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孤生的皮格马利翁 ——听后感:20190223 Immortal Songs 【Queen 皇后乐队】Forestella,Bohemian Rhapsody
注孤生的皮格马利翁
——听后感:20190223 Immortal Songs 【Queen】Forestella,Bohemian Rhapsody
做了功课才听的曲子,有惊喜的地方,总评是达到期待值及以上。编曲这里我一字不解释,惊喜并不来源于架构,大部分是与演唱与音色相关——怎么去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这个作品。
无论如何,不朽428分,这个评分没有水分,考虑到第一顺位出演也许在较后排位分数会适当提高。表演者我要强调的是很稳,这次是真没有听出瑕疵,所有想要表达的东西都很到位。可以认为是完美的演出,一个值得的舞台。
还是从歌曲简介开始吧,这份简介从网络获取,版权完全不属于我。
奥斯卡音乐传记类《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以下简称BR)今年有五项提名,最终拿回了四项。这部电影题目也即本文所提及曲目,为Queen主唱Freddie Mercury独自创作的有着开创性的摇滚乐。不同于大部分歌曲为乐队协力完成,据闻此曲胚胎于60年代,长年存在于Mercury脑海中,最终娩出于1975年。在相似作品的基础上,这是一首没有重复性副歌的摇滚乐,也可以称得上是多首作品合集,涉及多个体裁。相比于普通流行乐时长3-4分钟,此曲时长6分多,全篇分五个部分,A cappella (无伴奏人声合唱,阿卡贝拉)+ Ballad (歌谣,谣曲)+ Opera (歌剧)+ Hard Rock (硬核摇滚)+ reflective coda (尾声)。即使主唱大人本人在演唱会也常常只是表演Ballad和Rock的部分,Opera涉及到和声是用的录音——24个音轨反复混合而成的作品,当时而言是划时代的杰作。
关于这个作品的主题本身一般有两种说法(此处完全参考维基),一种是典型的溯本求源论,涉及到作者微妙的过渡期转折的人生和情感经历;另一种则是更官方一点的在伊朗专辑中结合歌词给出的——年轻人意外杀人后出售灵魂给魔鬼(Beelzebub,相信另一个名字更眼熟:别西卜),行刑前一晚阿拉伯语呼喊上帝(Bismillah, 即阿拉伯语中的Basmala)最终在天使帮助下得回灵魂。
在这次不朽中,Forestella(下简称FS)选择的是官方版本,但有了自己的剧情式演绎,以近乎音乐剧的形式,因循原著词曲讲述出来,贴合他们本身年龄和声线。
在20190216那期不朽中姜迥浩被cue到很多次与摇滚的渊源以及他本身对摇滚的热爱。这次不出所料是核心之一,是摇滚的输出声源,同时也作为:注意,是两个主角之一,或者说是唯一主角的一个人格出演,其中的一个主要人格,也可称主要的一个形象吧。
在很琐碎地,以我通常的方式写感想之前,想提前总结下我对这个故事/作品/音乐剧的印象或者说是梗概。就是如原作一样,从清澈的a cappella,到叙事及陈述心曲的ballad,到魔幻的交代主要冲突的opera,到激烈情绪的hard rock最后暗示故事可能的结局,非常清晰的脉络。主旨也是恶性事件,彷徨游移,心境动摇,挣扎救赎沉沦和开放式的尾声。主唱成为四人之后,这个作品中句与句的不同归属就仿佛是四个人的交流。而这个作品的设定是:四个人其实是一个人,是一个人的不同部分,甚至是不同人格,在真实或者虚拟的事件之后分割开来。所以以a cappella融合的声音开始——无分彼此,ballad的时候就逐渐描绘出每个人格的形象和用途,opera是幻觉与内心纠葛不需多讲,rock是冲突反映到思绪和情绪上的迸发,最后有个结局,虽然结局可能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四个人格:真实的表现于现实生活中和无数你我相同的主人格之一由姜迥浩饰演,是个有情感起伏喜怒哀乐但是可能处于压抑状态的青少年——外现的人格;真实的表达于内心世界的讲的是真话的另一主人格由赵民圭饰演,所有的犹疑不决和伶仃无措感皆源于此——内在的人格;所有的情感和关切都是情感的人格也即裴都勋,而剥离了情感的旁观的人格也即高宇林。
PART 1 A cappella
·合:Is this the real life. (三位女声伴唱拟回声,两次)
·合:Is this just fantasy? (女声伴唱拟一次回声)
·合:Caught in a landslide.
·高宇林:No escape
·合:from reality.
【开场的时候音色非常的统一,突出高音,音量稍弱,缥缈。近乎电子音的音质,非常科幻,未来感强烈,适合第一句质疑真耶梦耶。无论真还是梦都无法逃离现实,但无从逃脱四个音节出自声乐低音令人感到压迫和窒息——冷冰的口吻陈述不能脱逃的现实,而四个人的和声则肯定这一点。需要注明的是,由于技术加成和刻意为之,官方版本的BR本来就听上去活脱脱一个电子音。但QUEEN 的BR全曲细听下去自有逻辑内在非常统一一脉相承哪怕是由风格割裂的五个体裁组成。】
·姜&赵&裴:Open your eyes. Look up to the skies and see.
