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兰州印象
查看话题 >兰州
我的朋友
当你走过兰州的街头
闻到我喜欢的那些味道了吗
它和尘埃一起漂浮着
多少年都没有散去
我该怎么用一段歌词告诉你
在地图上的那座城市里
我都看到了什么
——老狼、李志、张玮玮《金城兰州》
本来兰州并没有被纳入我近几年的旅行计划,因为身边来自兰州以及去过兰州的朋友都说兰州没什么好玩的,这一次去兰州纯属突发奇想。春节前的某天,在健身房一边跑步一边听歌,听到老狼、李志、张玮玮合作的《金城兰州》,忽然就很想去兰州的街头转转,吃一碗正宗的牛肉面,再沿黄河跑跑步。这首歌在刚发布的时候就被我加在了跑步歌单里,几乎每次跑步都能听到,平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那天听到张玮玮的声音念着“我该怎么用一段歌词告诉你 在地图上的那座城市里 我都看到了什么”的时候,就忽然很想去看一看这座城市。

特意把到兰州的时间选在了2月14日这一天,虽然内心其实并不觉得这样的节日有什么意义。去兰州之前先去了西安,一座在我心里占据特殊位置的城市。西安的两天是自己独自游玩,兰州约了本地的朋友陪同,这样即使是在虐狗的日子,心情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坐上西安到兰州的火车时就睡着了,列车进入甘肃地界的时候被查票的乘务员叫醒。放眼望去满目荒凉,植被少且都是灰黑色的,覆盖不住无边的黄土,房屋也是泥土的颜色,与大地融为一体,看着毫无生气。上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个甘肃的朋友,说他老家特别的荒凉,他说从家里来成都的时候专门带了一把刷子,用来刷床的,在老家每天睡觉前都必须要把床刷一刷,结果到了成都之后发现根本用不上。这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那时候对甘肃黄土的想象一直停留在脑海中。一般去到一个地方之前,我都会去想象那里是什么样子,但有好多地方真正去到的时候,都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甘肃却跟我许多年前的想象几乎一模一样。
去兰州之前对于兰州的印象,除了歌里唱的那些,大概就是满大街的兰州拉面了,在我开始每天自己做饭以前,经常光顾公司和家附近的兰州拉面店,各种拉面、拌面、炒面都喜欢吃。一直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一样开遍了全国几乎每个城市,无论到哪里都能看到叫“兰州拉面”的餐厅,但我所认识的兰州的朋友总是一副很不屑又无语的样子说我们不叫“兰州拉面”,我们叫“牛肉面”,所以一直很好奇正宗的兰州牛肉面是什么样子。不过到兰州的第一顿并不是吃的牛肉面,因为朋友说牛肉面一般都是早上吃的。
到兰州第一站计划参观甘肃省博物馆。从兰州西站出来,先坐几站公交到省博物馆附近的一家餐厅吃饭(瓜州路,周达炒面,本地知名的连锁店)。下火车跟朋友碰头时虽然才十一点多,但因早上出发得早,早餐吃得也不多,所以已感觉饥肠辘辘。第一餐吃了炒面片、灰豆子和牛肉。餐厅门面跟普通快餐店没什么差别,店外人流也较少,以为朋友只是随便选的一个店,进到店内才发现人特别多。朋友说那家店的炒面片很出名,所以即使还没到饭点也特别多人,好不容易找到两个位置,放下东西朋友去排队点餐,而我东张西望看到大家吃的东西,默默地咽着口水。

炒面片需要等的时间比较长,幸亏朋友另外还点了立马可以拿到的灰豆子和牛肉,在等的时候先吃了垫垫。灰豆子看着像黑米粥,吃着很浓稠细腻,不加糖的感觉有点皮蛋的味道,大概是因为里面加了碱的原因。三两口吃完了一整碗,因为实在感觉太饿了。
等了二十来分钟炒面片上来了,没顾上拍照,也顾不上烫便狼吞虎咽起来。面片大概两三厘米大,据说是手工揪的,忘了里面有没有肉,反正有青椒、红椒、洋葱、西葫芦等菜一起炒的。面香辣又热气腾腾,特别适合寒冷的冬季,夏天的话大概会吃得满头大汗,不过四川人夏天吃火锅都是不怕的。吃完身心都有一种愉悦的满足感,原来人在不迷惘的时候,连吃到一顿美食都会带来巨大的快乐。

