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韻圖
想编一本按照语音组织起来的文字编,个人认为:
一、搞文字也首先应该从语言的角度考虑问题,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可以说语音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二、关于如何组织文字。文字学经典《说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分部体系。然后,我们慢慢发展出了系统的音韵学,韵书和韵图。从语音的角度组织文字,这是一个进步。今天,按照《说文》框架来组织文字当然不错,不过按照韵书来组织文字也许更好。
三、从宋代《古文四声韵》以来,包括《说文通训定声》到今天的《战国文字声系》《古文字谱系疏证》,我们也有一个文字韵编的传统。
四、大家利用《广韵》上推古音、下统现代汉语、方言。个人认为用推出来的古音体系组织文字,不如用《广韵》本身组织文字,也许会保留更多特征,给读者更多线索。
于是,首先得学习传统的音韵系统。
昨天开始,一边读何九盈《古汉语音韵学述要》,一边按照韵图把反切标上去。
经过头昏眼花的一天努力,第一图基本完成了。按照何的统计,《韵镜》有3626字,第一图有124字,差不多正好1/30,希望能坚持两天一图,两个月完工。
我把《广韵》中小韵出现的顺序,列在《韵镜》中,看看《广韵》的排列组织小韵有没啥规律。目前来看,有一点是勉强可以说的。就是陆法言《切韵序》里的“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书中小韵的排列,体现了这一点,似乎有有分别清浊的意思,当然不是很严格地每一对都列出,同時本來語音也不是這麼整齊的。再想一下,這麼排列本來也很自然,也許只是有意無意間,沒有特別要表達什麼。
不算次濁(清濁),如:
1,東-清 2,同-濁(二字都是舌音)
3,中-清 4,蟲-濁(二字都是舌音)
7,崇-濁 8,嵩-清(二字都是齒音)
14,穹-次清 15,窮-濁(二字都是牙音)
16,馮-濁 17,風-清(二字都是唇音)
26,叢-濁 27,翁-清(二字發音部位不同)
31,蓬-濁 32,烘-清(二字發音部位不同)
43,澒-濁 43,蓊-清(二字都是喉音)
48,嗊-清 49,動-濁(二字發音部位不同)
51,送-清 52,鳳-濁(二字發音部位不同)
60,洞-濁 61,痛-清(二字都是舌音)
61,痛-清 62,仲-濁 (二字都是舌音)
62,仲-濁 63,諷-清(二字發音部位不同)
71,中-清 72,哄-濁(二字發音部位不同)
75,銃-次清 76,㓽-濁(二字都是齒音)
76,㓽-濁 77,烘-清(二字發音部位不同)
79,屋-清 80,獨-濁 (二字發音部位不同)
80,獨-濁 81,榖-清(二字發音部位不同)
81,榖-清 82,縠-濁(二字發音部位不同)
89,族-濁 90,瘯-清 (二字都是齒音)
92,暴-濁 93,扑-清(二字都是唇音)
96,福-清 97,伏-濁(二字都是唇音)
103,輸-濁 104,俶-清(二字都是齒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