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非遗 | 砚 第二十一课 歙砚(七):价值体现(上)

第二十一课 歙砚的价值体现(上)
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在于其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具有非比寻常的价值。
现在问题来了,就像粉丝总能对心心念念的爱豆作出万字赞美小作文一样,假如我们的非遗传承也有个饭圈,歙砚的拥趸们,将如何花式“吹嘘”它的好呢?
今天,小编要带着大家化身非遗文化之一的歙砚的粉丝,来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商业吹捧”。
【歙砚的价值体现(上)】

文化价值吹:
某天,微博推送了一条热搜消息:各路文化大咖纷纷为歙砚打Call!

原PO:
柳公权《论砚》: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
评论1楼:
苏轼:不才求得龙尾砚一块,特作《龙尾砚歌》,并《眉子砚歌》等诗文。另有《孔毅甫龙尾石砚铭》歌咏龙尾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觳理,金声而玉德。”

2楼:
苏辙:哥哥说的对!龙尾石“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

3楼:
黄庭坚:黄某龙尾山一游,也作一首《砚山行》:“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碧端州紫”。

4楼:
米芾:我在《砚史》里就为歙砚打过call:“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数十年后,光泽如初”。

5楼:
欧阳修:鄙人在《砚谱》中也夸过啦,歙砚“龙尾远出端溪上”,歙砚胜过端砚。“歙万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其石理微粗,以其手摩之,索索有锋芒者尤佳”。

6楼:
蔡襄:emmmmmmm,歙砚乃“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耍秦人十五城。”

7楼:
李煜:你们这些后辈都是拾人牙慧!像朕,早就说过:“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砚三者为天下之冠”。

歙石石质优良,色泽曼妙,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
歙砚石色如碧玉,又具有不吸水、不拒墨、不损毫、贮水不涸、易洗涤等特点,享有“孩儿面”、“美人肤”之称。

接着,我们来进行
工艺价值吹
这把轮到技术咖出场了!

工艺基底,材质为先,古歙砚龙尾石有话说:
龙尾石产于婺源龙尾山,龙尾山又称罗纹山,宋人曹继善《歙砚说》中载:“龙尾山亦名罗纹山,下名芙蓉溪,石坑最多,延蔓百余里,取之不绝。”龙尾石的材质美体现在砚石的质、纹、色上。质,指砚石的内在品质;纹,是砚石中的天然纹理;色,为砚石的固有色。
质:龙尾石结构坚紧、纹理缜密、石肤温润、发墨如砥,具备“坚润”之美德。
纹:龙尾石绝大多数都有内在的天然纹理,且纹理形态多种多样,美妙异常。(点击就看:大话非遗 | 砚 第二十课 歙砚(六):品种分类详细介绍歙砚纹理)
色:龙尾石的色彩在刚开采出来时为青灰色,但经人工细磨(指砚石加工制成砚坯或制成砚台)后,石色变黑,为青黑色。青黑色为龙尾石色彩的主调,因此,人们称其为“黑龙尾”。
如中国现代国画大师刘海粟在题龙尾砚的诗中曰:“鸾刀夜割黑龙尾,碾作端溪苍玉子。花雕铁面一尺方,紫霞红光墨花飞。”诗中的“铁面”是对龙尾砚石色的形容,映衬着苏辙对龙尾石的十二字评语:“声如铜,色如铁,性滑坚,善凝墨。”
在青黑色的主调中,龙尾石又有着不同的色相,归纳起来共有四种:一是红色,即庙前红;二是青色,即庙前青;三是黄色,即膳鱼黄;四是绿色,即茶末绿。庙前红、庙前青、膳鱼黄、茶末绿在龙尾石中仅占少数。这里所说的色彩均指砚石的底色,不包括砚石中纹理的色彩。

这节课我们先从歙砚的文化格调与工艺价值里的“瓤儿”——即材质来教大家做合格的非遗传承粉丝。那么,歙砚工艺价值里的皮囊——图案、意蕴、造型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且听下回分解~

【温故】
【知新】
【大话非遗 砚 第二十一课 歙砚(八):价值体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