(高宇林哼鸣伴唱)
“see”音节延长连绵多小节,送去还来,渐强渐弱循环两次。
【这一句色彩骤暖,音色柔和而更真实,出来一句似乎预示着带有希望的大调的和音。裴都勋的声线在渐强的过程中显露,仿佛无法掩盖的情感流露。】
·赵民圭:I’m just a poor boy. I need no sympathy.
(高&姜&裴哼鸣,错拍回应”poor boy”)
【不算前三期的不朽,从魔法之城到喜欢你实际上没有特别出彩的赵式Tenor出现,应该是隔了很久才听到非常透亮的特别的音色,音高一下子挂住,到位。在表达完poor boy 之后立即约束声音中的特征,回复到干净的没有标志的纯粹男高音中。可以理解为这是主角的第一句内心独白。】
·高宇林:Because I’m
·姜&赵&裴:Easy come
·合:Easy go.
·姜&赵&裴:Little high
·合:Little low
【高宇林的because紧贴上一句sympathy,自己解答。Easy come和little high是三个高音和声,姜迥浩使用的是Soprano的音色;而到了easy go和little low的时候四人和声,姜迥浩非常精准地降低八度回到他很稳的中音音域。
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吧,姜迥浩的音域是非常广阔的Baritone到Soprano,最低没有留意,最高至少可以到B,也就是仅比(女高音的)high C低半音的地步,而且音色变化可能性很大可塑性也很强,声量也在逐渐稳定。唯一的问题是不能够同时使用非常有质感而锐利的中音和Soprano,魅影和克里斯汀不能同时出现。
再提一下原曲,四个短语之间也是非常巧妙地通过增减声音数目和交替声道营造一种唱答应和交相辉映的体验,配合原作的视效以及电子偏女音的音色,奇诡微妙,让人轻易相信一切的不科学一切的魔幻现实主义。】
·姜迥浩:Anyway the
·合:Wind blows. Doesn’t really matter to me.
·姜迥浩:To me
【现实中的主人格在第一部分结尾一晃即逝。A cappella全程端坐演唱】
PART 2 Ballad
·赵民圭:Mama, just killed a man. Put a gun against his head. Pulled my trigger, now he’s dead.
·赵民圭:Mama, life has just begun. But now I’ve gone and thrown it all away.
【从ballad部分开始四人依照演唱的顺序起立讲述故事。内在的人格赵民圭和盘托出了这个背景的故事,声音非常具有少年感,约束了他本身声音的特点,变得相对没有特点。他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任何人内心世界。从而喜怒哀乐没有掩饰,无助彷徨不知所措,哀伤震惊情绪波动都是真切的反应。】
·高&赵&裴:Mama, uh- (哼鸣)
·裴都勋:Didn’t mean to make you cry.
·赵&裴:If I’m not back again this time tomorrow.
·高&赵&裴:Carry on, carry on
·高宇林:As if nothing really matters.
【所以是情感的人格(裴都勋)去表达对母亲的关切,这里可能是个具体的母亲的形象,可能是senior/长辈具有包容性的指引者,也可能是只存在于主角内心世界的需要对其忏悔寻求帮助的形象。但无论如何生活总要继续,旁观的人格(高宇林)客观地剥离了所有情绪因素给出了一个合理的方案——继续生活下去,就好像这些都没有关系(不要让所有的一切以任何方式影响你)】
·姜迥浩:Too late, my time has come. Sends shivers down my spine. Body’s aching all the time
·姜迥浩:Goodbye, everybody. I’ve got to go. Gotta leave you all behind and face the truth.
【中音区通俗唱法,这次姜迥浩使用了靠前的鼻音,给了一个较为具体的外现人格的形象,明显是较内在人格成熟。一个青年尽可能平淡地去描述他的疼痛不适,这种表现在躯体上的也是心灵苦痛战栗的投射,但很显然不能完全压抑住情绪。Gotta这一句开始使用摇滚的演唱方式,撕裂式的,完全掩饰不了前一句尽量轻描淡写带过的痛楚——而肯定了这种痛源于精神心理的,并不是实体的障碍。】
·合:Mama,uh- (和声哼鸣)
(裴都勋:Anyway the wind blows,余三人持续哼鸣)
·姜迥浩:I don’t want to die
【情感的人格试图宽慰,未果——反弹,外现(主)人格低吼——I don’t want to day】
·合:I sometimes wish I’d never been born at all.
(延长的和声,后接配器,余留空间变换成下一部分opera的队形)
PART 3 Opera
·高宇林:I see a little silhouette of a man.
·合:Scaramouch Scaramouch. Will you do the fandango?
