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笔记(四)---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的一般性规则,更多的适用于论说性的作品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整理内容大纲
1、规则一:书籍分类
不同的书要传达的内容不同,指导方式不同,故需要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
主要的分类法(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自行分类)
1>虚构的小说类
2>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哲学、科学、历史、数学、经济、政治、伦理)
2、规则二:使用简短的句子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方法:通过作者的书名和序言;不要把书籍重点摘要当做是绝对唯一的说明
3、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1)作者将全数分为5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又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2)第一个主要的部门又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3)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
注意:只需要大概按照这样子的方式来排列,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一个完美的纲要
4、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理论性的问题: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征及特性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实用性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者怎么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这样做回避那样做好一些?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诠释内容
1、规则五:找重要单字,透过他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方法:
1) 找出重要的关键字: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含义;专业用语及特殊词汇;作者与其他的作者争执的语句
2) 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的字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思
2、规则六:找出关键句子,进而找出主旨句(主旨句:作者所下的肯定和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
方法:
1) 作者特别标明
2) 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
3) 在最主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
4) 检验你是否懂得主旨句的意思:实验论证;用你自己的完全不同的话来表述主旨句,而不是仅仅改变作者语句的顺序;举例一个你曾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历或与主旨有关的经验,能不能就作者阐述的特殊情况,说明其中通用与一般的道理;
3、规则七:如何可以,找出书中重要论述的段落,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段落,则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注意点:
1) 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一些声明
2) 区别演绎法和归纳法这两种论述
3) 每个论述都有开端,不是作者的假设,就是作者认为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故需要我们找出这些假设和自明之理,同时找到有根据的事件
4、规则八: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那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答的问题中哪些是作者认为无法解决的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批评式阅读
1、规则九:在评论(我同意、我不同意、我暂缓评论)之前已经完全了解作者意图
注意点:
1)在说“我懂了”之前最好迟疑一下,明确自己是否真的懂得
2)在说“我不懂”之前需要尽全力,这样才有理由说这句话
3)只读了一本书的一部分的时候,评论更需小心
4)作者的一本书可能和其他的书相关联,故需要都阅读才能做出正确评论
2、规则十:不同意作者观点时需要理性表达,避免争强好胜
3、规则十一:尊重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4、重点关注我了解但是我“不同意”或“暂缓评论”这种情况
从哪些方面正确、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1)作者的知识不足,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
2)作者的知识有错误,理念和论点不正确,论点和事实相违背
3)作者不合逻辑-----推论无法令人信服,前后缺乏连贯或者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
4)作者的分析不够完整,没有完全解决书开篇他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没有尽可能的善用身边的资料;没有看出中间部分纵横交错的关系;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
四、分析阅读的第四个阶段:辅助阅读
以上的规则都是建立在“内在阅读”的基础上,即阅读书籍本身,不涉及其他的书籍,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独立“内在阅读”的习惯,以培养自身理解力,但是我们不应该完全孤立的阅读一本书。
辅助阅读方法:
1) 相关经验角色。一般经验和特殊经验(常人所没有的,主要与阅读科学性作品有关)
2) 其他的书籍,尤其是阅读历史和哲学时,注重作品之间的相互联系,前后时间顺序等
3) 导读和摘要,注意区别这里的导读摘要不是作者本人的,是别的专家学者的
4) 字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工具书只能看到约定俗称和事实,对未获得严格定义的问题没有明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