吃完午餐便去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在西安的时候原打算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但因太火爆人太多没预约上。相比较之下甘肃省博物馆要冷清得多,并不需要提前预约,直接去到那里拿身份证就可以领到参观票。
原只打算在博物馆随便逛逛的,进去后发现展陈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很多,展品也很丰富,很值得一看。特别是中途朋友说马踏飞燕就在这个博物馆,我事先并没有了解过,没想到这种在小学课本中就出现过的、现在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珍贵文物,居然这么突然就出现在了自己眼前。特别是自己本来也是从事旅游行业的,对这件文物本身就比其他人会有更多的感触,那一刻真的觉得很惊喜。大概生活也是这样,当你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时,反而时常出现意外的惊喜。


博物馆经常是能带给人惊喜的地方。除了铜奔马以外,还有很多让人感觉震撼的展品,深感大开眼界,让你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憋了半天只想到“卧槽,牛逼”、“嗯,有意思”之类。



传说中的表情包们:




逛完博物馆已下午三点多,乘公交车去往酒店。朋友说张掖路周边是兰州最繁华的区域,旁边还有一条叫正宁路的小吃街,于是把酒店定在了那里。
到酒店放下行李,便开始实施我去兰州的第一项计划——沿黄河跑步。对于黄河的了解,我好像仅停留于电视上,以为黄河水都是黄的,在去到兰州的黄河边前,我一直在想象会是什么样子。酒店离黄河大概一公里,换上运动鞋、运动服,做了个热身,然后朝黄河边跑去。
在这情人节的时候,满大街放的居然都是《没有情人的情人节》🤪
兰州的天气比西安好,出着太阳,但在户外感觉比西安冷,大概因为在河边,风比较大的缘故。去之前朋友说近些年兰州的城市建设较差,跑步时经过张掖路,感觉和十几年前的成都春熙路非常的像。兰州的城市建设跟成都和西安相比,确实差了很多,感觉和四川的内江、达州这种城市差不多。
冬天兰州的黄河水很清,并不是想象中的黄色,可能此处还算上游,尚未受到多少污染。河道也不宽,看上去跟我在四川见过的岷江、金沙江、大渡河、嘉陵江等也没有多大差别,但又感觉意义不同。河岸边有一些游览项目,有少量的人在河边拍照,戏水,玩沙子。

原计划的跑步线路是从酒店到黄河南岸中山桥处,往西跑到七里河黄河大桥,再过河到北岸,往回跑到白塔山脚,全程约13公里。跑到中途发现腿还是不行了,一是因为去兰州前在西安城墙第一天跑了14公里,第二天又走了二十几公里,腿还没有完全恢复,二是跑步的线路人行道较窄,路面不太适宜跑步。于是决定调整目标,在中山桥西边的第一座桥时便过河到了黄河北岸,总共跑了6.5公里,比计划的少了一半。

终点在白塔山下,中山桥头。跑完步在中山桥头做拉伸,夕阳西下,桥上人来人往。对这座桥很熟悉,因为前任曾说过这个桥,他们前年国庆自驾经过兰州的时候在桥上拍过照,兰州他唯一觉得有意思的好像就是这座桥。我站在桥上,让朋友帮我拍了几张照片,只不过姿势和表情还是依然僵硬,大概拍照凹造型这件事,我永远做不到得心应手。

白塔山是从歌里知道的,原本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也没有计划要爬。去之前对一个很好的朋友说起要去兰州,他说:“去爬白塔山吗?”我说:“沿黄河跑步,然后吃碗牛肉面。”然后他笑着说:“感觉你越来越文艺了。”于是我才把爬白塔山列入计划。

白塔山比我想象的矮,白塔山上的塔也比我想象的小,从中山桥才几分钟就爬到了白塔的位置。不过站在白塔山上看兰州城,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好。我也说不清那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子,有些激动,有些神奇,又觉得有些感慨,这些原本只存在于歌中,存在于我想象中的一切,此刻真真切切出现在了眼前。

从白塔山下来,临近天黑,我们步行去正宁路的小吃街觅食。中途我回酒店去换了衣服,而朋友先去排队买牛奶鸡蛋醪糟,据说很多人排队。专门跑回去换衣服是因为朋友说我穿得像个熊一样,跑步时候怕冷到,在运动服外套了摇粒绒的外套和裤子,看着是像个熊。

正宁路夜市跟上本科时候学校旁边镇上的小吃街类似,街道两旁全是各种小吃的摊子,不长,大概两百来米,但人很多,很拥挤。毕业后很多年以来,我其实是一直拒绝这样的小摊餐饮的,总觉得不干净。但今年居然又重新接受了,可能是因为健身后胃口变好了,也可能是受消费降级观念影响,又变得抠门了。总之现在让我动不动花几百块去吃个大餐,我是拒绝的,够买两个月的菜了。年前朋友来成都的时候,我就带着他去了建设路电子科大门口,去吃非常出名但我以前拒绝的烤脑花、烤猪蹄和锅巴土豆,这次换成他带着我在兰州逛吃。

