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食
查看话题 >最近做的一些两人食-西京川东南亚东北乡村风

翻翻手机,发现最近照了不少吃的照片,传上来记录一下好了~
我从来都对吃有着纯粹的热爱,这甚至一度是交友原则的一部分。以食会友,味觉不掺半点矫情 ...不好吃的饭,宁愿方便面,对付就对付到底,要做就好好做。
两个人过日子有诸多方便之处,例如可以随性地搭配一日三餐,全凭当日心情、创意、喜好,我俩最近就整了不少不土不洋,汇聚西式、京味、川菜、东南亚风味和东北乡村风情的各种吃食~
先从西式说起
1. Brunch
Harsh brown + 煎蛋 +煎香肠配咖啡, 美式大早饭一般挺适合周末10点多钟,起床来上这么一顿,早午饭都解决了。意外发现香肠煎一下淋上点糖浆,好吃极了。
2. 肉丸意面
做起来也非常简单,就是肉丸+意面,我用的是牛肉馅,混上了点鸡蛋,胡椒,盐,胡萝卜碎,一点淀粉,然后搓成丸子,稍微炸一下定个型,散肉馅留一点用来做意面的底子,炒肉馅,放番茄酱和奶酪酱,加煮好的意面,放肉丸,出锅前撒上胡椒,最后放上几叶自家种的薄荷,完活~

3. 苹果派配香草冰淇淋
很合适的甜点,面粉黄油做底子,肉桂粉,苹果加蜂蜜炒成馅,边角余料编成盖,烤20分钟就好。

再来说京味
北京是家。家是祖传酱牛肉的味儿。
三条上好牛腱子,焯水,切葱段,姜片,西红柿,放水、生抽、老抽、料酒、大料、橘子皮,王守义十三香,炖!最爱那刚出锅的浓香软糯,也爱放凉后的紧致剔透,回味无穷...


2. 伪京味-黄焖鸡米饭
应该是山东菜,其实我在北京的时候没吃过,只是知道前几年它在北京忽然莫名其妙地流行地一塌糊涂。主要的味道来自辣椒,豆瓣酱和香菇,鸡肉炒上色,放辣椒、豆瓣酱、酱油一起炒,炒好了放倒小炖锅里,加香菇,倒入泡香菇的水,放彩椒、干豆皮一起焖炖上半个小时就成。这菜是真下饭!在北京如此流行大概是因为其重口味和快捷便利的套餐形式适合了帝都人民的快节奏生活。

川菜心头好
1. 宫保鸡丁
好吃又好做,主要是调出一碗“宫保”汁,主要是糖和醋,一点点老抽。先炸花生米,鸡腿肉炒的差不多了捞出来,留底油爆花椒,辣椒,葱段,放鸡肉,倒酱汁,倒花生米。味道不比外面差。

2. 回锅肉 & 鱼香茄子 & 水煮肉片
这三兄弟就不多说,精髓在于——郫县豆瓣酱!


3. 麻辣香锅 & 粉蒸排骨
这俩更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全靠酱/料


东南亚小清新
重口味居家过日子,难免需要小清新调节一下。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季节,东南亚的味道总能给人带来以热带温暖的幻觉。
1. Pho
这款越南米粉真是太好了。超市买来pho汤(牛肉汤就行)煮开,放几颗小米辣,然后放牛肉丸一起煮,另起一锅煮粉,捞出来放在碗底,上面铺上洋葱丝,豆芽,和火锅牛肉片,浇上热汤头,最后吃的时候挤半个青柠汁。清新自然有肉香,非常棒!

2. Pad Thai +冬阴功 +海鲜沙拉
这又是一款靠料包的爆款组合。但画龙点睛的是鱼露,保管你感受到那臭香臭香的泰国味!

东北乡村风
最后的这五个字,才是我的底色!人,走到哪里都要了解自己,从心二子记心间。
1. 排骨炖豆角
我的美食初心。排骨焯水,豆角炒一下,宽粉泡发开。酱油,大料,一勺豆瓣酱,炖上个一小时,经典的东北料理。

2. 尖椒干豆腐
俺们东北管豆腐皮叫做干豆腐。最简单不过的家常炒菜,我爸那辈的老爷们在家整两杯的最佳伴侣。

3. 韭菜合子
其实这可能也算不上东北独有的,北京也流行。韭菜切碎,炒鸡蛋,捣碎,粉丝泡好切碎,海米和肉馅炒一下,拌在一起,放点香油馅就成了。烫面,擀皮,包。最后用平底锅烙到两面金黄即可出锅。

最后来两张无法分类的
温柔软糯的食物,姑且叫它南方。
1. 红豆花生汤圆
赶上正月十五了,就想自己包个汤圆试试,其实也真好弄,红豆沙和花生碎混在一起做馅,糯米粉揉成面,包好,煮,这是我有生以来吃过最大的汤圆。要有糖桂花酒更好了。自己烤了一盘地瓜片,好吃。

2. 红豆椰奶糕
这个纯属是边角余料凑出来的奇迹,红豆沙是做汤圆剩下的,椰奶是做pad thai剩下的,加点吉利丁粉就成了这款美味的小甜点。煮奶,放椰奶,放红豆沙搅匀,另拿一碗放水化吉利丁粉一包,倒进奶锅,混匀,放糖,晾凉,放冰箱冰上4个小时,成了。冰凉,软糯,清甜。

吃得好是平凡生活最朴实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