觉得这样挺好。
我本来想多辩几句,转念一想,等级森严也森严不到李公子身上,人家是企业接班人,用不着了解职场真相,就不吱声了。但又不禁推测他是几岁来的美国,小学?中学?大学?
张美:等级森严是好事,管理上会有条理,有效率。
李公子笑:姐我感觉你好追求效率。
张美:有吗?
李公子:有啊,你不是说,人类就是科学研究的小白鼠?
张美笑:我是说,我个人愿做小白鼠,我哪管得了人类。
我笑了,张美这是活学活撩?李公子算不算着了她的道儿?
我假意问张美:什么小白鼠?
李公子抢答:我姐说,吃转基因没事,反正人终有一死,就当为科学献身了。还给我讲了科学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太佩服了,我姐懂得真多。
我看张美一眼,张美冲我一挤眼儿。
张美:道德的的起源就是最低义务的履行。我愿意为科学履行我的道义,科学让我吃啥我就吃啥。
我:你这不是道德,你这是懒。
李公子笑:我姐是没空儿啰嗦。
张美不在乎地说:For out of old fields, as men saith, Cometh all this new corn from year to year(在旧田地上,年复一年种出新谷),人类的危机也是年复一年层出不穷。
李公子:但是下一句是And out of old books, in good faith, Cometh all this new science that men learn(在旧典籍中,诚诚恳恳钻研出新学问),所以还是要钻研哦。
看来李公子至少中学就来美国了,上过英美文学课。
我问李公子:加州好像前年公投了对吧,关于到底要不要在食品包装上标识转基因?
李公子:2012年公投的,结果53%的人反对标识转基因。我们上课的时候专门用了很多时间研究这个案例。
我:我有点忘了,加州人为什么反对来着?
李公子:因为挺转的人走的路线好,他们说,如果你们支持标识转基因,那么企业就都要花钱做标识,增加成本,你们的食物就会更贵。大家都不想多花钱,就投反对票了。所以我也觉得乐慕给希拉里捐钱是打水漂儿,浪费钱。连加州都反对,其他州更反对。
我:有道理。
李公子:我特别着迷美国的一点就是任何社会讨论都特别深入,有强大的逻辑支撑,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都特别脑洞大开,视野极其广阔。但是真刀真枪干的时候,又都有特别智慧的破解方法。感觉人家天马行空,也不耽误战斗力爆表。
我听李公子说话挺有章法,就问:你学的什么方向?
李公子:企业社会责任。
我:喔,挺好的。
李公子:我爸支持我学这个,他说商业模式上我们中国已经是模仿者了,总要掌握一门能跟美国人平等地对上话的商业语言。
张美:又多认识了你老豆一分,你老豆真的很有远见。
我也啧啧称赞,心中却暗想,你爸想的这么远,看来早晚要在美国开公司落脚。
果然是亲战友,有默契,张美说:你赶紧让你老豆给你买个企业,毕业以后直接CEO。
李公子嘴很严:哈哈,姐你真逗。不过我今天有点遗憾当时没选个食品工业的学科,读博士其实也挺好的,我都膜拜Paul博士了——(模仿)普林斯顿,1995。
张美握紧拳头激动地挥舞:唉唉唉,我憋一天了,快八卦两句——你们有没有觉得,Paul是个gay。
我:有吗?
张美:有~~~我有gay radar(同性恋雷达,形容识别性取向的能力)。
我:是因为他对你的美色无动于衷吗?
张美:不能说完全不是,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你觉得了吗(问李公子)?
李公子似有所悟地说:我没有gay radar,不过你这么一说,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我:我怎么一点儿都没觉得呢,我觉得他特有修养,特别decent(得体合宜)。
说完这词儿我就笑了。
张美:是吧是吧,你看就是这种感觉。
确实,decent不是形容同性恋的,但是大部分同性恋打扮得都非常decent。
张美坏笑:感觉我破解了穆勒家族的秘密。
李公子:什么秘密?