我换完衣服去到正宁路的时候,朋友已经买到了牛奶鸡蛋醪糟,整条街上有许多卖这个的摊,但生意最好的就两三家,排队的人特别多。在西安的回民街我也看到了卖牛奶鸡蛋醪糟的,一直想买来试试,特别喜欢吃醪糟,不过那两天胃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所以直到离开西安都没有尝过,没想到这个东西是兰州的美食之一。
大概因为兰州不是什么热门旅游城市,逛这个夜市的大多应该也都是本地人,所以夜市的小吃都比较地道,价格也比西安的回民街、成都的锦里要实惠很多。我们边吃着牛奶鸡蛋醪糟边逛夜市,选择下一个要吃什么,烤串、炒年糕、土豆丝饼、肉夹馍、羊头、羊杂碎、甜醅子……各种美食目不暇接,看什么都觉得好吃、想吃,要不是胃的容量有限,我一定会从头吃到尾。
在正宁路上我们买的第二种小吃是肉夹馍,跟西安的不一样,兰州的肉夹馍里的肉是孜然风味的,里面还有青椒、洋葱等配菜。第三种小吃是土豆丝饼,其实就是切得特别细的土豆丝,在铁板上煎成两面金黄的饼状,这个我自己也会做,感觉土豆就是怎么做都好吃。第四种是年糕、土豆、藕、面筋的合炒,选了一家生意最好的。几样东西都是事先炸过的,然后再在铁板上放各种调料炒,老板娘炒的姿势特别娴熟,有点胖却特别麻利的样子。第五种是炒粉丝,跟成都路边摊上的炒面、炒河粉差不多的做法,很普通没什么特别,而且那时候已经很饱了,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的时候就是觉得很想吃。

夜市上的东西便宜却分量足,吃完这些已经感觉胃要撑破了。然而朋友说还有最后一种,那就是甜醅子奶茶,兰州的特色。吃完美食再来杯奶茶,人生就完美了。奶茶有固定的门面,不是路边摊,可以坐在店内喝。也有很多人排队,我原想要热的,结果店家说只有冰的,好像这种饮料并不适合热饮。在那么冷的天,这种冷饮居然也有这么多人排队,所以感觉应该很好喝。这种奶茶没有小杯,只有大杯,感觉一杯的量超过一升,真的特别大的一杯。甜醅子据说是麦子做的,大概跟醪糟发酵的方式差不多,确实特别好喝,跟以往喝的珍珠奶茶风格不同,虽然是冰的,但坐在店里很暖和,所以也不会觉得喝着冷。

在奶茶店坐到九点多近十点,奶茶喝掉了三分之二,再也喝不下去的时候,决定暂时休战,先回酒店洗漱休息了。
第二日早晨八点我们就出门了,首先是去吃大名鼎鼎的兰州牛肉面,朋友选择的餐厅叫做吾穆勒蓬灰牛肉面,在黄河岸边,北滨河中路。据说兰州牛肉面之所以有特色、筋道,有别于其它的面,就是因为里面加了蓬灰,因此兰州人民也觉得外界的所谓兰州拉面不正宗。这家牛肉面馆很大,虽然时间尚早,但店内的人已经很多,几乎没有空位。
牛肉面一般都做得很快,所以尽管人多,我们坐下后也没有等很久。面端上来的第一件事是拍照,然后是找面里面的牛肉,因为网上有很多吐槽兰州牛肉面里面牛肉特别薄特别少的段子。亲自验证单点面的话里面确实几乎没肉的,只有萝卜片,牛肉需要另外点。在其他地方吃的兰州拉面一般是清汤的,而兰州本地人好像大都吃红汤,有些人还会加醋。面的口感确实和以往吃的兰州拉面不一样,以前吃的面口感有点粉,这种牛肉面口感却比较清爽,不过吃面我是外行,也说不出哪个好哪个差,总之都喜欢吃。

吃完牛肉面的下一站是兰州安宁滑雪场。成都很少下雪,所以成都人民看到雪都很激动,虽然成都周边也有一些滑雪场,但我从来没有去过。
这个滑雪场跟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样,想象中的滑雪场周边都是大雪覆盖的样子,场地至少应该有那么点植物的。但是这个滑雪场除了滑道上有雪以外,周边几乎没有雪,都是裸露的黄土。雪也不怎么白,被土染黄了,应该是人工造雪的。去到那里一个教练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她们的项目,最终选择了一种比较经济的,三个小时一个人才一百出头,比四川的滑雪场便宜很多。

