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包几个素馅儿大饺子(需要真正的秘方)
萃萃

东北人都会包饺子,这是横贯宇宙的永恒真理:)
我们这一辈人的童年时代,物质并没有极大地丰富。记得我家有个曲颈凸肚的白瓷大花摆瓶,放在三角柜柜顶,是我父母用来给我和妹妹装饼干用的:那瓶,口大颈细,大块的圆形面粉砂糖饼干装不进去,要掰掉一牙才能塞进去……每个月,我和妹妹总盼着父母赶紧发工资买饼干,再一牙一牙地掰掉一小块,挨个塞进花瓶里去。
掰饼干这活儿,可是个精细活儿,要掰得不大不小,保证大圆饼干形状尽量完美。至于那月牙一样的饼干碎,不用说,总是最先被分吃掉。
钱少,物资紧俏,有好吃的也要俭省着吃,是我小时候最强烈的记忆——用普通、家常食材调配出一家人都爱吃的美味佳肴,正是上世纪我父母辈们的必备技能。
有很长一段时间,家家户户的冬季蔬菜只有白菜、土豆、萝卜几样。但只要想吃顿饺子,每家每户的男女主人都能干脆利落地用萝卜丝、白菜碎、黑木耳、酸菜丝、猪肉糜、炒鸡蛋、油嗦子(猪油渣)、虾皮等调配出好吃的饺子馅儿。
一家人一起分工合作包饺子的场面,永远都是美好的记忆。

台湾作家张大春祖籍山东,他在《聆听父亲》一书中曾回顾自己家族留下的祖规家训,除了“诗书济世,忠厚传家”,还有诸如“吃饺子,猪肉馅儿要和韭菜,牛肉馅儿要和白菜,羊肉馅要和胡萝卜”之类的济南风物。
可见,包饺子,是北方人毕业证上秘而不宣的必备技艺。但凡学会,终生不忘。
有北方人基因压箱底儿,我也能随随便便包顿饺子,前提是有人和面——如果这个前提不能实现,就买些现成的饺子皮,随随便便拌个韭菜猪肉鲅鱼馅儿,也能很快就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鲜美大饺子。
但是,在包饺子领域,素饺子对我来说,是座很难翻越的小山包。试了几次,几乎都失败了:不是有一股生油味,就是杀过水的蔬菜馅儿干巴巴的,口感不清脆。
于是,我对理想中的素菜饺子起了执念。向我妈请教了几次,把白豆腐换成了油豆腐,又把生油拌馅儿改成熟油拌馅儿。再后来,干脆把鸡蛋、油豆腐和蔬菜碎先炒一遍,总算是能包出几个还不算差的素饺子。

素饺子水煮的易碎,上笼屉蒸熟的形状完美。如果做蒸饺,那普通饺子皮就不符合要求了,最好是用热水和面,自己擀皮,蒸出来的饺子皮瞧着透明,口感也柔韧。
我嫌麻烦,还是用买来的饺子皮,水旺火旺地多蒸一会儿,也还行。

以下是并不非常正确的素饺子包法:
油豆腐切碎待用;
芹菜、白菜切碎待用(不需要放盐杀水,杀过水的蔬菜碎口感干巴巴的);
鸡蛋打碎待用;
热锅冷油,放一把虾米炒香,下鸡蛋液;
鸡蛋稍微翻炒,下油豆腐碎,翻炒后,下芹菜、白菜碎,加少许白糖、少许鱼露;
以上馅料大火稍微翻炒后关火,素馅儿就算调配好了;
包好的饺子,水开上锅蒸20分钟;
如果是自己和面擀的饺子皮,蒸15分钟就够了。
这样包出来的素饺子,蔬菜口感清脆,咬起来嚓嚓响,油豆腐能把蔬菜汁水吸掉一部分,并不会不好包。
我可以一次吃15个。配杯咖啡。
素饺子,技术要求高,好吃不胖人。

End

-
Seal.yj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5 12:27:37
-
FruitZh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4 23: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