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两短篇
大三下学期的第一天,为自己立一个小目标,即写一些读书随笔,以免读完也仅仅是读完而已。
今天读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和《鲜血梅花》,跟记忆中的《活着》果然不同。这时的余华文笔有一种凌冽之气,跟《活着》那种不卑不亢,平静地叙述还是有很大差异。《十八岁出门远行》通篇下来,像是一个梦境,里面是食物像是隔了一层纱,那么地不真实,还有那种无力感。主人公被打后,看着人群渐去,看着暮色降临,坐在地上,给了我很大的虚无感。总让我觉得像我以前常常做的梦,我很费力地睁眼,但就是睁不开,于是就瘫软下来。这部小说应该有隐喻,但我没做到知人论世,所以不了解余华的本人经历,但看见写作日期是86年,正是改革开放最火热的时期,也是那一代年轻人发展的黄金时期,出门奋斗必不可免遭遇种种,所以,即便主人公遍体鳞伤了,依然可以自愈。
看《鲜血梅花》,不禁要问,人生是否就是一个圈,你想做成一件事,总要在奔波的途中节外生枝,于是,你要承担得越来越多,当你把这些都一个个解决完后,才发现你最初要做的那件事已经没有机会了。青云道长与白雨潇就是那一个个的人生机遇,错过了就难遇上,再遇见也是沧海桑田了。看小说的前半段我以为这是个关于初心的主题,但看完后,又觉得这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的命运关。阮海阔在得知杀父仇人已死后,会不会觉得一切都是徒劳呢?但这仇人的死跟自己的寻找也是密不可分的。也许吧,注定自己做不了英雄……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