换好衣服和鞋子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结果第一次试滑就摔了,滑雪场的教练反复劝说我们请她教一个小时。但毕竟现在很抠门,怎么会花这样的钱呢,所以坚决拒绝了。在真雪上摔跤其实一点都不痛,有滑旱雪的经验,也并不觉得害怕,并且穿着专门的滑雪服,戴着手套,一点都不用担心的。第一次摔了后就没怎么摔过了,貌似真雪比旱雪容易,也可能都是在初级滑道,并不太陡。那个美女教练看我们请她教也没什么希望,失望地走了。

滑雪还真是个体力活,早上吃完一大碗牛肉面和单点的一大盘牛肉后本来很饱的,结果滑了几圈就感觉饿了。滑完雪将近一点,已经饿得不行,返回到正宁路吃午饭,中午的计划是手抓肉和烤串。坐下后两个人点了一斤手抓肉,一个烤馍,羊肉、羊肚、板筋各十串,一份酸奶,一份牛奶鸡蛋醪糟。

吃完午饭去了兰州大学。总有一种感觉,觉得大学是最能代表一个地方文化的场所,所以每个城市如果有什么大学都会去看看。逛的那个校区很小,与前年去青岛看的青岛理工校园差不多感觉。校园内绿化比外边城市好一点,已临近开学,天气很好,校园内有许多拖着行李箱返校的学生,操场上也有一些人在打球。

算算自己已本科毕业近九年,虽经常返回学校,但对学校生活的印象已非常遥远。我的大学生活整体上很平庸,已不记得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有时候在想,如果能回到那时候,一定会将校园生活过得浮夸一点,才不枉费正当好的青春年华。现在做很多事,其实都是在弥补原在青春时期就该有的体验,比如去陌生的城市,看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又比如像这次一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逛完兰州大学,算是把此行所有想去的地方都去了。从兰州大学出来,天色尚早,我们朝黄河边走去。中间经过一条路叫读者大道,朋友说读者出版社就在这里,这也是我以前不知道的。《读者》是中学时爱读的杂志,算是承载了部分青春。因为穷,那时候除了课本以外基本接触不到课外读物,班里有个同学经常会订阅《读者》,每次都向她借,自己从来没有买过。看到好的故事或优美的句子,都会摘抄在笔记本上,写作文的时候还引用过《读者》小故事。
读者大厦旁边有个水车博览园,从大门处的介绍牌上看到这是一个4A级景区,这时候自己的职业病又犯了,从头到位在评价它哪里不足,哪里做得好,却没有好好去了解园内展示的兰州历史和文化。夏季园内应该很热闹,冬季却没什么人,设施都荒废了,几座大型的水车也拆了正在重建。
从水车博览园沿黄河边一直走到了中山桥,第一天没有看中山桥的夜景,朋友说挺有特色,所以想看看。走到中山桥的时候六点多,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头一天在中山桥头拍照的时候,朋友问我要不要在桥头的碑旁拍一张,我拒绝了,说那个碑又没什么特色。再次走到桥头的时候,才发现上面写着“黄河第一桥”几个字,看了介绍才知道中山桥原来也承载了兰州不少的历史。人比第一天少点,站在桥头,让朋友帮忙重新拍了几张游客照。
下到河边沙滩去走了一圈,天还没有黑,风很大,感觉越来越冷,于是决定不等了,又返回正宁路去吃东西。原想在正宁路夜市再大干一场的,结果这一次的战斗力不太行,只买了一份牛奶鸡蛋醪糟,一份炒年糕和一份酸汤水饺,原计划的羊杂碎没有吃。可能由于中午吃太多肉不消化,也可能是在黄河边吹了太久的风,整个人都感觉有点不舒服。
第三日早上一早,去武都路吃了马安军辣子牛肉面,也是兰州特别有名的一家面馆。据说这家面馆的特色是辣子,每个人最多只允许加10勺辣椒,超出的话每勺要另加一块钱。我一个四川人,真的很好奇兰州人民都这么能吃辣吗?!朋友说给我加了5勺,我已经觉得很辣了,他自己的加了10勺,感觉甘拜下风了!😢🤪🤪
吃完牛肉面便赶往火车站,坐上回程的列车,就这样结束了两天的兰州之行。
这一趟下来,好像最大的主题就是逛和吃,真的深刻地体会到了那种在不同的地方,吃到不同的美食的身心愉悦感。也不像平时那样,去顾虑是否会热量超标,完全放飞自我的状态,偶尔这样放纵一下,其实也挺好。回到成都鼓起勇气站上秤称了一下体重,只比放假前重了一公斤,远低于自己的想象。原以为春节期间放纵这半个月至少会长个四五斤的,而上班后稍微控制了一下饮食,一周后体重就回复到放假前了😁
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非要在美食和好身材两者之间二选一的话,我会怎么选,以前绝对会选好身材,现在貌似有点难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