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历史上的大火
开始读理想国出版的950页的《明治天皇》(书末注释150页)。豆瓣高分。才读完序章和讲述明治天皇他爹孝明天皇的第一章,确实如书友所言,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也有丰富的细节,读来不觉得枯燥。因为对日本的历史文化所知有限,于是决定对书中讲到的某些历史、背景等知识点加以扩展了解,并通过笔记记录总结下来。
序章从明治的出生地“佑之井”起笔,这是围绕京都御所的北墙边的一所小小的房屋,房子如今很不起眼,但它似有庇佑一般,“不仅在京都19世纪中期席卷御所的那场大火中幸免于难, 还逃过了1868年迁都东京后的破败与损毁”。
于是对京都历史上发生的大火感到好奇。
京都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当属“天明大火“, 这场持续两天的大火发生在1788年3月7至8号, 火从京都郊区一间无人居住的房屋引起, 具体原因不详;伤亡千余人;京都80%的房屋被烧毁,共计36797间房屋,201间寺庙,37间神社。这次大火会蔓延的如此厉害是因为城内的木造建筑,加上强烈的南风助长火势,而消防人力严重不足。天明大火对京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灾后重建缓慢,导致京都及周边的手工业、农业生产严重受阻,部分比较先进的手工业技术从京都向周边转移。
除了天明大火,18世纪到19世纪,京都历史上还有宝永,元治大火,均使京都损失惨重。元治大火的灾后恢复一直进行到了明治时期。 序章中所说的大火,指的就是元治大火。不过元治大火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带来这场大火的是1864年8月20日(元治元年7月19日)发生在京都的武力冲突事件,史称禁门之变,又被称为蛤御门之变、元治之变、元治甲子之变。元治元年是公元1864年,孝明天皇的年号,4年后才三十六岁的孝明天皇就驾崩了。这个事件在这本《明治天皇》一书中第九章也有讲述。 简单说来,7月19日,在京都蛤御门(今京都市上京区)附近,持不同政见的长州藩军队与会津藩、桑名藩军队发生冲突,由此点燃战火。战斗虽然在一日之内结束,但战火蔓延至京都的大街小巷,燃烧至7月21日早晨方被扑灭。北起一条通,南至七条的东本愿寺的广大范围内的街区、神社、佛寺等被焚成灰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