我:你姐脑洞大开,之前背景调查认为小穆勒是gay,现在又认为Paul是小穆勒的partner(伴侣)。是不是啊张总?
张美:否则如何解释Paul能影响穆勒老头儿?
我:所以是亲儿媳妇?
张美:严肃点,也许是亲姑爷。
我对李公子:别告诉董事长啊,影响董事长对张总的印象。
李公子:我爸对张总印象很好,说就需要这样美国化的顾问。
张美:怎么样,为你爸的事业献身一下吧。
李公子:你要干嘛?
张美:啧啧,拿下他啊,你是亚裔男孩,有优势,白男都想有个亚洲男朋友。
李公子:姐!
我起身:你们聊你们聊,我要回去挤乳沟了。
回到酒店房间,刚要给Eddie打电话,接到陈博士微信:在吗万总?
我回:3分钟后会议室见。
陈博士是这么开篇的:万总,我刚写了个谈话要点,你需要一份吗?
我:那就给我一份吧。
陈博士:是英文的,中文的还没来得及写。
我:英文可以。
陈博士:不过我还有点疑问,我刚发了个邮件给Paul确认一下,等他回了,我补充完整再给你吧。
我:好。
陈博士这么积极,是想好好表现进入董事长视野?跟我这儿表现那可是没大用,我难道还写表扬信发送你老板?
陈博士又拿出一张纸:这个是昨天张总给我的,是乐慕公司和Wageningen大学的合作协议,上面有合作实验室的名字,是律师给她复印的。
我:哦,这个你不用的话最好用碎纸机碎掉,不要乱放。
陈博士:好的好的——我想的是,万总在匹兹堡或者纽约有没有大学的关系?我想查一查这个实验室的SCI(指已发表的科学论文)。
我:国内查不了SCI吗?
陈博士:也得去大学查。
博士还能被查SCI难住?老陈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我果断拒绝:还真没有……我有在D.C.或者波士顿教书的同学,纽约没有。
确实,在纽约的中国人谁教书啊,都干金融干咨询去了。
陈博士失望地:哦……要是有就好了。
终于,他亮出了真实目的:要不——万总你看我回一趟CalTech怎么样?
我去,拐这么大弯,敢情是想公费旅游回母校?
我:这个我可做不了主,问问钱总?
陈博士:我还是先问问您吧——我是这么想的,今天Paul不是提我导师了吗?听那意思跟我导师好像还挺有交情,您说咱们需要不需要走一下我导师的路线,跟他搞搞关系?
这个……当然有什么招都得使上了,盘外招儿也得使。
我有兴趣地问:你跟你导师关系怎么样?
陈博士:还行。当时给我找工作挺积极的,我没留下来他也挺抱歉的,还给我联系了国内大学让我回去考教职。
我:我觉得可以先接触接触,了解一下他们的关系怎么样,看咱们能怎么利用。发个电子邮件?
陈博士:当然发个邮件也可以,但是见面肯定效果更好。
这倒是,见面肯定比发邮件效果好,尤其是求人的事儿,一定要当面请托。
我:你导师为人热心吗?
陈博士:我跟你说——对了,你知道我导师是中国人吧?
我:听你跟Paul说名字,觉得是亚裔。
陈博士:我导师是拿XX血卡的(XX:30年前的政治风波。美国政府给5万中国留学生直接发放了绿卡,形同政/治/避/难),他们那拨人,其实对国内还挺……反正就是心理上有点过意不去吧,因为借机得了便宜嘛。国内的事我导师都挺积极的,我觉得他应该能帮。
我:我支持你去见一趟你导师,但是我不知道你们公司的工作安排,会不会耽误国内工作什么的,所以你还是得跟钱总商量。
陈博士:我觉得我直接提也不合适,这个建议还是万总提比较好。
哦哦,懂了,陈博士确实立功心切,又想低调。
我爽快地答应:好,我跟钱总说一下。
钱总正在“强调”生我们气,今天都没随行。这倒是个借口去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