·合:Thunderbolt and lightening, very very frightening me
【opera第一句好评,高宇林的高音饱满完整通透,一束高光高空而降。从Thunderbolt一句起始,模仿原作尖细的声音,让我欣赏到了Soprano的实力可喜可贺。这一段脑内丹布朗(喂!天使与魔鬼的小剧场真是戏精本精,一下子从内心深藏复杂情绪无数无处可逃的主角跨越到但丁的中世纪页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哦不下有地狱中间夹杂炼狱。可以魔幻现实主义地用魔幻现实主义来简单总结整个越短。如果必要可以参考舞美,和原作无明显表达上的差异。】
·姜迥浩:Gallileo,
·高宇林:Gallileo,
·姜&赵:Gallileo,
·高&裴:Gallileo
·合:Gallileo Figaro
·姜迥浩:Magnifico
(裴&赵&高依次加入和声)
·裴都勋:I’m just a poor boy. Nobody loves me
·合:He’s just a poor boy, from a poor family. Spare him his life from this monstrosity.
【尖细的Soprano持续两个Gallileo,这一段旋律应该出现在无数配乐中,我自己就觉得已经听过了无数次了。还是要感慨下姜迥浩的音色可以千万种改变,上穷碧落下黄泉都是可以的了。中音演唱流行的时候可以非常有穿透力,高音的音准更是稳如高铁(喂,波澜不惊,位置正确。裴都勋的poor boy非常魔幻,会让你感觉确实一切都是扭曲了的真实感,镜中的世界。和声的poor boy无可挑剔,以四个人达到了多人合唱的效果,固然是发声方法的比拟,也是声量和泛音充足有加成,听上去十分均衡。】
·姜&赵&裴:Easy come, easy go. Will you let me go?
·高宇林:Bismillah! (第一个上帝)
(和声落于bismillah最后一个音节)
·高&赵&裴:No we will not let you go
·姜迥浩:Let him go (第一个他)
·高宇林:Bismillah! (第二个上帝)
·高&赵&裴:No we will not let you go
·姜迥浩:Let me go (第一个我)
·高宇林:Bismillah(第三个上帝)
·高&赵&裴:No we will not let you go
·姜迥浩:Let me go (第二个我)
·高&赵&裴:Will not let you go
·姜迥浩:Let me go (第三个我)
·高&赵&裴:Will not let you go
·高宇林:Let me go (第四个我)
(和音接高宇林后,依次按照姜迥浩、赵民圭、裴都勋顺序进入, D-B-G-F)
·合:No, no, no, no, no, no, no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C–bB –G- #F–B-D-E)
【大型精神分裂现场和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现场(此处无褒贬义),一票难求,预约加盟热线120119110。上帝出现了三次,我挣扎了四次,第一次的挣扎是他者,最后一次我的挣扎是旁观的人格。这一段可以按照心灵小剧场看,也可哲学地分析我与他与弗洛伊德(喂。上帝不总在场。】
·裴都勋:Oh mamma mia, mamma mia
·合:Mamma mia let me go. Beelzebub has a devil put aside for me. For me, for me.
【此处可得姜迥浩Soprano高音B,半音低于high C,伴奏承接下文摇滚】
PART 4 Rock
·姜迥浩:So you think you can stone me and spit in my eye?(余三人伴唱)
·姜迥浩:So you think you can love me and leave me to die?(最后音节和声)
·裴都勋:Oh baby,
·合:Can’t do this to me baby.
·高&赵&裴:Just gotta get out (错拍,姜迥浩just gotta get out)
·合:Just gotta get out right outta here.
·合:(哼鸣)Huh-huh
(哼鸣依序:高&裴&赵&姜,bB-bE-F-bE,最后和音bB/bE/F/bB)
·合:(哼鸣,抒情式)Hah--, Huh-yeah, Huh-yeah. Huh- uh
【rock非常短暂,一场自high,表达清楚后随即退散。抒情式哼鸣和声旋律渐弱作结,衔接尾声。】
PART 5 Reflective coda
·高宇林:Nothing really matters
·裴都勋:Anyone can see
·姜迥浩:Nothing really matters
·赵民圭:Nothing really matters to me
·合:Anyway the wind blows
【四个人每人一句话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如果还记得文章之初我提及的四个人格,客观、情感、外在与内心。高宇林的叙述静水流深,是单纯的宽慰。裴都勋进一步宽解。姜迥浩此处发音有趣,颇有死不承认的感觉。以赵民圭的无辜无助结局。
其实这是在用看似潇洒的否定给与一个肯定的答案。这句话的真实内涵在前文有讲:as if nothing really matters。所以还是it matters的。刨除所有情感的旁观的人格客观地陈述一个看上去是事实的事实,情感的人格隐含关切。在实际生活中的外在形象故作洒脱讲没什么事情很重要,但内心的孤独的自己即使重复这一句话实际上表达的是反义。主角最后的一句话类似随风而逝,乱世佳人了。】
这是一首非常忠实于原著的作品,非常诚恳,非常谦逊。从尘埃中开出花来。所以完全不意外QUEEN的粉丝为此好评:大类QUEEN 也。
在完成度上也近乎满分,无法挑剔出明显的瑕疵,是个藏品了,可以被皮格马利翁长久地注