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2019年出版计划丨书单

“九色鹿”是社科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的图书品牌。其名取自敦煌壁画“鹿王”形象,寓历史、边疆与中西交流之意;主要出版以边疆、民族、历史为主题的学术读物;旨在通过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打造学界与读者之间的知识传播平台。今年新推出“唐宋系列”。

唐宋系列
01
《唐朝与东亚》
冯立君 著
2019年4月出版(估)
定价:68.8元

冯立君,历史学博士,现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攻隋唐东亚关系史。
了解大唐盛世下中国与东亚世界的关系
本书内容涵盖唐代东亚贸易关系、汉字文化圈、辽东地区史以及东亚研究史多方面的议题,旨在细化、深化唐代东亚史研究。本书并非一部按时间完整叙述国际关系变化的通史,而是聚焦于唐代东亚关系史研究领域以往研究中尚未深入触及或者模棱两可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力求对该领域研究有所推进。
02
《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 —— 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875~1063)》
方震华 著
2019年4月出版(估)
定价:68.8元

方震华,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政治史。
唐宋之际文武官员的权力转换和官场文化嬗变
国家的主要政务可分为与礼仪相关的“文”,以及与战争相关的“武”。宋朝以其高度发展的士人文化而被称颂,然却因其在战场上的拙劣表现而备受批评。这让宋朝政府与先前的五个“短命王朝”成为鲜明对比,因为五代时期的政府多受军人掌控。尽管汉、唐政府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由文臣官僚来管理,不过这两个王朝在文治与军事上的成就都受到后世史家的颂扬。宋代政治精英对于文治的推崇胜过军事,显示对国家治理抱持着有异于前代的理念。
03
《书写与文本:宋代的社会史》
吴铮强 著
2019年7月出版(估)
定价:68.8元
吴铮强,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从事宋史、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
厘清承载历史记忆的文本是如何被建构的
挖掘历史书写者背后的故事
本书主要以文本与书写史的分析方法重新探索宋代社会史的研究脉络。作为一种史料分析方法的尝试,成果专注于书写史、文本史与文献记述事实的间隔性,围绕碑铭、墓志、方志、族谱、笔记、志怪故事、话本小说等多种文献形式展开讨论。为了提高研究的辨析度,多数个案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域,特别是浙江的温州、杭州等地。
04
《山下有风:十三世纪中国政治与文化危机(修订本)》
戴仁柱 著
刘晓 译
2019年8月出版(估)
定价:58.8元
戴仁柱(RichardL.Davis),美国布朗大学教授、香港岭南大学讲座教授,《剑桥中国史第五册:五代/宋》主要编撰者。
刘晓,著名蒙元史学者。
南宋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
宋朝与元朝之间的军事斗争与重大战役
文天祥等人的事迹
南宋即将覆灭之际,士大夫阶层的反应
05
《大道与小径: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
韩明士 著
皮庆生 译
2019年8月出版(估)
定价:68.8元
韩明士(Robert Hymes),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东亚语言文化系主任。其学术专长是将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用地方史的方法研究10—17世纪的精英文化、家族、医药、宗教、性别等,比较关注角色变化与社会网络的形成。其著作Statesmen and Gentlemen和Way and Byway分别获1988年、2005年列文森奖(Joseph Levenson Prize)。
皮庆生,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宋代民间信仰、历史文献学。
2005年列文森奖。作者以宋、元时期源于江西抚州华盖山的三仙信仰、道教天心派为例,穿梭于古今之间,融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为一体,既提供了一幅宋、元时期抚州地方宗教实践的真实图,又令人信服地指出,中国人眼中的神祇有两种模式——官僚模式与个人模式,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大道”与“小径”。信众固然会将神祇当作官员,但更常见的是以个人化方式向神祇祈求、许愿。神祇是官僚还是个人化的保护者,一直取决于信奉者、陈述者在何种语境,以及出于何种目的。
张经纬作品集
张经纬,上海博物馆馆员,作家、译者、书评人。长期从事人类学、民族史、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力图向公众传播学术新知。已经出版《石器时代经济学》《伊隆戈人的猎头》《二十世纪神话学的四种理论》《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等6部译著;著有《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的人类简史》《博物馆中的极简中国史》《田野:一个人类学家的旅程》等多部作品。
06
《从考古发现中国》
张经纬 著
2019年6月出版(估)
定价:68.8元
关于考古学、历史学评论的随笔集
考古学家带你发现中国
这些作品关注热点,直面当代学术的深层问题,对当下学术传播起到了很好的反馈作用。本书分“考古中国”“探索方法”“中国进程”“神话时代”“趣史”和“诸野”等六大板块。本新编作品集,以对中国考古学的全面探讨作为引领,形成对当代考古学和历史学发展的反思,使读者可以当代学术前沿的视角,将考古与当下紧密结合,了解当代学人的所思所想,使公众更贴近学术,使学术更充满现实关怀的情怀。
07
《与人类学家同行》
张经纬 著
2019年6月出版(估)
定价:68.8元
关于人类学的随笔集
人类学家带你了解不一样的中国
所收作品在发表之初,即得到广泛传播,不少是阅读转发量达10万+的优质文章,并被人类学、社会学院系当作书评写作的范文学习。现分“人类学家们”“人类学方法”“当代中国”“性别与社会”和“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等五大板块,集结出版。从人类学家的有趣故事开始,围绕人类学方法与当下学术领域的诸多方面循序渐进。兼顾了内容的可读性和互联网时代的时效性。可以令读者体验一种专业学术走出书斋,面向大众社会的阅读快感。在学习人类学知识的同时,领略到当代人类学家们,关注现实,思考当下的难能可贵的一面。
