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感言:哪一瞬间,我开始察觉自己变老变残?
最近跟朋友聊天,说公司来了几个00后实习生,想法大胆,市场敏锐度强,让90后大军深感地位不保,危机四伏。原来,这一代的90后,已经30岁了,还不够老,但也着实不小了。紧跟这个扎心的话题,小编采访了周边的伙伴: 哪那一瞬间,你开始察觉自己变老变残:
✔
“之前要么加班要么出去蹦哒,磨磨蹭蹭总能到凌晨三、四点睡觉,第二天依然按时起床,精神焕发。现在不接受任何持续到10点之后的聚会,只想回家瘫着看剧。每次想熬夜到两三点但是12点钟就已经手机拼命砸脸,想睡到11点自然醒然而7点钟就要起来拉尿。”
✔
“过年回家,以前小朋友看到我都会叫姐姐,现在被叫阿姨的频次越来也多~”
“给小朋友补课,小朋友说我看起来像45岁,以前还能挑逗一番,现在开始相信童言无忌,摸摸上扬的发际线,默默躺枪……”
✔
“下班路上会有意无意留意公交地铁上贴着的植发广告。”
“照镜子发现眼角居然有皱纹了,吓得赶紧买了之前狠不下心来的精华和眼霜。”
✔
“觉得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我以前所热爱的东西,突然变得索然无味,再也提不起劲头去做了,干什么都觉得没有兴趣,这让我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关于成长
年龄的危机感不仅源于身体机能的改变,心态上也发生变化。
《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节目辩题《我们终将都会变成自己讨厌的人,到底是不是一件坏事?》引发广大网友共鸣。尝过些苦头,我们开始总结技巧寻找规律,隐藏能被看透的心思,收起没有防备的真心,磨掉满身的棱角,行走得小心翼翼。
以前接受不了的事情现在可以包容了,以前讨厌的处事方式自己居然照做了。我们变得更讨厌自己了?我们更恐惧长大了?我们也更忧愁了?我们变坏了?
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不断崩塌与组建的过程,过程很痛苦,但也有好处。随着见识变广,能掌握更多主动权了。比如,你尝过了意大利菜,法国菜,泰国菜,吃过了北京烤鸭,东北乱炖,重庆火锅,最后发现自己原来最爱广东菜。
这是亲身体验后,测试过脾胃,熟知原材料构成,最终选择的结果。跟原以为这个世界上仅有粤菜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感知的丰盈,带来的是不盲从,选择的从容。
既不排斥与朋友尝遍人间美味,但对心中所爱仍留有余位。足够包容每一种存在的可能性,也秉持好奇心探索世间更多的美好。
保持内在的干净澄澈,知世故而不世故,世事洞明,却不以世故待人。内心,仍是少年。
关于婚姻
春节刚过,定有大波单身汪遭受暴击。
“咋还没男朋友呢?”
“你看隔壁家的小美都二胎了,你还不抓紧结婚?”
“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情,眼光别太高了,你看再过些年就是被人挑了!”
这已是中国人过年不成文的“习俗“,年年如此,“声声”不息~一不小心便踩入雷区被挂上不婚的罪名。似乎只有到了年龄结婚也才配得上过一个“体面”的人生。
但,人到底为什么要结婚呢?
从出生开始,我们便与父母,构成家庭,外头风大雨大,里头有爸有妈,家是我们的港湾。
长大后,我们从校园转型职场,社会角色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花钱的人变成了赚钱的人,要承担更多责任。面对未知,动荡飘摇,孤独难耐。在这个阶段,我们想到可以依赖的也许便是步入婚姻,组建新的的家庭,建立下一个避风港。
这个阶段,婚姻是经过历史验证,最安全可靠的群体结构。只因为它有成功案例,所以被大多人推崇,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根本上,人们或许只是需要通过一种途径获得心理的稳定感。
前阵子跟朋友逛街,试了条裙子,感觉上身效果也不差,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在销售小姐姐怂恿下,还是买了。回去穿了一次,便跟一堆衣服堆砌一块。不久无意经过一家店,相中一条长裙,无论是材质款式还是颜色都是自己喜欢的类型,试后果断买了,回家后将它放在显眼处,一本正经熨烫起来。
回溯起买第一件衣服时的心理状态:因为逛了很久,总觉得应该有所收获,快结束时,试图说服自己只要不是太坏都可以接受。于是,我在妥协。
人们为了逃避那个最坏的结果,而选择了为不够好、但也不太坏的东西,包括婚姻。直到挑选的那条满意的裙子,惊觉那种内心真正喜欢一件事物时的愉悦是买100条裙子都不可替代的。
公号knowyourself提到“你只需要存在,就值得被人所爱。” 世界那么大,喜欢你的人一定也是存在的,我们不需要被很多人喜欢,只需要一个人喜欢你就够了,也不需要为了“被喜欢”容忍明知是伤害你的人和事。
我们,都值得被爱。

关于女性
以前的我并不相信自己始终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总是过于在乎他人的选择与感受,在真正喜欢的事物面前显得畏畏缩缩,因此错过很多良机。
随着经历增加,也开始审视自我,察觉原来很多事情是走在正确的路上的。一件衣服,一个发型,一个妆容,一份职业,一次投资,一个演讲,一次海外经历,甚至一个感觉还不错的人,都可以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成功了是幸运,失败了都是经验。
当向朋友抛出提问时,朋友说:“虽然现在真的熬不起夜了,不过更喜欢现在的自己了。现在的自己更有控制力,更清楚内心的声音,看得明白要走的方向。”无论是发际线还是银行存款,似乎都还不能变成我们想要的模样,但有力量选择并追随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拒绝并不想要的东西,本身就已了不得。
这个世界似乎对女性贴有太多标签,也有太多要求。没有结婚事剩女,过于独立是女汉子,追求事业是女强人,家庭主妇是靠男人。无论你活成什么模样,人们总有办法给你安插代号。而我们,只需要果敢表明自己的立场,忠于内心的选择,轻轻屏蔽那些外界的风声。
我们,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于自己
最近碰到一位学者,虽说上了岁数,但精神矍铄,气宇不凡,精神境界很高。熟读各国文献,知识渊博,视野宽广,优雅的谈吐和不凡的格局让人钦佩。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很老了,抹去容颜,留下的便是这一点一滴的沉淀吧。
无论职场还是生活,人的能量池里,输出过多,会疲惫,得定期充电输入新的能量,这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无论是读书,与人聊天,还是出游旅行,总有更多的方式让我们保持活力,结识更优秀的伙伴,认知更广阔的世界,而不至于过于浅薄,错失太多的趣味。
精进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情。
朋友哭诉异地恋3年的男朋友跟自己分手了,原因是出轨爱上了别人。但是这么多年的感情她放不下,所以买了机票飞过去做最后的争取。
欣赏电影《怦然心动》中女主朱莉的做法,她对布瑞斯一见钟情,并用自己的方式对他表达友好和热情。但是当对方做出伤害她尊严,家人的事情时,她表达愤怒,即时止步。在任何关系中,我们很容易为了挽留变得卑微。但所有的前提是,不触碰我的底线与原则。
爱你之前,我要先好好爱自己。
若是从前,也从未有这样的感悟。或许随着变老,认知也还在不断崩塌和重建。往后,也期待另一个崭新的自己。
此文献给正在变老的我们。
我们正在变老变残的路上,也在变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