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极致,对待事物、对待自己一定是素与简。

海明威曾说: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 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若问这个世界,能有什么不被超越、永不会过时?
答案就是——只有对极简渴求的人,从不被超越;
只有素简的生活方式,永不会过时。

前不久,高晓松去了趟北欧,回来写了篇《在北欧,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在朋友圈被刷屏。
北欧人不攀比不讲排场,只用极简的生活理念享受美好的当下,这让高晓松的那些名气财气瞬间派不上用场。
在北欧,不管你穿爱玛仕还是穿优衣库,都不会有人羡慕或者鄙视你。
人们只会关心自己今天穿得舒适与否。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喜欢朴素简单的生活。
家里没有电视机,地板光可鉴人,烟灰缸经常清洗,铅笔整齐摆在笔座里,每周晒一次棉被,家居只有最低限度的几件。
喜爱穿的都是便宜、设计简单的衣服,不用为每天穿衣打扮去伤脑筋。
这就是村上春树喜欢的生活,对他来说,“恰到好处”是对生活最好的描述,并不需要太多的财物。
《极简生活》这本书里也提到:
- “拥有物品”,就等于“将能量耗费在物品上”。
只是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
人生精彩与否,不在于“拥有多少物品”,而在于“拥有多少让自己愉悦的时间”。
- “占有就是被占有”。
东西太多的空间,会消耗我们大量的能量。
身边的杂物,就跟我们身上的赘肉一样。“赘肉”越少,心就越轻松。你一定能切身体会到,当你处理掉身边的杂物,你的内心会顿生源源不断的新能量。
过一种素简的生活,让自己穿越物质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所以,多给自己留点舒适的空间,整理清减身边的物品,保持对物质的有限度满足。

享受素简生活的人,往往能沉下心来专注做事。
他们可以为了做一件事情去钻研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磨。
漫画大师蔡志忠在《自传》里说过:
生命的至乐不是享受美食,不是度假旅游,不是奋斗之后的功成名就。
而是制心一处、制身于一境,完成自己的梦想。
年轻时,他曾经坐在椅子上58个小时,独立完成一个4分钟的动画电视片头;
也曾经42天没打开门,关在屋子里完成一件很花时间的工作;
只身在东京4年,完成漫画中国诸子百家系列。
他说:
当我们的焦点完全处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上,又能很快完成,这时万籁俱寂,唯一会听到的只是笔在纸上的“沙沙”声和自己的心跳声,像是全宇宙唯一只有自己一人存在。
大脑会源源不断地分泌啡肽胺多酚,一股莫名的至乐由头部缓缓往外传递充满全身,舒畅得有如一股甜蜜的河流缓缓地流过身躯。
这种美好感受,除非自己亲身经历,否则难以用语言文字跟别人形容。
如果一个人能找到一件他特别喜欢做的事,为之废寝忘食,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心守着一事,才不容易受外界影响,不被杂事缠身,不随波逐流,从容地在自己的轨道上不断前进。

在《火星情报局》的某一集里,钱枫说,汪涵有一天在微信上把他删除了,同时还删除了陈坤、范冰冰。 汪涵此时也直言道,“当自己朋友圈人数达到一百多人时,觉得有些可怕,当删除好友后,生活变得相当轻松,所有时间都是自己的,自在得一塌糊涂。”
李嘉诚身家300亿美元,一块3100元的西铁城手表却带了20年。
陈道明从业30年,一共只拍了35部电视剧,18部电影。说实话,这个数字,还没现在很多年轻演员三五年拍的多。
但他说,“我觉得节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所以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
《阿甘正传》中有句台词印象深刻:
成熟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人来到世间一回,是为了感受生命的过程,生活的美好,不是为了被生活奴役。 愿你我都能活得通透,活的朴素而简单,你就会获得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