其他图书
08
《欧亚区域与丝绸之路:滨下武志先生执教中山大学十周年纪念集》
魏志江 主编
2019年5月出版(估)
定价:78.8元
魏志江,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本书收录了2018年3月在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的“欧亚区域史研究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要相关论文,该会议以纪念日本著名的亚洲区域史研究专家滨下武志先生执教中山大学十周年而召开,收录了国内学术界著名的有关研究欧亚区域史和海陆丝绸之路史以及区域研究方法论的专家论文,这些论文大体反映了国内学术界对欧亚区域史和丝绸之路史研究的主要成果,也体现了当代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区域史和丝绸之路的前沿水准。
09
《从“异域”到“旧疆”:宋至清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制度、开发与认同(修订本)》
温春来 著
2019年7月出版(估)
定价:68.8元
温春来,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为西南民族史、明清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
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治实体,无论是在帝国时期还是在现代,都有很大的地区文化差异,并且经过了很多繁复的兴衰周期。它是怎样维系着人民共同的想象的呢?基于这个问题,作者从中国宋至清代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制度开发出发,以制度变迁为主线,兼顾经济开发与文化及身份认同,描述了贵州西北部地区整合进传统中国大一统结构的历史过程,并试图分析这一过程在学理方面所蕴含着的启示。
10
《故宫与清宫》
杨原 著
2019年8月出版(估)
定价:68.8元
杨原,历史学博士,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清代社会生活史研究。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顾问,北京文艺广播专职嘉宾。
与清史专家一起了解你从不知道的清宫
爱上一个不一样的故宫
北京的紫禁城是清代的皇宫,内中的每一处都有着帝后生活的遗迹。随着近些年清宫戏的热播,人们对清代宫廷生活也越来越关注。这部书希望以故宫的实地为线索,将与之相关的清代宫廷历史向读者进行介绍,如故宫御花园是清代宫廷秀女选看时最常用的场所,通过历史档案和官书记载,介绍清代皇帝在这里选秀的制度和故事。本书以20~30个宫廷生活的侧面,从故宫谈起,一处景物带入一段历史的话题,以历史的角度来了解故宫,以故宫实地为线索阅读历史。
11
《重塑往昔:艺术考古的观念与方法》
练春海 著
2019年8月出版(估)
定价:68.8元
练春海,艺术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艺术考古、器物美术研究与艺术创作。
本书主要研究艺术考古的属性、研究⽅法、学术呈现、现实意义问题,以及在研究时应当如何取用材料等话题。全书分为七章,约100千字,图100幅。近年来艺术考古是一个热点,其中既有国学热的影响,也有考古热的影响。艺术考古同时还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热点,国内外考古学界、艺术史界的同行对于“艺术考古”争论不休。本书既是热点回应,对于其中最有争议的观点做出了辨析和梳理,同时也是热点延伸。系统地探讨与艺术考古相关的一系列观点、方法等问题。行文短小精悍,注重浓缩关键话题,精要地论述艺术考古中的重要问题。
12
《回鹘游牧帝国史744~840》
丁载勋 著
玄花 译
2019年9月出版(估)
定价:68.8元
丁载勋(Jaehun Jeong),韩国中亚学会副会长,韩国第一位系统研究突厥、回鹘史的专家。
玄花,历史学博士、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丽史、朝鲜史。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完善的。可以说,这是系统论述744年至840年回鹘游牧帝国史的第一部研究著作。本书通过追踪统治广阔蒙古草原及周边的绿洲世界,维持帝国长达100多年的回鹘轨迹,确认古代游牧国家的面貌。特别是要通过循序渐进地探索其国家的成立、发展及灭亡过程,将其国家的全貌形象化。这是为了补足已有研究著作偏重于史料考证、校勘等文献研究,机械地规定游牧国家的性质,未能理清其国家具体状况的缺陷。
13
《欧亚之间:近代中国的中亚诸国认知》
袁剑 著
2019年11月出版(估)
定价:68.8元
袁剑,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本书通过对近代中国报刊资料中关于中亚地区及国家的记述,对这一时期中国对中亚诸国(包括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阿富汗)的认知史进行分国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近代中国的中亚认知流变进行整体性的分析与概括,力图呈现出一幅近代中国对于中亚认知的整体图景。
特别推荐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文史哲研究系列
14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 —— 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修订本) 》
鲁西奇 著
2019年5月出版(估)
定价:98.0元
鲁西奇,武汉大学教授。
本书强调区域视野中的历史研究,将“区域”观念引入历史研究,开阔了历史研究的视野,建构起了人地关系中的历史研究新图景。汉水流域虽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流域,但对它的历史地理进行考察,却具有相当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汉水流域开放的体系、复杂的地形构造、多元的文化背景,以及几经变迁的地理面貌,使本地区成为区域研究的典型范例。本书作者对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提出了三大切入点:一是建立连续的地理剖面;二是连续居住、人口变动和土地利用;三是方言、风俗和居住方式。这些都是极具建设意义,且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是建构整个中国历史地理面貌的基础。
-
普罗泰戈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04 23: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